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量化設計

輕量化設計

《輕量化設計:計算基礎與構件結構》為德文第八版譯本,介紹了汽車與機械製造中輕量化設計的基礎知識,並特別注重實際套用。採用了對操作技術和設計問題給予解答的編排方法。通過講述原理與進行類比推理,幫助讀者針對所面臨的問題自己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輕量化設計:計算基礎與構件結構》採用了對操作技術和設計問題給予解答的編排方法。《輕量化設計:計算基礎與構件結構》的目的是通過講述原理與進行類比推理,幫助讀者針對所面臨的問題自己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輕量化設計:計算基礎與構件結構》附有大量練習題,特別適合讀者自學。書中所給出的眾多針對實際問題的指導可對工程師提供諮詢和幫助。

書籍封面 書籍封面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B.克萊恩

譯者:陳力禾

目錄

第8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物理量符號表

書中常見的德文縮寫含義

1.輕量化的目標

2.輕置化的問題結構

2.1 降低自重

2.2 成本模型

2.3 設計的邊界條件與使用條件

3.輕量化的方法和輔助工具

3.1 設計技術

3.2 計算方法

3.3 測試技術

3.4 試驗技術

4.輕量化構造

4.1 差動構造

4.2 整體構造

4.3 集成構造

4.4 複合構造

4.5 實壁體與殼體

5.材料選擇的準則

5.1 性能參數

5.2 線彈性特徵值

5.3 非線彈性特徵值

5.4 載荷性能

5.5 相關材料性能

5.5.1 比容積

5.5.2 比剛度

5.5.3 穩定性阻力

5.5.4 斷裂係數

5.5.5 材料評估

5.6 品質指數

5.7 輕量化指數

5.8 材料選擇的要點

6.輕量化材料

6.1 鋼

6.1.1 改變特性

6.1.2 種類

6.1.3 物理力學性能

6.2 鑄鐵材料

6.3 鋁

6.3.1 改變特性

6.3.2 變形鋁合金

6.3.3 鑄造鋁合金

6.3.4.物理力學性能

6.3.5 燒結鋁

6.3.6 泡沫鋁

6.4 鎂

6.4.1 鎂合金

6.4.2 物理力學性能

6.5 鈦

6.5.1 純鈦

6.5.2 鈦合金

6.5.3 物理力學性能

6.6 塑膠

6.7 超輕合金

6.8 纖維增強材料

6.8.1 纖維增強塑膠

6.8.2 纖維增強金屬

7.輕量化設計原則

7.1 結構特徵

7.2 設計原則

8.彈性理論基礎

8.1 構造單元

8.2 幾何特徵值

8.2.1 面積慣性矩,

8.2.2 Steiner定理

8.2.3 組合型材的面積慣性矩

8.2.4 轉換面積慣性矩

8.2.5 主面積慣性矩

8.3 彈性方程

8.3.1 偏移與扭曲

8.3.2 扭曲與應力

8.3.3 平衡

8.3.4 平面彈性等式

8.4 變形能

8.5 桿形單元彈性定律

8.6 面積單元彈性定律

8.6.1 盤單元

8.6.2 板單元

8.6.3 殼單元

9.薄壁型桿

9.1 力流

9.2 力流與內力變數

9.3 剪下力彎曲

9.3.1 剪下力流分布

9.3.2 剪下中心

9.3.3 閉口對稱設計型材

9.3.4 閉口不對稱型材

10.型桿的扭轉

10.1 基本關係

10.2 實心橫截面與管橫截面

10.3 閉口薄壁橫截面

10.4 開口薄壁橫截面

10.5 帶有腹板的空心橫截面

10.6 橫截面的翹曲

10.7 簡單型材的翹曲阻力

11.開口型桿的彎曲

11.1 廣義法向應力問題

11.2 任意橫截面的幾何特徵值

12.抗剪壁桁梁型材

12.1 應力載荷模型

12.2 剪下力流導致的力和力矩

12.3 抗剪壁桁梁型材的剪下中心

12.4 組合式抗剪壁桁梁型材

13.剪場設計

13.1 剪場

13.2 理想拉伸場

14.加固箱式型材

14.1 四弦桿模型

14.2 扭轉應力載荷

14.3 開口

15.能量原理與做功原理

15.1 能量原理

15.2 做功原理

16.靜態不確定結構

16.1 外在不確定性

16.2 內在不確定性

16.2.1 框架結構

16.2.2 平面桁架結構

16.2.3 空間桁架結構

16.3 用於靜態不確定結構的彈性方程

16.4 閉口框架

17.三明治構件

17.1 構造原理

17.2 材料性能

17.3 均質形芯

17.3.1 基本載荷情形

17.3.2 臨界應力載荷

17.4 部分撓曲方法

17.5 桿壓彎

17.6 結構化形芯

17.6.1 蜂窩形芯的抗剪強度

17.6.2 管形芯

17.7 不穩定形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