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是影響我國辣(甜)椒生產的主要病害,世界分布廣泛。在美國、印度、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辣(甜)椒病毒病的發生常給辣(甜)椒的生產造成嚴重的危害和損失。

基本信息

爆發歷史

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

1932年我國廣東報導該病的發生,20世紀60年代初報導了病毒病的毒源種類。20世紀70年代以來辣(甜)椒病毒病的危害日趨嚴重,發病率高、蔓延快,一般減產30%左右,嚴重的高達60%以上,甚至絕產。成為辣(甜)椒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

發病症狀

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發生後造成辣椒“三落”(落花、落葉、落果), 田間症狀十分複雜。

最常見的有兩種類型,其一為斑駁花葉型,所占比例較大,這一類型的植株矮化,葉片呈黃綠相間的斑駁花葉,葉脈上有時有褐色壞死斑點,主莖和枝條上有褐色壞死條斑。植株頂葉小,中、下部葉片易脫落。其二為黃化枯斑型,所占比例較小,植株矮化,葉片褪綠,呈黃綠色、白綠色甚至白化。植株頂葉變小,狹長,中、下部葉片上常生有褐色壞死環狀斑(褪綠變黃的組織上由許多褐色壞死小點組成環狀斑),有時病斑部開裂,病葉極易脫落。後期腋芽抽生叢簇狀細小分枝。

常見的發病症狀有4種類型

1、花葉型:典型症狀是病葉、病果出現不規則退綠、濃綠與淡綠相間的斑駁,植株生長無明顯異常,但嚴重時病部除斑駁外,病葉和病果畸形皺縮,葉明脈,植株生長緩慢或矮化,結小果,果難 以轉紅或只局部轉紅,僵化。

2、黃化型:病葉變黃,嚴重時植株上部葉片全變黃色,形成上黃下綠,植株矮化並伴有明顯的落葉。

3、壞死型:包括頂枯、斑駁環死和條紋狀壞死。頂枯指植株枝杈頂端幼嫩部分變褐壞死,而其餘部分症狀不明顯;斑駁壞死可在葉片和果實上發生,病斑紅褐色或深褐色,不規則型,有時穿孔 或發展成黃褐色大斑,病斑周圍有一深綠色的環,葉片迅速黃化脫落;條紋狀壞死主要表現在枝 條上,病斑紅褐色,沿枝條上下擴展,得病部分落葉、落花、落果,嚴重時整株枯乾。

4、畸形型:葉片畸形或叢簇型開始時植株心葉葉脈退綠,逐漸形成深淺不均的斑駁、葉面皺縮、以後病葉增厚,產生黃綠相間的斑駁或大型黃褐色壞死斑,葉緣向上捲曲。幼葉狹窄、嚴重時呈線狀,後期植株上部節間短縮呈叢簇狀。重病果果面有綠色不均的花斑和疣狀突起。

病原

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的毒源有10多種,我國發現7種,其最主要的毒源是黃瓜花葉病毒 (CMV)、Capsicum mottle virus 簡稱CaMV稱辣椒斑駁病毒,菸草花葉病毒(TMV)、馬鈴薯Y病毒(PVY)、馬鈴薯X病毒(PVX)等。黃瓜花葉病毒 顆粒球狀,直徑28~30毫微米,引致系統花葉、畸形、蕨葉、矮化等,有時產生葉片枯斑和莖部 條斑。菸草花葉病毒 顆粒桿狀,直徑280毫微米X15毫微米,常引起急性型壞死枯斑或落葉,後期心葉呈系統花葉,或葉脈壞死,莖部斑面或頂梢壞死。馬鈴薯Y病毒病毒在青椒上可引起系統性輕花葉和斑駁,也可引起花葉、矮化、果少等。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先後報導的侵染辣(甜)椒的主要毒源種類為黃瓜花葉病毒(CMV),菸草花葉病毒(TMV),以及兩種病毒的複合侵染,各種病毒所占比例因地區而有差異。中國根據菸草花葉病毒TMV的性狀、寄主範圍及症狀分為辣椒黃色花葉型株系及辣椒枯斑株系。

黃瓜花葉病毒CMV可劃分為4個株系,即重花葉株系、壞死株系、輕花葉株系及帶狀株系。上述兩種病毒分布廣、寄主廣泛、占辣(甜)椒病株的比率最大。此外,國內報導的還有馬鈴薯X病毒(PVX)、馬鈴薯Y病毒(PVY)、菸草蝕紋病毒(TEV)、苜蓿花葉病毒(AMV)、蠶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 BBWV)、辣椒葉脈斑駁病毒(Pepper vein mottle virus,PeVMV)。

我國各地毒源不盡相同,如吉林省鑑定出當地主要毒源是CMV、TMV、PVY等;廣東鑑定出PVY、CMV、TMV;遼寧鑑定出TMV、CMV、TEV、PVY等。中國台灣的辣椒病毒病毒源更多,已知除CMV、TMV、PVX、PVY外,還有辣椒斑駁病毒(Peppermottle virus, PeMV)、辣椒中型斑駁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V)、菸草中度綠花葉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等。此外,有報導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e virus,TSWV)亦可危害辣椒,但中國未見報導。

CMV是辣(甜)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占55%,可引起辣(甜)椒系統花葉、畸形、蕨葉、矮化等,有時產生葉片枯斑或莖部條斑。TMV占26%,主要前期危害,常引起急性型壞死枯斑或落葉,後心葉呈系統花葉,或葉脈壞死,或頂梢壞死。PVY占13%,在辣椒上呈現系統性輕花葉和斑駁,並引致花葉、矮化、果少等症。TEV占11.8%;PVX占10.4%;AMV占2%;BBWV占1.4%。

關於引起辣(甜)椒病毒病毒源TMV、CMV和PVY等的性狀參考番茄病毒病。

發病規律

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

甜(辣)椒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和菸草花葉病毒引起。黃瓜花葉病毒的

寄主很廣泛,其中包括許多蔬菜作物,主要由蚜蟲(櫸赤蚜等)傳播。菸草花葉病毒可在乾燥的病株殘枝內長期生存,也可由種子帶毒,經由汁液接觸傳播侵染。通常高溫乾旱,蚜蟲嚴重危害時黃瓜花葉病毒危害也嚴重,多年連作,低洼地,缺肥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均可加重菸草花葉病毒的危害。

辣椒病毒病的發生與環境條件關係密切。特別遇高溫乾旱天氣,不僅可促進蚜蟲傳毒,還會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黃瓜花葉病毒危害重。田間農事操作粗放,病株、健株混合管理,菸草花葉病毒危害就重。陽光強烈,病毒病發生隨之嚴重。大棚內光照比露地弱,蚜蟲少於露地,病毒病較露地發生輕。但中後期撤除棚膜以後,病毒病迅速發展。此外,春季露地辣椒定植晚,與茄科作物連作,地勢低洼及辣椒缺水、缺肥,植株生長不良時,病害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病

1、栽培防病。在辣椒定植後,開花結果初期,採取每隔4行種植1行玉米的間作方式。因為玉米植株高大,可起到誘蚜的作用,另外在辣椒盛果期正值炎熱夏季,高大的玉米植株還可使辣椒免受烈日的暴曬。

2、選用抗病品種。一般早熟、有辣味的品種較晚熟、無辣味的品種抗病,如常種品種津椒3號、甜雜1號2號、農大40、中椒2號3號等。

3、種子消毒。種子用清水浸泡3-4小時,放入10%磷酸鈉中浸20-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或用0.1%高錳酸鉀浸泡30分鐘,再用水沖洗,或乾熱處理,80度處理24小時,70度處理72小時。

4、加強田間管理。適期早播,不要連作,多施磷、鉀肥,勿偏施氮肥。清潔田園,減少菌源,將前茬作物帶出田間,集中處理,挖坑深埋。

5、減少污染機會。病毒病多由於蚜蟲傳播農事操作傳播,可採用誘殺蚜蟲法防治。

6、培育壯苗辣椒與番茄同屬茄科,苗期生理大同小異,關鍵是要有健壯的苗相。辣椒健壯苗相在定植時應達到:

(1)苗齡不宜過長,應控制在70一80天。

(2)定植苗株高與植株橫徑相近,控制在10-15cm,具5一6片真葉。

(3)株高10一15cm時,莖基部直徑應達0.5-0.6cm。

(4)葉片寬、厚、平、綠,莖尖嫩壯。

(5)幼小根系發達白嫩。

7、網紗復蓋育苗。早春育苗的辣椒苗齡需70-80天,夏秋育苗者也要經過60天左右的育苗期。在這段時期內, CMV 的侵染機會很多,如果早春育苗播種後,先在拱架上復蓋一層40-45篩目的白色紗網,再用塑膠膜復蓋增溫可起到很好的防病毒侵染效果。白色紗網一來可以防止蚜蟲接觸幼苗, 二來白色本身又可驅避蚜蟲。同時有紗網阻隔,也可減少其他接觸幼苗傳染病毒的可能性。

二、綠色無毒害防治

預防方案:苗床:(TY病毒2號)50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1-2次,每次間隔5天。易感病毒品種灌根:(TY病毒2號)50ml+(沃豐素)25ml兌水30斤,緩苗水時灌根。緩苗後噴霧:(TY病毒2號)50ml+(沃豐素)25ml兌水30斤,緩苗後噴施2次,間隔5天。

控制方案:在病害發生初期,使用(蔬菜病毒專用)40g兌水30斤進行噴霧3次,每次間隔5天,病情得到控制後,轉為預防。

備註:為增強其滲透能力,可添加適量有機矽或純牛奶等。

藥劑防治

⑴30公斤水中加5支醫用病毒唑、5克1%蕓薹素內酯(先用55-60℃水溶解),混勻後噴施,7-10天1次,連續2-3次,病毒病治癒率高。

⑵15公斤水中加病毒KⅡ號水劑25毫升、32%核苷溴鹽酸嗎啉呱2支(20毫升)、細胞分裂素15克。

⑶辣椒病毒展葉靈750倍液,加愛多收6000倍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