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鐵形腎

蹄鐵形腎

蹄鐵形腎亦為較常見的一種先天畸形,每500~1000屍檢中可見一例,男多於女,約為4:1,任何年齡都可發現,約有半數發生於30~40歲之間。

基本信息

簡介

蹄鐵形腎蹄鐵形腎
蹄鐵形腎、或稱馬蹄腎(horseshoekidney)是腎融合畸形中最常見和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疾病。是指兩側腎在中線通過腎實質組織或纖維組織形成的峽部相連,形似馬蹄鐵而得名。95%的蹄鐵形腎是在下極相連的,也有上極相連者。蹄鐵形腎一般位於第三或第四腰椎水平、腸系膜下動脈字腹主動脈分出處。馬蹄形腎是最常見的融合腎畸形,兩腎下極由橫越中線的實質性峽部或纖維性峽部連線所致(圖1)此症首先由Decarpi在1521年屍檢中發現Botallo(1564)做了全面描述並示以圖解,Morgagni(1820)報導了第1例有併發症的馬蹄形腎病人。

流行病學

馬蹄形腎的發病率很低大約400名新生兒中可有1例,且多為男性在正常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0.5%,男女比例為2∶1臨床上各年齡階段均有,但在屍檢中以小兒多見。主要是由於馬蹄形腎患者多合併其他系統的先天性異常,其中有些缺陷易導致早期死亡。馬蹄形腎的家族性遺傳的證據尚不足。

病原學

蹄鐵形腎是兩腎下極(90%以上為下極)在身體中線融合形成蹄鐵形。一般學者認為這種腎臟的形態反常,是在胚胎早期,兩側腎臟的生腎組織細胞,在兩臍動脈之間被擠壓而融合的結果。融合部大都在下極,構成峽部。峽部為腎實質(或多或少)及結締組織所構成。位於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之前及其分叉之微上。兩腎因受下極融合的限制而不能正常旋轉,使腎脊角恰與正常相反。腎動脈可來自髂動脈,來自腹主動脈分叉處,或來自腸系膜下動脈。輸尿管較正常之輸尿管為短,在峽部之前下行至膀胱。

臨床表現

蹄鐵形腎蹄鐵形腎
蹄鐵形腎可由三類症狀而出現於臨床,一類是臍部疼痛包塊。二類是胃腸紊亂症狀,如腹痛便秘。三類是泌尿系的合併症狀,如感染、積水結石等。實際情況是多數病例是在手術擦察時所發現,或被誤診為腹部其它情況如闌尾炎、胰腺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併發症

感染;積水;結石。

診斷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確診的重要依據。腹部增強CT或MRI以及圖像重建可以得到清晰的蹄鐵形腎形態。還可結合靜脈腎盂造影了解腎盂、輸尿管的畸形狀況。在腎盂造影片上可見兩腎縱軸脊柱所成之角度(腎脊角)向下方,而不是如正常者向上。有時在靜脈造影片上,由於一側腎功較差或技術條件未顯影,則誤認顯影者為腎轉位不全。在考慮診斷時,要注意此點。

治療措施

長期以來對蹄鐵形腎是否需要手術、在何時手術一直存在爭議。目前較一致的看法是腎功能正常且無合併症時,不須特殊處理。當合併腎積水、尿路結石、尿路感染頻發或腫瘤時應手術糾正畸形,包括切斷峽部、腎盂輸尿管裁剪成型、碎石術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