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受傷

軟組織受傷

軟組織損傷是指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以及風寒濕邪侵襲等原因造成人體的皮膚、皮下淺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囊、椎間盤、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病理損害。軟組織受傷就是軟組織受到了損傷,臨床表現: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軟組織損傷的主要分類:扭傷類,挫傷類,碾壓傷類;有急性筋傷,慢性筋傷類;有開放性損傷類,閉合性損傷類等。中醫稱軟組織損傷為“筋傷”。

簡介

軟組織受傷就是軟組織受到了損傷,臨床表現: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軟組織損傷的主要分類:扭傷類,挫傷類,碾壓傷類;有急性筋傷,慢性筋傷類;有開放性損傷類,閉合性損傷類等。

中醫稱軟組織損傷為“筋傷”。臨床分型有:(1)初期,即傷後1~2周,以氣滯血瘀,疼痛、腫脹或瘀血化熱為主。治宜攻利法、攻下逐瘀、行氣活血和清熱涼血為主。(2)中期,即傷後2~6周,以營衛不和為主。治宜和營止痛。(3)後期,即傷後6周以後,以氣血不足為主。治宜補益為主。

分類

軟組織損傷在運動創傷中最為多見。從發病過程分,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兩類;從其表現看,可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兩類。慢性閉合性傷的病程較長,必須在平時調節運動量、調節訓練方法、手段,並作系統的適當的治療。急性傷起病突然,傷後即出現疼痛及活動功能障礙。屬於開放性的有擦傷、切刺傷、碰撞打擊引起的皮膚破襲傷、骨斷端穿破皮膚的開放性骨折等。屬閉合性的如扭傷、拉傷、挫傷、擠壓傷等。

上述各種創傷中,開放性骨折雖有軟組織損傷,但已屬骨折範疇。軟組織損傷中,除切刺傷危及內臟或嚴重的跌、撞挫傷內臟者較為嚴重外,其餘的雖輕重不一,但多無生命危險。

其他相關

軟組織急性損傷發生後,主要表現為疼痛,活動功能受到影響,在現場應根據不同情況作適當處理。如果是開放性傷,一般有外出血,對出血的處理請參看後面出血處理,對其傷口應注意保護(如包紮),以防感染,然後到醫療單位作徹底處理。對閉合性傷,如為較輕的扭傷,一般僅有短時輕痛,無明顯影響,較重的扭、拉、挫傷常有明顯腫脹(或軟組織內出血)和疼痛,在現場的處理主要是防止其傷情繼續加重,控制腫脹和疼痛,因為過度的腫脹或組織內血腫,會增加治療的困難,延長療程。現場控制腫脹或組織內出血的最好方法是加壓包紮,雖有人提出先用冰敷,使血管收縮後再包紮,其目的不外也是減少或防止出,血和腫脹,但絕大多數情況下,現場難以馬上找到冰塊或冷凍劑外敷,若機械地等找到冰敷之後再包紮,則出血及腫脹早巳形成,這時的措施已無大作用,故在現場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先用手直接按壓傷處,按壓既可防止其出血、腫脹出現,也有一定鎮痛作用,另手迅速拿出襯墊物襯壓手下傷處,然後用繃帶或布條進行加壓包紮,再送醫療單位作進一步處理,這樣做由於不出血及腫脹,對其恢復十分有利。急性軟組織損傷切忌過早在傷處局部作過多手法,特別是過分用力的治療手法,這樣做易促使出血、腫脹加重,使傷情更為惡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