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達柔性供應鏈

辛巴達柔性供應鏈

辛巴達柔性供應鏈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服務於“服裝電商”的“柔性單量、多款式、快速生產”的柔性生產服務商,為廣大服裝電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特點

辛巴達的柔性供應鏈具有足夠彈性,產能可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做出反應,幫助服裝賣家/品牌商從過去的6個月下單提前至10天,單量柔性無論100件還是上萬件,均能保證平均生產周期7.4天,3天大批量翻單,及時交貨,品質統一可控,將供應鏈對市場的柔性快速回響發揮到極致。幫助服裝賣家/品牌商抓住流行趨勢增加銷售機會,並消滅庫存積壓風險 。

成立機緣

在大部分電商處於盈利模式的背景下存在一個問題,即電商開始出現結構性的困難。原因是在2006年到2008年間,阿里快速發展的時候,很多人藉助電商的模式,把線下的產品搬到線上,電子商務的總量雖擴增,但仍是批量生產模式,產品不具個性,同質化競爭嚴重,導致的結果是價格戰和粗製濫造。
處在經濟下行期的中國,整個服裝行業尤其是低端供應鏈,多少年如一日地處在“劣幣驅逐良幣”的大環境中,中國上億規模的紡織服裝工人充滿無力感和挫敗感。服裝賣家們面對供應鏈,焦慮無奈。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買現貨或者自己下單生產。買現貨會面對“缺貨,質量低下”的風險,下單生產就要面對"大工廠不接小單,小工廠質量不穩定或交貨不及時"的風險。
正是從那時起,辛巴達創始團隊意識到,即便建立十幾個工廠,也無法解決當時中國300多萬家電商小批量快速生產的需求。要做一件對整個行業乃至產業有意義的事情,從根源上改變整個行業現狀,絕非僅是建幾家工廠。
經過反覆思考之後,辛巴達創始團隊想到了“平台”模式,想利用自身在供應鏈領域的經驗,真正幫到那些服裝品牌商。平台模式即把中國傳統線下的一些有意識和有實力的中小型優質服裝生產商整合起來,用一套規則和方法進行管理, 並把這些產能通過平台的手段釋放給絕大多數現在和未來的服裝電商,服務於當前和未來的龐大個性化定製服裝的生產。只有這樣才有機會讓整個服裝市場百花齊放,才能讓品牌商活得更好,這即是辛巴達最終思路的雛形。
2012年11月,辛巴達正式成立,專注於服裝供應鏈的柔性化改造。辛巴達的服務對象,一部分是線下有小快OEM需求的服裝品牌,另一部分是淘寶、天貓等平台上數以百萬計的服裝電商。

四個階段

辛巴達的發展歷程中,有一段清晰的試錯期,基本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工廠的小組化改造。

在柔性供應鏈改造方面,市場上並沒有太多可以借鑑的經驗,辛巴達先從自身經驗開始摸索,首先幫助規模較大的工廠做小組化改造。藉助工廠的穩定品質和完善的管理,用小組化的組織方式和方法移植,讓大工廠的生產方式更靈活。品質得到了保證,但靈活性依然不能滿足柔性供應鏈需求,這個階段僅維持了8個月。

第二階段,小工廠的管理最佳化。

相對大工廠,小工廠的小型組織生產方式天生比較靈活,但管理不完善,導致產品品質和交付時間均不穩定。針對小工廠,辛巴達則集中輸出基於SOP方法輔助的管理提升方案。靈活性滿足了但又很難保證品質的穩定性,這個階段維持了一年左右。

第三階段,全程供應鏈模組化,改造對象仍舊是小工廠。

辛巴達將服裝供應鏈的每一個生產流程拆分,單個流程模組化。每個與辛巴達平台合作的小工廠只負責一個模組,這些模組包括裁剪、車縫、後整等生產流程,用以減輕管理難度,提升單個模組的生產質量。這個階段為柔性供應鏈沉澱了模組化的生產模板。

第四階段,模組單元的數據化。

將原本拆分的模組單元標準化和數據化,通過網際網路的形式,實現平台化接單和生產的最終模型。這個階段中,工廠化生產的模式被打破,平台合作的單位從工廠變成了個體,商家的OEM訂單通過系統直接派單。
截止目前,辛巴達平台的合作工人近10000個,擁有13000多種面料現貨,2015年的產能超過1億件。

服裝柔性供應鏈的雲-網-端模式

雲層面:“數據+算法”構築核心。辛巴達把所有訂單和產能數據都模型化存儲於雲端,供公司人員和外部客戶實時掌握。而對接“訂單模型”和“產能模型”的核心則是算法,根據訂單模型的規模、質量、交期要求系統自動生成調度算法,並與最匹配的工坊配對,生成生產計畫。

網層面:四種角色編制的業務網路。包括:品牌客戶(目前200家左右線上/下品牌)、產能體系(目前超過500家的工坊、10000多名匠人)、供應鏈專家(類比傳統工廠下面的跟單人員)、生產服務中心(負責面料採購、裁剪、品質控制、園區物流)。

端層面:實現發單、接單和生產進度管理。工坊通過端實現接單和搶單、供應鏈專家通過端更新生產進度、客戶通過端來下單和掌握生產進度。 未來除了軟體端還將引入硬體端,比如網際網路縫紉機、智慧型裁剪,從而掌握更加真實的動態產能。

因此在整個體系中,一個經典的業務場景可以概括為:某一個服裝賣家通過客戶端下單、系統接到訂單後將其打散成為各個業務模組、系統通過算法分配到產能網路中的若干工坊、並由生產服務中心進行面料採購/品質監控及物流配送,而整個過程中的人工協調則由園區的供應鏈專家負責。

辛巴達柔性供應鏈的價值解讀

1.推動中國製造業向工業4.0邁進
作為製造大國的中國,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經濟轉型,正處於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邁進階段,國家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戰略,與美國工業網際網路、德國工業4.0有異曲同工的戰略思路,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實現升級轉型。
目前智慧型化工業設備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升級轉型的基礎,已開發國家不約而同地將製造業升級作為工業4.0的首要任務。辛巴達率先投入資金,與智慧型設備廠商合作,進行物聯網智慧型設備的研發,從平板切割機到自動鋪布機、電腦裁床、第四代縫紉機、全自動模板機等,實現數位化製造、智慧型化生產,建立了網路化的生產設施。
工業化4.0的發展核心是要建立標準,發揮標準化優勢、定位明確、彰顯特色、集百家之長。辛巴達將產能、工人、設備及市場的價值最大化,將美國的軟和德國的硬全部貫穿於辛巴達中國柔性化模式之中,建立了統一適用的標準體系。通過整合平台資源力量發揮數據優勢,加快工業信息化相互滲透的步伐,真正讓中國的標準成為世界的支撐。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獨特體系旗幟鮮明乘勢亮劍,成為中國服裝製造業崛起的一把利刃。
2.解放生產力,新生產關係推動匠人升級,維繫紡織行業就業穩定性
傳統服裝供應鏈中,工人屬於工廠,工人的收入是計件數。為了下一個訂單能夠順利完成,通常要有一個預留時間用於調試機器,調整工序。當然在這個空閒期,工人也會有大量賦閒的情況,這就造成了勞動力的浪費。
而辛巴達的產能是以設備數定義,運用智慧型化的生產設備,通過辛巴達的網際網路系統自動接單派單,附近的閒散工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精力決定接多少單賺多少錢。這樣,整合了大量閒散產能,提升效率。
每個產能中心按照生產環節劃分模組,並把每一個模組標準化,通過系統評級,優先給優秀的工人派單,工人收入提升,工作越積極,評分就越高;訂單越多,賺錢就越多。以良性的競爭規則,激發工人的積極性。
而在辛巴達平台上,工人並不屬於這個平台。辛巴達不是生產者,而是生產的組織者。辛巴達模式解放工人的生產力,建立新的生產關係保證紡織行業就業穩定性,提升工人的收入水平,其企業目標是幫助每一名優秀的工人師傅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術獲取更多的收入。
去年一大批2000、5000人以上的工廠倒閉,到今年年底,預計500-2000人規模的工廠將會成規模倒閉,工廠大批量減少,上千萬產業工人將集中性失業,直接威脅社會經濟穩定;國內如果沒有優秀的產能,訂單如果流失到國外,中國將復甦無望。整個行業被迫產業升級,那么訂單將被迫轉移到辛巴達平台。而此時辛巴達的價值就凸顯出來:建立一個新的平台,做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新的方式,組織閒散的工人就業,從而保證訂單正常流轉。
3.降低庫存,控制經營風險
服裝業正面臨著產能過剩、庫存積壓嚴重的問題。
傳統供應鏈中,品牌商不得不需要提前6-9個月下單的原因是,整個服裝供應鏈中工廠仍占據強勢地位,而這也是工廠提出的要求。對工廠來講,它的產能是固定的,為了企業經營需要,肯定想儘可能提前排單。訂單越早接過來,工廠經營就越穩健。
網際網路+時代,C端用戶的需求發生變化,促使個性化定製化的生產平台出現。辛巴達的柔性供應鏈是基於這樣的需求出現,具有足夠的彈性,產能可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做出反應,幫助服裝品牌商從過去的提前1年到6個月下單提前至10天,多款式小批量100件起訂,3天大批量翻單,無論大單小單均可以保證品質統一可控,及時交貨。對於客戶來講,優勢在於可以更加貼近市場去做生產計畫,而不用提前那么長時間做預測,從而減少庫存,這將供應鏈對市場的柔性快速回響發揮到極致。幫助品牌商抓住流行趨勢增加銷售機會,並消滅庫存積壓風險。
4.創新匠人模式,弘揚民族工匠精神
傳統服裝供應鏈環境下,匠人工作環境髒亂差,機械設備落後,工作時間不自由,工資沒保障,很多情況下為打滿一天的工要跑幾家工廠,匠人無法專心提升自己的技能。而辛巴達通過平台實現產能、地域、時間的自由支配,機會的選擇,促進人才的流動,匠人收入提高,開始潛心鑽研專業技能,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真正意義上的匠人。
日本擁有數以萬計的百年老鋪甚至千年老店,許多日本企業能延續百年甚至千年的秘訣,就是持之以恆專注自己的事業,不為眼前的利潤所左右的“工匠精神”。日本的“匠人意識”,一方面體現在工人認真,手藝精湛,能夠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一方面也體現在企業不斷精益求精。優秀的開發團隊總是能夠不斷創新,精益求精,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在知名品牌眾多的日本,面對激烈的同類競爭,必須追求與其他產品的差異,才能有賣點。因此,無論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是把不斷創新、精益求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不創新就會倒閉。環境使然,這也就需要培育出手藝精湛的匠人。
義大利的匠人及工坊聞名遐邇,許多奢侈品大牌出自義大利的小工坊匠人之手。義大利的匠人,人人追求精益求精。義大利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過程:在設計階段,工匠精神體現在對文化與用戶的理解與尊重上;在製造階段,工匠精神體現在對工藝與技術的傳承與創新上。他們不計時間與資金成本,最終的目標是要呈現一件盡善盡美的作品。
在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區國家,除了諸多知名的汽車、鐘錶、家電品牌,還有一大批成功的中小企業,它們專注生產和製造,注重創新研發,並擁有大批高技能勞動力。這些企業在某些細分的行業領域做到全球領先,卻不被外人所知,稱得上是“隱形冠軍”。工匠精神離不開歷史的傳承,離不開追求品質和創新的企業文化,離不開成熟的職業教育體系,更離不開社會對工匠價值的認可與尊重。正是這些元素構成了滋養工匠精神的沃土。
在日本、義大利、德國等國家,工匠精神都得到了很好地傳承。而“中國製造”仍是國人努力的中國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工匠精神,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
5.建立誠信透明的交易環境,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國內服裝市場由信息彼此封閉的大約100多萬個信息孤島(分散在全國的近10萬家面料檔口和約100萬家小工廠/作坊)組成。這個低端服裝供應鏈市場的規模高達約1萬億規模,但是這么大的市場卻始終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生態——只要價格低、能騙人就能拿到訂單,低質低價完勝。
辛巴達利用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技術連結面料商/工人/服裝品牌/設備商/倉儲物流等服裝行業相關角色,並助其升級,建立數據透明、自由交易、高效協同的智慧型化柔性生產大網,為服裝行業提供誠信、透明的良性生態環境。辛巴達橙蕉,是其首個線上生產交易平台,為服裝賣家提供誠信、透明、快速的服裝柔性生產服務。
橙蕉平台擁有專門的團隊對工廠進行實地認證,確定工廠的設備配置情況、地理位置、真實產能、擅長品類等關鍵信息,實時統計規劃產能,提供最真實的貨期,有科學的監控規劃,保證出貨質量的穩定性。
在橙蕉平台下意向訂單,填寫完整的需求信息和上傳樣衣圖片,即有供應鏈專家開始跟單管理。供應鏈專家是由擁有豐富經驗的服裝生產跟單和懂賣家需求的行銷人員組成,利用專業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對服裝質量嚴格管控。
用戶下單後在兩小時之內即可快速報價,這樣就能隨時隨地快捷下單,下單後平台會主動推送訂單生產進度,用戶可以實時查看。與傳統工廠不同的是,平台提供交付保障,在與用戶的合作中,嚴格簽署契約,辛巴達會對貨品的質量和交期負責。
歷經三年的快速發展,辛巴達已服務近10000家服裝電商、線下知名品牌及創業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