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董事長王建業

輝煌董事長王建業

輝煌水暖集團董事長王建業,中共黨員,生於1965年,福建省南安市侖蒼鎮人。

輝煌水暖董事長 王建業輝煌水暖董事長 王建業

輝煌水暖董事長王建業,曾榮獲“全國建材行業改革開放30年代表人物”稱號

背景

2009年3月22日,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在廈門華僑酒店召開第四屆六次理事會議。出席本次會議的有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會長張人為,常務副會長孫向遠,專職副會長徐永模、陳國慶、葉向陽、秘書長孫鐵石,以及各位理事和代表等共300餘人,場面恢弘,氣氛熱烈。
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孫向遠和秘書長孫鐵石共同主持了此次大會,本次會議匯報了2008年年度行業工作情況,同時頒發了年度“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材科學技術獎”和“全國建材行業改革開放30年行業代表人物”榮譽稱號。其中獲此殊榮有來自全國建築材料行業的111名同志。
據了解,此次評選的要求標準高、權威性高,主要表彰具有高度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強,為行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福建省獲得“全國建材行業改革開放30年行業代表人物”榮譽稱號僅有三位,輝煌水暖集團董事長王建業出席了此次會議並獲此殊榮。
此次頒獎意義重大,它宣傳展示和總結了建材行業改革開放3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進一步激發廣大建材幹部職工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使全行業充分認識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激勵建材行業廣大幹部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推動建材行業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

經歷

2008年,是中國經濟的關鍵之年,也是中國企業的生死考驗之年。由於受國內外大環境的影響,國內大批的中小型企業面臨著艱難的抉擇。2008年,王建業麾下的輝煌水暖集團,卻給人無限的驚喜——這一年,輝煌水暖卻成為逆市飄紅的大贏家之一。被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指定為專用產品的輝煌水暖剛剛搭乘奧運快車將輝煌水暖的品牌形象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接下來又將迎來輝煌水暖建廠二十周年的盛大慶典,與此同時,輝煌水暖集團董事長王建業也先後被評為“福建省第十二屆優秀企業家”、“福建省勞動模範”……
“經營企業就像站在生與死的中間線,跨過去了,你就是生;跨不過去,那就是死!”這句話放在08年的經濟大環境下,好像有了特定的含義。而王建業卻是帶領輝煌水暖集團二十年來披荊斬棘,經歷了多少次企業生死之間的抉擇和掙扎之後才有了這樣的深刻感悟。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鎂光燈前的輝煌也同樣如此——有不少人認為,輝煌是一個年輕的企業,事實上,二十年的時間對於中國民營企業來講,已經堪稱歷史悠久了。
世上沒有永遠的強者,而王建業卻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將輝煌締造成為不朽的百年品牌。那么他憑藉的是什麼呢?王建業的回答簡單而實在得出人意料——質量和團隊。
人們將輝煌水暖定位為一個年輕的企業出於很多原因,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組成輝煌中流砥柱的人才梯隊的,普遍都是70年代後出生的人。事實上,也正是這支生氣勃勃的新生力量,使得王建業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現實產業環境中一切可能遇到的危機,去戰勝強大的競爭對手,將輝煌推向新的輝煌。

成長

研發之路 收穫喜悅和樂趣

18歲的王建業高中畢業後,就與叔叔們商量著辦一家五金加工廠。由於王建業有高中畢業的文化程度,在家族裡面算是學歷較高的,而且他認真負責的態度令叔叔們大為感動,於是大家推他來管理工廠的事務。
五金加工廠十分簡陋,其實就只是一間再簡單不過的小集團董事長王建業民族品牌情節詮釋真諦棚子,就建在王建業自家的後門。剛畢業的王建業,一邊管理廠子內部的事務,一邊從最基礎的學徒做起。加工廠最初生產的是鋁合金的下水口,隨著市場發展,王建業發現,水箱銅配件是一個很有市場發展潛力的產品。隨後他將創新的靈感與學到的技術的結合,開始研發、改造水箱銅配件的生產技術,並為此痴迷不已。研發的道路讓他收穫喜悅和樂趣,但也差點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研發期間,王建業差點失去了一隻手。一次,王建業在清洗車床絲桿上污物的時候,因為想著一個技術問題而一時走神,手套跟著絲桿上的螺紋一同被卷了進去。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會驚慌失措而使得整隻手被卷進去,以致最終只能面對被截肢的命運。幸而王建業素來機智,立刻將開關反向運行,使已經卷進去的手套又退了回來,一隻手才得以保全。這雖只是一場虛驚,卻令王建業畢生難忘。但是這段經歷非但沒能阻擋他前進的步伐,相反,這使他意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並養成了認真負責的工作習慣。
1983年,叔叔們為了獎勵王建業的出色表現,給了王建業一些股份,並把一些核心的事務交由他去打理。王建業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獻給了這個小小的工廠,既要負責最基礎的開爐鑄造工作,還要負責因企業日益發展而越來越繁雜的事務管理。這段時間,王建業除了在技術創新上用心鑽研,還認真學習了企業管理、財務等知識,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自己今後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善觀求變 從小作坊成為參標企業

1988年,水箱銅配件的市場缺口很大,王建業敏銳地把握了這一商機,果斷地成立了輝煌水暖廠,專注生產水箱銅配件。此時的王建業已成長為精通五金龍頭鑄造技術的行家裡手、飽讀管理書籍的企業操盤高手
剛成立的輝煌水暖廠,雖然只有幾十名工人,但是得益於準確的市場定位、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創新成果的保護,切合了巨大的市場缺口,很快占據了全國同類企業中產銷第一的位置。王建業從一開始就把打造一個長久的事業作為企業的發展目標,並不因為市場的火爆而放鬆質量、服務和品牌管理力度,很快就創出了自己的名氣,客戶青睞有加,產品供不應求。
“當時的輝煌的確創造了不小的奇蹟,一個小小的南安,吸引了不少大企業的關注。不少大企業派車到輝煌等候拉貨,一等就是十多天,甚至先付錢,後提貨”。就在輝煌走上了規模化發展快車道的時候,輝煌遇到了它生命中的第一次生與死的抉擇。1996年,國家出台了禁止用高純度銅來鑄造水箱配件的規定。這對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且以水箱銅配件生產為主要命脈的輝煌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面對困難,王建業很快做出了決定,立刻組織人員研製塑膠水箱配件,以塑膠代替銅材料做水箱配件,並帶領企業積極轉型開始生產水龍頭產品。
前進與磨難是一對孿生兄弟。就在王建業和他的隊伍躊躇滿志,打算大展拳腳的同時,又一道難題擺在了他們的面前。1998年,國家評選衛生潔具配件生產“定點管理企業”,小有名氣的輝煌也在被測評之列,在生產質量和品牌服務上素有口碑的常勝將軍——輝煌,由於當時規模和設備所限,在此次測評中差點被淘汰,經過一系列的考查和檢驗,最終勉強通過了國家測評組的考評。
王建業沒有怨言,而是積極地向來廠的測評專家們請教經驗。
當時來輝煌測評的有兩位專家。他們對於輝煌的未來持兩種完全相反的態度。其中一位專家認為,憑著王建業的能力和精神,一定會大有發展,前途輝煌。另一位專家則認為輝煌偏安一隅,現實條件有限,以後縱然進步,也難成氣候。聽了他們的話,王建業沒有做更多的解釋,他只是對他們說:“三年後再見吧。”
三年中,王建業就像是上了發條的鬧鐘,向目標發起衝擊。擴大規模、完善設備、建立業界第一個產品質量實驗研究所……當2001年兩位專家如約而來,他們立刻就被輝煌三年後所發生的變化所震驚。當時對輝煌心存懷疑的那位專家更是感慨萬千,主動找到王建業表示歉意。王建業表示,做任何一件事情,一定會有低谷,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很多人對你心存懷疑,產生非議,甚至看不起你。對於他們的意見,你一定要虛心採納,切不可只聽好話,而對不利於自己的言辭充耳不聞。這些反面的意見,往往可以折射出你真正的弱點,只有對這些意見進行合理的採納和改進,才能夠激勵自己不斷前進和突破!
正是這種不服輸和勇於改過的精神,使王建業領著他的團隊從最初的手工作坊式企業發展成為參與全國行業標準制訂、節水產品生產示範單位,擁有“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節水產品”等稱號的大型水暖衛浴集團企業。

管理

眾志成城 打造民族名牌

王建業認為,人才是現代企業的第一資源。無論是設備、產品還是行銷通路建設,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優質團隊的努力。二十年的輝煌,最大的成就不單單是完成了對核心技術的攻克,而是創立一個民族品牌,更重要的是,輝煌成為一所擁有現代企業文化理念的“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有理想的新型企業人才。王建業認為,對於員工而言,要想做得好產品,就必須先要把人做好。企業在吸引人才的同時,就已經擔負起將其培養得更為出色的使命,這才是企業存在的深層意義。也唯有總體素質得到提高,企業才能鑄就卓越的企業文化,生產出精良的產品。
在傳統觀念里,水龍頭是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低技術含量的面貌出現。而目前的輝煌,有40%的員工來自大、中專院校,在管理層更是匯聚了眾多在工商管理、市場行銷等方面有著高等學歷背景和實戰經驗的精英。
王建業不僅要求員工提升文化素質,自己也在孜孜以求,不斷完善企業家的自身修煉。他在中國人民大學研修工商管理三年,又在美國林肯大學攻讀並獲得了E M B A學位。時至今日,王建業仍然保持著讀書學習的習慣,工作再忙,每天的精神大餐是他的必修課。
在人才上的投資往往是無止境,且很難快速看到成效,但王建業卻從未動搖過。他一直堅持高薪聘請業界著名的專家教授,從內部管理、技術開發、拓展訓練到行銷建設等方面對員工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尤其為了全面對接市場對行銷技能的要求,輝煌還專門成立了專業的行銷部門,並聘請全國十大行銷管理專家之一的行銷管理團隊直接介入,進行培訓和輔導。
目前很多企業不願意花錢進行員工培訓,而寧可用不光彩的手段去挖牆角獲得人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考慮到人才培訓的高額成本和流失的風險。即使是重視培訓的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也往往以設定服務期來阻止人才的流失。王建業對此頗不以為然,所謂“留人留心”,輝煌從來不在制度上給人才設立這樣的限制。企業和人才是一個雙向互選的對等體系,培訓所獲得的是企業和人才的共贏。“你對輝煌有信心,就留下來和輝煌一起發展;你對輝煌有異議,可以留下來,也可以選擇離開。”
這一“活水養魚”的開放態度令輝煌的員工深為感動,而且最終顯示的效果也很好。不僅沒有導致培訓資源的浪費,人才的流失,而是吸引了更多人才投身輝煌。
最美麗的鮮花總是掩映在密布的荊棘中。最真摯的付出終會換來等價甚至超值的回報。歷盡滄桑、飽受磨難的輝煌水暖在王建業堅強有力的帶領下,正在闊步向行業龍頭的行列進發。2005年9月,當王建業在人民大會堂接過“中國名牌”的榮譽證書時,他欣慰地笑了。
為了品牌,他放棄了已經頗為成熟的水箱配件領域,而在水龍頭行業精耕細作;為了品牌,他放棄了很多供不應求市場訂單,而專心致志鍛造能夠體現輝煌品牌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為了品牌,他一遍遍地向員工和經銷商們宣傳輝煌的理念;為了品牌,他對產品質量、服務效率和員工素質的要求幾乎到了嚴苛的地步……
打造民族品牌,成為世界名牌,是所有輝煌人的奮鬥目標,為此,輝煌引進了先進的品牌建設管理程式,從品質意識、品牌形象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流程和體系,為擦亮輝煌的品牌保駕護航。這一系列的作為,令輝煌品牌迅速成長,並疾速傳播,贏得了市場,贏得了良好口碑,更贏得了人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