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切開取石術

輸尿管切開取石術

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是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手術方法。對於輸尿管結石,套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如服排石湯、針刺療法、膀胱鏡插管、超音波碎石或套籃等。

適應症

1、輸尿管結石直徑大於1cm,或表面不規則,呈多角形者。
2、尿路狹窄,或結石位置固定(因有多次感染髮作致局部炎症引起較重粘連)者。
3、輸尿管結石合併感染經治療無效,或合併腎盂積水,嚴重威脅腎功能者。
4、雙側輸尿管結石梗阻引起尿閉者。

手術前的準備工作

腎切開取石術相同。但在手術當天,術前應拍攝腹部平片,以便最後判定結石位置以及結石是否已排出體外。

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腰麻

手術步驟

選取手術體位

輸尿管上段取石術的體位同腎切除術,中段及下段取石術取仰臥位,病側可稍墊高。
圖1:顯露上段輸尿管(示意圖)

顯露輸尿管

顯露上段輸尿管:
(1)切口:上起第12肋尖或略下,下至髂前上棘內上方。
(2)切開肌層:切開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在切斷腹橫肌時,注意避免損傷肋下神經、血管、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
(3)顯露上段輸尿管(圖1):進入腹膜後間隙之後,可見輸尿管位於腹膜後的腰大肌之前,精索內動、靜脈(或卵巢動、靜脈)橫越輸尿管,應加保護,避免損傷。
圖2:顯露中段輸尿管(示意圖)
顯露中段輸尿管:
(1)切口:上起髂嵴中點上方兩橫指,順腹外斜肌紋至腹直肌外緣半月線處。
(2)切開肌層:切開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及腹橫肌,進入腹膜後間隙。
(3)顯露中段輸尿管(圖2):將腹膜及腹腔內容物向內拉開,此處輸尿管常與腹膜黏膜,易與腹膜一起被拉開而不易找到。精索內(或卵巢內)血管在此段輸尿管的外下側跨過髂動、靜脈。
圖3:顯露腹壁下的動脈和靜脈(示意圖)
顯露下段輸尿管:
(1)切口:上起髂前上棘內側約2cm處,向下向腹中線作弧形切口,至恥骨聯合上1cm處。
(2)切開肌層:沿肌紋切開腹外斜肌,切斷腹內斜肌及腹橫肌,再橫行切斷聯合肌腱,必要時可切開腹直肌前鞘。肌肉切開後,在切口下角可看到腹壁下動、靜脈(圖3),應避免損傷。必要時也可將其結紮、切斷,以利手術進行。
(3)顯露下段輸尿管(圖4):在輸尿管下段,女性有子宮動、靜脈,男性有輸精管和精索內動、靜脈跨越,分離時應注意保護。
圖4:顯露下段輸尿管(示意圖)

明確結石部位

用手指沿輸尿管觸摸,常可摸到一處鼓起的硬性團塊,即為結石嵌頓之處。如一時不能明確,應隨時參考X線片,然後鈍性分離該段輸尿管周圍組織。

切開輸尿管並取出結石

在結石上、下端各用一紗布帶牽拉輸尿管,以防結石滑走。在輸尿管周圍放紗布墊,以防切開輸尿管時膿液或尿液外溢污染。然後,縱行切開結石處的輸尿管(圖5),用彎止血鉗或鑷子取出結石(圖6)。
圖5:切開輸尿管(示意圖)

探查輸尿管

用吸引器吸盡外溢的尿液。用輸尿管導管經輸尿管切口插向上、下,上至腎盂,下至膀胱,探查輸尿管有無結石、狹窄或其他原因的梗阻。

縫合輸尿管

用小彎針穿3-0腸線,間斷縫合輸尿管2~3針(概述圖片)。縫線僅可穿過外層和肌層,而不穿過黏膜,以免結石再發。取出切口周圍的保護紗布墊,用周圍的脂肪組織覆蓋輸尿管縫合處,用1~2針腸線固定脂肪組織。
若輸尿管結石部位炎症較重,需在輸尿管切口上端另作一小切口,插入4~5號輸尿管導管至腎盂作為引流,由腹壁原切口或另作的一小切口引出。
圖6:取出結石(示意圖)

縫合切口

檢查傷口無出血及異物存留後,在輸尿管切口旁放置香菸引流。將手術台放平,逐層縫合肌肉、皮下組織及皮膚。

手術中的注意事項

1、在手術中探查結石位置時避免用力擠壓,造成結石滑走,一旦滑走,應在術中拍攝腎、輸尿管和膀胱平片,以確定結石的隱蔽部位。
2、輸尿管取石部位應縱行切開、橫行縫合,以避免術後發生輸尿管切口的瘢痕狹窄、腎積水形成。
3、輸尿管縫合後,無論留置或未留置支撐導尿管,均需在附近放置相應引流管引流,以防局部漏尿。

手術後的處理方法

1、注意傷口滲血及血尿情況。
2、鼓勵病人多飲水。
3、繼續給予抗感染治療。
4、若放置輸尿管引流,一般在術後9~10日取出。取出後,傷口有少量漏尿,數日後多能自行癒合,少數可延至2~3周后癒合。
5、香菸引流一般於手術後3日拔除。如有滲尿等情況,可適當延長放置時間。

經腹途徑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

方法 採用全麻,70°~90°健側臥位。選擇臍下緣為第一個穿刺孔建立氣腹,置30°觀察鏡。在腹腔鏡監視下,臍與劍突連線的中點置10mm Trocar,鎖骨中線平臍處置5mm Trocar建立操作孔。也可平臍腹直肌外側緣為第一個穿刺孔建立氣腹,再以此孔為直角點並對稱於結石點連線作等腰直角三角形,腰長約10~15cm作穿刺建立操作孔。打開側腹膜,分離腹膜後組織,逐漸暴露出結石所在的輸尿管段,在結石上方用腹腔鏡專用的內藏式輸尿管切開刀縱形切開輸尿管,取出結石,吸出腎盂積液。選擇合適的雙J管,在體外置入導絲,鏡下將雙J管一端向下插入輸尿管,判斷雙J管下端已入膀胱後抽去導絲。再將雙J管上端插入腎盂,並調整好雙J管的位置,若為輸尿管中段結石腹腔鏡下置雙J管採用孫方滸[1]介紹的方法。用4-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輸尿管切口2~3針,沖洗手術野,放皮管引流,拔去套管針,縫合穿刺口而結束手術。
討論 經腹途徑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的併發症如皮下氣腫、尿漏、腸梗阻等主要與手術耗時長或手術未能妥善解決內引流等問題有關[2。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在操作技巧上有自身的特點,可減少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併發症的發生和縮短手術時間。就經腹途徑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而言,本次研究12例手術得出的初步體會是:①初學者要重視氣腹過程的操作。製造氣腹是腹腔鏡手術的重要步驟[3]。由助手用兩把布巾鉗對稱的儘量提起腹壁,Veress針從兩把布巾鉗中間的切口穿刺,在進入腹腔時有突破感。此時一手固定穿刺針,還要確認Veress針是否進入腹腔。使用注射器向腹腔內注入少量液體時可見注射器內的液體自然下落,在液體注入後也不能將其抽吸出則證明穿刺針已入腹腔;②套管的選位很重要。首先應根據腰部平片對結石有初步定位。兩操作鉗距結石約10~15cm;③術中快速找到結石是縮短手術時間的關鍵。術前要仔細觀察腹部平和IVU片。了解結石與腎下極的距離和方位。一般結石處輸尿管與周圍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粘連,而結石上方的輸尿管往往都有擴張,故術中發現粘連或擴張的輸尿管也是尋找結石的另一個重要標記;④輸尿管的切開。主張用腹腔鏡專用的內藏式輸尿管切開刀或自製的切開刀銳性切開輸尿管。這樣切緣整齊,便於縫合。若用剪刀剪開輸尿管切緣往往不整齊,以後縫合困難,且易導至術後輸尿管狹窄,也不主張用電凝鉤切開輸尿管;⑤腹腔鏡下放置雙J管較困難。本次研究使用深靜脈置管用的導絲作雙J管支架,不僅不會誤傷,而且置管速度快;⑥腹腔鏡下縫合輸尿管切口用4-0可吸收線,線長15 cm即可。為了便於縫合持針器夾持針的部位以及縫針與持針器的角度很重要。縫合輸尿管切口時邊距不要太寬,針距不要太密,以免術後輸尿管縫合處狹窄。本次研究12例手術均獲得成功。手術時間短,失血量少,均未輸血,無中轉開放手術,無腹腔臟器損傷。術後1~3d肛門排氣,2~4 d拔除腹腔引流管,術後住院時間短。無1例尿漏,雙無J管移位或滯留,隨訪1~6個月,B超和IVU無輸尿管狹窄。
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安全、有效,是輸尿管結石可供選擇的另一種有效的微創治療手段。經腹腔途徑具有手術操作空間大,視野好,解剖學標誌明確等優點,是初學者的一種理想手術徑路,但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