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仲釗

辜仲釗,男,生於1891年,泉州打錫巷人。

簡介

辜仲釗(1891-1984),學名郁鍷,曾化名林超然、楊傑,泉州打錫巷人。
1918年參加閩南靖國軍的反袁鬥爭,1926年在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農民運動,開展武裝鬥爭。1927年12月代表泉屬黨組織出席中共閩南臨委召開的各縣黨組織負責人聯席會議。1928年6月因身份暴露出走南洋,1936年回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福建省抗敵後援會晉江分會慰勞股股長,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41年奉命赴延安,途經南平時被閩浙贛省委留下,在閩北地區參加抗日反頑游擊鬥爭,迎接人民解放軍南下解放福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晉江專員公署秘書處副主任,中共晉江地委統戰部副部長,1984年因病逝世。

生平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生。10歲時,經營工商業的父親及伯叔父先後去世,家境漸次貧困。
辛亥革命時,辜仲釗在中學讀書,毅然參加泉州同盟會組織的學生軍。民國6年(1917年),辜仲釗投入護法運動,在安溪楊持平的靖國軍任軍需官。靖國軍成份複雜,辜仲釗險遭殺害,被迫遠走爪哇、泗水和台灣等地當店員。
民國15年,辜仲釗回國進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前身)學習,接近進步同學,加入中國共產黨。
是年9月,辜仲釗化名林超然,隨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入閩。11月23日占領泉州後,秘密成立中共晉江縣支部,負責人李松林,辜仲釗負責黨務和民眾運動的工作。
民國16年1月,成立中共泉州特別支部委員會(簡稱“泉州特支”),李松林為書記,辜仲釗為組織委員。同月,辜仲釗又任興、泉、永政治監察署指導員。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辜仲釗參與開辦工人夜校,發動工人參加工會,支援北伐戰爭等活動,還以民眾運動指導員身份領導工人示威遊行,向資方提出增加薪金、改善生活的要求,同時團結一些進步人士組織商民協會、學生聯合會和反帝大同盟。還配合李松林等人在泉州城郊發動農民參加農民協會,反對壓迫、剝削。組織北門洋塘、潭頭等鄉村的農民協會會員500多人到晉江縣署請願,要求豁免捐稅。
民國16年4月10日,泉州國民黨右派分子接管和查封興泉永政治監察署和泉州書店,並宣布通緝陳文總、李松林、林超然(即辜仲釗)、左明亮、莊醒民、謝岐、施岑儂、陳剛等人。於是分散轉移到外地或農村隱蔽。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辜仲釗等人由南安縣水頭轉移同安縣馬巷李松林的家鄉,同馬巷農民協會委員長彭友圃發動農民鬥爭惡霸陳劍經。
中共“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派陳明(陳少徵)來閩南恢復地下黨組織。8月中旬,辜仲釗代表中共泉屬組織到漳州參加中共閩南特別委員會擴大會議,決定將中共閩南特委會改組為中共閩南臨時委員會。此後,泉州所屬中共組織陸續恢復活動。12月,辜仲釗又到漳州參加閩南、閩北中共組織負責人聯席會議,決定在廈門成立中共福建省臨時委員會。
民國17年6月,中共福建省臨時委員會代理書記陳祖康叛變,辜仲釗等人的共產黨員身份暴露,因此辜仲釗輾轉安南(今越南)、巨港(今屬印尼)和吉隆坡(今屬馬來西亞)等地,當店員或家庭教師,國民黨勾結當地的殖民當局,派暗探盯梢,辜仲釗被迫四處隱蔽。
民國26年4月,辜仲釗回泉州。不久,抗日戰爭爆發。中共組織領導人李剛等人經常在辜仲釗家中活動。10月,辜仲釗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又奉命與吳文楚一道參加福建省抗敵後援會晉江分會(簡稱“抗敵會”),擔任慰勞股幹事,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組織義演、義賣,募集食品、醫藥、衣服、毛巾、鞋襪以及金銀首飾和現金,慰勞前方將士。
民國27年6月,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成立職工運動委員會,李剛兼任書記,辜仲釗任委員,建立工人抗敵後援隊。又與粘文華組織晉南聯鄉抗日自衛武裝1000多人,開展抗日游擊鬥爭。
廣州、武漢淪陷後,泉州駐軍三二九旅旅長錢東亮和國民黨晉江縣黨部書記長莊澄波對抗日進步人士進行攻擊和迫害。辜仲釗退出抗敵會,到南平創辦賑濟難民醬油廠。民國29年,辜仲釗在南平找到粘文華和蘇華,接上組織關係。第二年春,粘文華、蘇華指派辜仲釗負責秘密交通站的工作,前後整整8年。
民國3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平後,辜仲釗擔任建甌縣軍事管制委員會交通建設處總務科長。10月調任泉州第五專員公署副秘書主任。1950年6月至1952年6月,擔任福建省總工會泉州辦事處副主任、中共泉州地方工作委員會副書記。1949年10月至1951年間,辜仲釗領導建立泉州等10個縣總工會,並在各區、鎮成立工會辦事處和一大批行業工會組織,為恢復生產、支援前線、穩定社會秩序起到積極作用。
1951年,辜仲釗調任晉江專區供銷合作社副主任,同年受聘為泉州市歸國華僑聯誼會顧問。1957年,擔任中共晉江地區委員會委員、統戰部副部長。自1956年起,連任政協泉州市第一、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被邀請為政協福建省第二屆委員會委員。1960年離休。
1984年5月,辜仲釗逝世,享年9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