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吉起義

辛吉起義又稱“黑奴起義”,公元 9世紀後期伊拉克的黑人奴隸反對阿拉伯帝國 阿拔斯王朝統治的起義。起義領導人阿里·伊本·穆罕默德,辛吉起義歷時14年,打擊了阿拔斯王朝的統治,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辛吉起義

正文

公元 9世紀後期伊拉克的黑人奴隸反對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統治的起義。又稱“黑奴起義”。“辛吉”一詞,阿拉伯語為“黑人”之意。散居於伊拉克南部巴斯拉地區的黑奴,來自東非奴隸市場。他們在巴斯拉地區為阿拉伯貴族開發鹽鹼荒地,並提取食鹽。“辛吉”人數眾多,僅巴斯拉地區即達1.5萬人。他們備受虐待,加以氣候惡劣,瘟疫成災,生活極端困苦,被迫掀起武裝暴動。
起義領導人阿里·伊本·穆罕默德,波斯籍,自稱為阿拉伯人。其後裔標榜什葉派。其實他並非什葉派,而是一個信奉哈瓦利吉派的學者。他主張穆斯林人人平等,黑人穆斯林亦可出任哈里發。868年阿里·伊本·穆罕默德在巴林初露頭角,鼓動貧苦的阿拉伯人起來暴動,反對當地貴族。失敗後離開巴林至巴斯拉,在黑人中積極傳布其主張,號召武裝起義。黑人聞風回響,被壓迫的阿拉伯貝都因人也起而追隨,遂於 869年宣布武裝起義。起義軍以推翻阿拔斯王朝建立自己的政權為綱領,隊伍發展迅速,據說人數達30萬。870年占領巴斯拉南部烏波拉港。871年占領巴斯拉城,在城郊建立了根據地穆赫塔爾堡壘。隨後向東進軍胡齊斯坦,攻占其首府阿赫瓦茲。878年攻占包括瓦西特城在內的大部分南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之動搖。起義軍首領雖然奪取了大量土地,但他們並未減輕當地農民的賦稅負擔,卻將土地攫為己有,將俘虜的穆斯林作為奴隸分配給自己的部下,把當地的農民變為農奴。因而起義隊伍中的許多農民和貝都因人感到失望,紛紛脫離。起義軍陷於困境,無力與政府軍對抗,於 881年撤退到最初的根據地穆赫塔爾堡壘,憑險固守。883年8月,哈里發軍隊攻破堡壘,大部分起義首領戰死,起義終於失敗。
辛吉起義歷時14年,打擊了阿拔斯王朝的統治,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