辣椒栽培技術

辣椒栽培技術

《辣椒栽培技術》是2008年由中原農民出版社發行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少先。該書主要講述如何種植辣椒給出了相關的栽培技術。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 者:王少先 編著
出 版 社:中原農民出版社發行部
出版時間:2008-7-1
版 次:2頁 數:78字 數:59000 印刷時間:2008-7-1開 本:32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2I S B N:9787806419144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農民科普叢書”共8個書系55本書目,每本7萬字左右,共390多萬字,可謂門類齊全,洋洋大觀!這套叢書以服務農民為主要對象,以農村經濟和農民需求為基本依據,以普及農業科學技術和知識為主要內容,以推廣轉化農業科技成果、發展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為重點,緊扣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題。在編著方法上,他們組織動員省內100多名知名農業科技人員和科普專家執筆撰稿,緊緊圍繞種植、養殖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堅持貼近農業生產、貼近農村生活、貼近農民需要,全面、系統、分類著述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採取一本書介紹一種技術,力求深入淺出、刪繁就簡、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基本做到了讓農民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既針對了農業特點,也符合農民的閱讀理解水平。無論是從全書編著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針對性、前瞻性,還是從全書編著方法的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和邏輯性,都具有鮮明的特色,有很強的創新性,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書,大大豐富了當前我省“三農”讀物知識寶庫。
希望廣大農民兄弟以這套圖書為基本讀物,大力開展學科學、信科學、懂科學、用科學活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改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依靠科技進步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也希望科技行政部門在加強科技創新的同時,進一步切實加強科普讀物的創作,進而促進科學普及,要針對不同的社會群體,組織編寫更多更好的科普讀物,為提高全社會的科學文化素質做出更大的貢獻。

目錄

一、辣椒的植物學特徵
(一)根系
(二)莖
(三)葉
(四)花
(五)果實
(六)種子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溫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土壤營養
三、辣椒的類型與品種
(一)依據果實特徵分類
(二)依據辛辣味分類
(三)依據用途分類
四、辣椒的栽培方式
(一)露地春夏茬栽培
(二)露地夏秋茬栽培
(三)大棚春提早栽培
(四)大棚秋延後栽培
(五)日光溫室早春茬栽培
(六)日光溫室秋冬茬栽培
(七)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栽培
五、育苗
(一)常規育苗
(二)穴盤育苗
六、鮮食辣椒栽培技術
(一)辣椒露地春夏茬栽培
(二)辣椒露地夏秋茬栽培
(三)辣椒塑膠大棚春提早栽培
(四)辣椒塑膠大棚秋延後栽培
(五)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栽培
(六)日光溫室秋冬茬栽培
(七)日光溫室早春茬栽培
(八)彩色甜椒栽培
(九)老株再生栽培
七、乾椒和觀賞椒栽培技術
(一)乾椒栽培
(二)天鷹椒栽培
(三)觀賞辣椒栽培
八、貯藏保鮮加工
(一)鮮辣椒貯藏保鮮
(二)乾辣椒分級標準
(三)辣椒特色小吃加工方法
九、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病害
(二)蟲害

瓊海辣椒高產栽培技術

栽培技術概述

辣椒在海南省瓊海市主要作冬季反季節栽培,一般在10月中旬下種,次年1月中下旬開始收穫。收穫期約100天,畝產量3噸左右。整個栽培過程中,應注意選擇優良品種、培育適齡壯苗、整好地並下足基肥、加強定植後的肥水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等一系列無公害栽培管理措施,方能保證高產。

一、選擇優良品種

要選擇適宜作冬季栽培、產量較高、品質較好的辣椒品種。適宜的有:
1、泡椒
福湘5號、福湘秀麗、福湘4號、湘研13號。
2、尖椒
黃皮尖椒主要有正邦9+9、豐收8號、優良6號、茂椒5號。紅皮尖椒主要有廣豐404、博辣6號、博辣5號。
3、圓椒
中椒5號、金甜1號、天海3號。

二、培育適齡壯苗

辣椒育苗宜採用軟碟育苗法。盤苗健壯返青快,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強,產量高。
1、苗床地的選擇
軟碟育苗地宜選擇坐北朝南、近水源的坡園地。
2、培養土的配製
取1/3非茄科作物的乾淨園土、1/3豬糞渣或乾牛糞、1/3火燒土,充分混和後,按每百公斤加0.25公斤挪威複合肥,再混和,則成為全營養的培養土。注意培養土要基本上能滿足秧苗健壯生長所需養分。
3、確定播種期
泡椒播種後90天可采果,因此播種期習慣安排在農曆9月初,公曆10月中旬。尖椒採收較早,播種後80天可收穫第一批果實,因此播種期比泡椒晚10天左右,即10月下旬。紅皮尖椒如"廣豐404",耐熱性和抗病性較強,市場需求旺。一般在海南省的長坡、潭門、塔洋等地,每年7~8月播種,11月份紅椒陸續上市。圓椒掛果早,不耐濕,宜安排在10月下旬播種,次年1月中、下旬可大量收穫上市。
4、種子處理與播種
每畝種子量為尖椒20克,泡椒、圓椒各30克。種子處理的順序步驟為:剪開種子袋,取出種子曬1~2小時(曬種子是為了提高發芽率),然後放在55~60℃的溫水中浸泡,水溫降至36℃前,不斷攪動,約浸10小時。撈起種子並放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滅殺病毒,20分鐘後取出種子,用清水沖洗數遍,至手握種皮感覺不滑膩為止,即進行催芽。播種前要先將培養土裝入軟碟(100孔)中,刮平稍壓,然後用噴水壺澆水,待水滲透後即可播種。每10克種子播12~16張軟碟,一般採用點播。播種後覆蓋一層0.5厘米左右的椰衣渣或細土,再用長一寸左右的碎稻草,覆於軟碟表面,最後蓋上遮陽網或塑膠地膜。蓋塑膠地膜要搭拱形竹架,拱足及兩端開口處不遮蓋,有利通氣。
5、苗床管理
播種後3~4天,每天淋水1~2次,保持濕潤。出苗後,1周內可全部揭除遮蓋物,增加光照,同時要控制澆水,降低濕度,促進幼苗根系向下深扎。當播種15天左右,幼苗生長旺盛,應保證水分、養分供應。每天淋水一次,可結合淋水噴2~3次0.1%~0.2%的挪威複合肥營養液。20天后開始控水、控營養,提高幼苗定植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縮短還苗返青時間。25天左右,當幼苗長有6片真葉時,便可移植。

三、整地與定植

1、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排灌方便、略偏酸性的砂壤土地塊。
2、重施基肥
一般以腐熟的雞糞或餅肥最佳,其次是豬牛糞、火燒土等。用酵素菌及過磷酸鈣堆制發酵,成熟後施用,畝施500~750公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