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食

軟食

軟食,指嬰兒或病弱者吃的軟而爛的食物(如在乳汁水中煮過或泡軟的麵包)或半流質性的物品。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指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

楊世鐸 《李四光的故事·為了京津的安全》:“ 李四光 的身體不好,需要吃軟食,隨行的同志就把早晨 李夫人 給他預備好的一暖瓶麵條倒了出來。”

基本概念

在患消化道疾病的恢復期,我們常會指導病人進細軟易消化的飲食,那到底什麼是軟食呢?下面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1、適用對象:低熱病人、消化不良病人、腸道疾病如傷寒、痢疾、急性腸炎等恢復期病人、口腔有疾病或咀嚼不便的老年人。

2 膳食特點:A、介於半流質到普通飲食中間的一種飲食。食物要易於消化,便於咀嚼,因此一切食物烹調時都要切碎、燉爛、煮爛。B、不用油炸的食物,少用含粗纖維的蔬菜,忌用強烈辛辣調味品。C、長期採用軟飯的病人,因蔬菜都是切碎煮軟的,維生素損失較多,所以要注意補充,多用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番茄、新鮮水果、菜心等。D、每日所需營養素應達到或接近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需求,即成人的總熱量為2200-2600kcal(9205-10878KJ),蛋白質70-90克。飲食更需鮮美可口,每日用品餐,下午可增加一餐點心。

3 食物舉例:麵條、軟飯、餃子、餛鈍、包子、饅頭、豬肉、莧菜、蕃茄、菜花、豆腐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