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兔

跳躍兔

跳躍兔又稱跳野兔,是嚙齒類下跳兔科的唯一物種。其外形介乎於袋鼠和野兔之間。跳躍兔頭型似兔類,但前腳短,後腳及尾巴長,不包括尾巴,約長35-43厘米,平均重3公斤。尾巴本身長37-47厘米。跳兔只生活在非洲東南部,吃植物及昆蟲。跳兔全年都會生育。雌性一年會生三胎,每胎只有一隻嬰兒。跳兔主要是夜間活動,在不同的日子會住在不同的巢穴,並傾向製造三個繞圈的巢穴。因為環境破壞和棲息地減少,1996年被列入IUCN瀕危名單內。

基本信息

簡介

跳躍兔,學名Pedetescapensis,又稱跳野兔,是嚙齒類下跳兔科的唯一物種。多年以來動物分類學家難以將外形奇特進行準確分類,目前動物分類學家將跳躍兔與跳鼠松鼠以及箭豬 歸為一類。它的外形介乎於袋鼠野兔之間。它們靜止時的姿態很滑稽,非常像是一位瑜珈練習者。

簡介

異名:Pedetescaffer

棲息地:乾燥草原

食物:種子、草根、嫩芽、

身物重量:3-4公斤

身長:35-43公分,

尾長:37-47公分

仔數:1隻

分布:非洲南部

特徵

跳躍兔跳兔的圖畫

跳躍兔頭型似兔類,但前腳短,後腳及尾巴長,利用發達的後腳跳躍前進,與袋鼠相似。它們有多種不同的顏色,有紅褐色至淡灰色,尾巴末端呈黑色。通常一次跳2至3公尺,最遠可跳6至9公尺。慢走或拾取食物時會用四腳移動。夜行性,單獨或家庭居住在築有錯綜複雜的隧道內。耳朵靈敏,可發覺敵人的接近。耳,耳孔前有活瓣般的耳珠,防止沙進入耳。跳躍兔的腿部很短,爪子用於挖掘,柔韌的耳唇用於封閉耳道,從而避免一些物質和殘骸進入耳朵內。掘洞時,耳珠蓋住耳洞,仔獸體型大,剛出生即有母兔的毛型。

生態

跳躍兔跳兔骨骼

跳兔外表像細小的袋鼠(但完全沒有關係),後肢發達,可以跳起超過2米,故此得名。不包括長的尾巴,跳兔約長35-43厘米,平均重3公斤。尾巴本身長37-47厘米。跳兔只生活在非洲東南部,吃植物及昆蟲。後肢上有四趾及像蹄的爪,較前肢的為長。它們的頸部肌肉發達,而頭顱則很短。它們的眼睛很大,耳朵有耳屏,可以阻隔因挖掘而造成的沙粒進入耳朵。

跳兔全年都會生育雌性一年會生三胎,每胎只有一隻嬰兒。跳兔嬰兒不像一些齧齒目般初出生時是不能看見及沒有毛的,它們出生時已經有毛皮,在很短時間內就很活躍。不過嬰兒要到差不多半成長後才會斷奶及離開巢穴。這么長的照顧令跳兔的出生率非常的低。

習性

跳兔主要是夜間活動的,但有時都會在日頭活動。它們在白天的時間會住在它們挖掘的隧道,並在內以泥土搗塞出口。當在雨季的時候,它們可以輕易的挖掘。它們有時會在夜間跳出巢穴。它們會像袋鼠般以後肢跳躍,當受驚時會退回自己的巢穴

跳兔在不同的日子會住在不同的巢穴,並傾向製造三個繞圈的巢穴。大部份這些巢穴都是近大樹或灌木的地方。跳兔的領土是在其巢穴的25-250米範圍內。在乾旱的日子它們會擴大領土範圍。

保護

因為環境破壞和棲息地減少,跳躍兔的數量減少了20%,並在1996年被列入IUCN瀕危名單內。但於2001年,跳躍兔被列為無危。再次被列入瀕臨滅絕奇特物種

20種瀕臨滅絕奇特物種

眾所周知,大熊貓、北極熊等動物都是全球瀕臨滅絕的物種,但它們是瀕臨滅絕物種中具有代表性的種類,還有許多外形奇特的瀕臨滅絕物種都鮮為人知。比如:牙齒中釋放毒液的溝齒鼠、像大黃蜂般大小的蝙蝠、臉部可以“充氣”的海豹、常年生活在地下的紫色青蛙等。以下是美國媒體列舉的全球二十種鮮為人知的奇特瀕臨滅絕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