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

跳脫tiào tuō,分為古今兩用。古義有三種,分別是手鐲、靈活、逃脫。今天用作一種修辭手法,是一種因為特殊的情境,例如語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轉,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時故意中途斷了語路的修辭方法。它又分為急收、遮斷和突接三種。

定義

手鐲

漢 繁欽 《定情詩》:“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名士悅傾城》:“衫輕見跳脫,珠概雜青蟲。”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女飾》:“飾於臂曰手鐲……又曰臂釵、曰臂環、曰條脫、曰條達、曰跳脫者是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 石琢堂 ﹞一日閱《四朝聞見錄》中有劾 朱文公 疏,誣詆極醜穢,忽拍案大怒,亟脫婦臂上金跳脫,質錢五十千,徧搜東南坊肆,得三百四十餘部,盡付諸一炬。”參見“ 手鐲 ”。

靈活

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對句用逆挽法,詩中得此一聯,便化板滯為跳脫。”

逃脫

漢 焦贛 《易林·無妄之師》:“火起上門,不為我殘,跳脫東西,獨得生完。” 唐 盧仝 《觀放魚歌》:“一一投深泉,跳脫不復拘。”

基本內容

跳脫跳脫:

音“tiao duo”(條奪),意思是女子的手鐲,名詞活用做動詞時也可以專指女子。

出處:《紅樓夢》

畫菊 蘅蕪君

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

莫認東籬閒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跳脫:

一種修辭手法。因為特殊的情境,例如語意的含蓄,心思的急轉,事象的突出等等,有時故意中途斷了語路的修辭方法。它又分為急收、遮斷和突接三種。

1、急收:說到半路突然中斷,不肯說盡,使人得其意於言語之外。

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場人物,被女人當大眾這樣辱罵,很不雅觀,便只得抬起頭,慢慢地說道: “你今天說現成話,那時你……” (魯迅《風波》)

2、遮斷:一個人的話說到中途被另一個人的話遮攔打斷。

那和尚便道:“師兄請坐,聽小僧――”智深睜著眼道,“你說,你說!”“說:在先敝寺十分好個去處 田莊又廣僧眾極多……” (施耐庵《水滸傳》)

3、突接:折斷語路突接前話,或者突接當時的心事,因此把話折成了上氣不接下氣。

幸而我的母親也就進來,從旁說:“他多年出門,統忘卻了。你該記得罷,”便向我說,“這是斜對門的楊二嫂,……開豆腐店的。”(魯迅《故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