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是宋朝詩人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創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劉克莊 

【文學體裁】

作品原文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日月跳丸,光陰脫兔,登臨不用深懷古。向來吹帽插花人,盡隨殘照西風去。

老矣征衫,飄然客路,炊煙三兩人家住。欲攜斗酒答秋光,山深無覓黃花處。

作品賞析

這首重陽節登高之作,寄寓了詞人對歲月流逝、人世無常的感慨,同時也抒發了客居他鄉的寂寞情懷,全令寫得流暢自然,了無斧鑿痕跡,是一首真率見性的佳作。

小令上闋抒寫詞人登臨牛山的感慨。牛山在山東淄博市臨淄之南。《孟子·告子》中有關於牛山的記載:“牛山之木嘗美矣,……斧斤伐之,……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後人即以“牛山濯濯”形容草木不生,並借喻為人的頭髮脫落後光禿的樣子。詞人登臨此山,觸景生情,產生了對流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喟。因而首句就用“日月跳丸,光陰脫兔”兩個極為形象的比喻寫出歲月匆匆的步履。古人常以“白駒之過隙”形容光陰流逝的急速,但因沿用日久而漸漸失去其應有的表現力,詞人以“跳丸”和“脫兔”加以比擬則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登臨不用深懷古”,實則也是發思古之幽情的另一種形式的表現。詞人說“不用深懷古”,實際上已經在懷古,只不過詞人要從這種懷古之情中超脫出來,以更加豁達的態度對待人生和歷史。“向來吹帽插花人”用的是重九登高的典故。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中有“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之句。另外前人還有“黃花插得滿頭歸”之語。詞人以“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採風流、俊逸落拓之士,也都隨著“殘照西風”盡行歸於大化,指明人生短促、歲月無情的客觀規律任何人都不可抗拒,因而“深懷古”也只能是徒然傷神罷了。

下闋抒寫詞人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緒。上闋雖然表達了一種超脫懷古之幽情的豁達情愫,但現實人生中的困惑畢竟難以全然消除,詞人仍然不能不感嘆他的遲暮,他的飄泊,他的期望的失落。“老矣征衫”句妙語雙關:從字面來看,詞人是描寫為歲月風霜所飄灑的“征衫”已殘舊破損,實則是寫常年流離飄泊的詞人自己已至垂暮之年。“飄然客路”,點明詞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淒楚悲涼,寥寥四字給人留下寬闊想像的餘地,使人想見詞人萍蹤浪跡的飄泊生涯。而“炊煙三兩人家”則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煙,勾勒出異鄉的偏僻荒涼景象,更點染出“飄然客路”的闃寂淒涼。最後二句:“欲攜斗酒答秋光,山深無覓黃花處。”是全令的絕妙警句,詞人雖有斗酒詩百篇的豪興去報答明麗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無處尋覓斗寒的黃花。黃花秋菊是詞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徵,黃花的無可尋覓乃是理想失落的寫照,沒落的時代凋盡了詞人心中的黃花,雖豪興滿懷亦只能喟然長嘆了。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人。著述宏富,存有《後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詩5000多首,詞200多首,《詩話》4集及許多散文。作品體裁豐富,題材廣泛。他一生仕途坎坷,先後五次被罷黜,長期閒賦鄉居,對莆田的社會生活、民俗風情有細膩的觀察、較深的了解,並將之反映於作品中。它的不少詩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南宋莆田地區的雜劇、百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