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湘雲

1950年2月轉到地方工作,任中共德化縣委書記兼縣警備大隊政委。 路湘雲在德化任縣委書記僅2年多時間,但他深入實踐親自抓“點”,以點帶面的領導方法與工作作風,留給全縣幹部、民眾極深的印象。 當時德化大批的中青年幹部,在以路湘云為首的縣委領導下,歷經民主改革與生產互助合作運動的鍛鍊,迅速成長,人人已是發動民眾開展各種中心運動的老手。

路湘雲(1916~2001)又名路祥雲。山東招遠夏甸小路家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福建省委委派的德化縣委第一任書記兼德化縣警備大隊政委。當時德化幹部民眾皆習慣稱他“路政委”。1951年11月兼任德化縣各界人代常委會主任。
路湘雲於民國5年(1916)農曆正月初7日生於山東招遠縣今夏甸鎮小路家村一貧苦農家。父路樹星(1864~1924),一生務農。他晚年得子,去世時長次兩女兒已相繼出嫁,其餘多位兒女皆因缺醫少藥幼殤,僅留下9歲的小湘雲與年近花甲老伴劉氏(1865~1949,山東招遠人),母子相依為命,伶仃孤苦。路湘雲12歲即挑起家庭重擔,下地勞動,種糧種菜賣菜。父親的早逝,使他小小年紀即接觸社會,學會識別社會人間的形形式式,磨練了他的敏銳靈性,磨練了他在艱難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求勇於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民國26年(1937)“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者公然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撩去面紗,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不久,日寇侵略軍鐵蹄迅速踏遍中國沿海廣大地區,並不斷向內地縱深橫行。在這國家民族生死存亡關頭,路湘雲於當年踴躍投身抗日鬥爭,參加當地民族抗日宣傳隊,積極開展抗日救國宣傳工作。未幾,該宣傳隊擴大組織並改名民族抗日救國會,路湘雲先後任鄉、縣民族抗日救國會會長、工作隊隊長,於招遠、平度、青島等一帶領導民眾開展抗日鬥爭等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又積極參加當地解放戰爭。1947年2月至lO月,帶領民工大隊支援前線,任大隊政委。同年11月調入部隊工作,先後任新四軍某部政治教導員,擔架團政治處主任等。1950年2月轉到地方工作,任中共德化縣委書記兼縣警備大隊政委。1952年10月調任中共同安縣委書記。1953年6月後,先後任福建省公路修建指揮部三處政委,中共福建省委農村工作部三處副處長等。1957年10月調入福建省林業廳工作。從此,他把畢生的精力與心血全部奉獻給新中國的福建林業事業。歷任省林業廳國有林管理局副局長,經營局副局長、局長,林業局局長,中共福建省林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等。
路湘雲於1983年離休。他參加革命工作40餘年,愛憎分明,立場堅定,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地獻給祖國和人民的抗日救國、解放戰爭、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榮立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他長期在基層工作,作風深入踏實,注重調查研究,關心民眾疾苦。在德化工作期間,關心德化人民長期受土匪、地方封建惡勢力統治壓迫剝削蹂躪的痛苦,積極領導全縣人民開展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運動,勝利完成德化縣的民主革命。在省林業廳工作期間,他深愛著艱苦工作在林場的每一位職工,心繫福建林業,福建國有林場的青山綠水都留下他的足跡。
路湘雲在德化任縣委書記僅2年多時間,但他深入實踐親自抓“點”,以點帶面的領導方法與工作作風,留給全縣幹部、民眾極深的印象。當時縣裡凡開展一項中心工作,不管是民主改革運動或生產互助合作工作,他必親自深入基層抓好一“點”。如先後開展減租減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檢查及春耕生產互助合作等,他都派出縣委試點工作隊,並親自隨隊深入到一區的世科、丁溪,五區的猛虎、永吉,二區的雷峰等駐村蹲點,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指導推動“面”的工作。如1950年12月在丁溪鄉搞全縣土改試點工作時,他親自到場參加第一次階級教育宣傳動員的民眾大會,親自作重要講話;其後每一步工作的關鍵時刻、關鍵性會議他必到場。因此,他對各個運動的下情、幹部民眾的思想動態、運動中所出現的問題等了如指掌;對全局領導頭腦清醒,工作主動,經驗成熟,步子穩健,指揮自如,忙而不亂,效果良好。
他善於培養新區青年幹部。當年德化的幹部隊伍,有本地游擊隊員、南下部隊的軍轉幹部、省派的“革大”幹部、縣招訓的“青乾班”幹部,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農村提拔出來的青年農民積極分子。其中大部分是新手,政治素質、政策水平、文化程度等都較差,文盲半文盲占了相當比例。同時南下幹部語言不通,地方情況不熟悉,對開展工作存在不少困難。當年幹部又少,全縣黨政部門約僅二百來人;山區交通不便,通訊條件差,區鄉聯繫連電話都沒有;土改時全縣好多地方土匪還沒有肅清,民眾思想顧慮大;土改、土整、土檢等每期突擊性工作時間短(皆約一個月左右),統一分批限期完成,任務繁重、一環扣一環。面對這些主客觀情況,作為縣委領導的第一把手,如何掌舵並帶好這支革命隊伍,以保證及時完成當時繁重的剿匪與民主改革等政治任務確實艱巨。路湘雲以其久經鍛鍊的工作經驗、領導才能與果敢的革命膽魄,毫不動搖,親自主持辦好縣土地改革幹部訓練班,親自為青年幹部講課;親自深入試點鄉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總結運動各階段的步驟、方法、經驗,及時介紹給全縣各區、鄉,使下面層層領導及全體幹部頭腦清醒,掌握運動主導權。尤其他每次在縣擴乾會上作總結布置工作,中心重點突出,運動步驟、時間安排、工作方法等交代得既非常具體又切合實際。甚至將每個運動分幾步走,每步幾天;每一步重點抓什麼、開哪幾個關鍵性會議、分別解決哪些主要問題;不同成份、老中青年、不同性別的人有哪些思想與顧慮,在不同會議上應該如何宣傳教育解除這些思想疑慮;運動中應特別注意哪些問題,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使當年那班初出茅廬的年輕幹部下到各區、鄉,只要打開路政委所交給的“錦囊”,按其安排的“妙計”行事,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加以研究實施,並加強上下聯繫及時解決運動中出現的問題,什麼艱巨任務無不完成。又如丁溪鄉土改試點結束時縣委布置要寫工作總結,對這事真是為難了這些青年幹部;因為誰也沒見過,沒做過,不知怎樣寫?寫哪些?從哪寫起?討論時,大家談了點點滴滴,仍不知所以。最後還是這位路政委作啟發性指點,除簡略交代運動開展的有關概況外,應著重總結運動四個步驟:第一步階級教育,發動民眾,摸清情況材料數字;第二步劃4分階級成份,三榜公布定案;第三步沒收徵收與分配五大財產;第四步建立各種基層組織,選舉正副鄉長、建立鄉政權的具體做法,最後談談運動中的收穫經驗與體會。大家聽後心中明確了許多,工作隊員分工按其啟發的提綱結合具體實際擬寫初稿,然後集體討論修改定稿報送縣委。後來縣委又將其批轉印發各區、鄉土改工作隊,對當時全縣土改運動的全面開展起到指導、示範、推動的重要作用。當時德化大批的中青年幹部,在以路湘云為首的縣委領導下,歷經民主改革與生產互助合作運動的鍛鍊,迅速成長,人人已是發動民眾開展各種中心運動的老手。雖然當年參與縣委領導工作的是一班人,而路湘雲所起其最關鍵、最決定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路湘雲因父早逝,家貧,小時唯讀過一年多私塾,原是個半文盲,參加革命工作後,歷經各種鬥爭環境的長期磨練,政治文化獲得驚人的進步。他政治水平高,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強,看問題尖銳。一生虛心勤奮自學,敢於不恥下問,擅於動腦動手。平時,他在各種大小會議上的工作報告、講話等講稿都是自己親手擬寫的,從不叫秘書或辦公室人員代勞。因此,他的講話、報告、布置工作的講稿內容,總是密切聯繫實際,飽含著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等親身經歷和體會,有的放矢,不唱高調,沒有官話、套話、廢話。他在撰寫講稿時,因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常碰到不懂寫的字,就先用自己編造的符號代替,待後請教別人再填上。數十年如一日,始終習慣於如此。因他認為,如果由秘書或辦公室人員代寫,其報告、講話不就落到秘書或一般幹事水平,又怎能代表縣委的聲音去指導全縣的工作?
他的報告、講話邏輯性強,中心重點突出,條理層次清楚,語言簡練,不拖時間。每逢他作報告或講話,會場靜寂無聲,人人集中精力注意聽講、記錄。當年凡聽他作報告或講話的人,只要稍有一定文化,準能把它記錄下來。因為他的報告或講話,不僅中心重點突出,條理層次清楚,而且每次作報告,總是將其中心內容,各層次、各部分的要點,先以高度概括的語言,緩慢加重的語氣重複點明,然後再作詳細闡述,使與會者聽來入耳,筆記有序,記憶深刻。
他尤擅以簡練形象的語言,一語點明主題,使人聽來心領神會,銘刻心中。1951年1月,全縣即將進行全面土地改革,而部分地區土匪活動仍甚猖獗,幹部民眾顧慮重重,形勢仍甚嚴峻。面對這種情況形勢任務,他於當月召開的全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代表中共德化縣委作《施政方針建議報告》中提出:我們的方針是“一手拿槍,一手分田”。簡單明了的8個字,把當時的形勢任務決心做法等概括得一清二楚。50多年過去,他那簡練扼要的語言,鏗鏘有力的聲音,堅毅果敢的表情、手勢,使當年與會的筆者至今仍歷歷在目,迴響耳邊,記憶猶新。又如在丁溪鄉土改試點第一次民眾大會上,他親自作階級教育宣傳動員講話,其開場白是:“……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長年累月辛勤勞動創造財富,在田裡做牛做馬生產糧食,卻吃不飽穿不暖,一年到頭挨餓受凍;另一種人是足不沾水,手不荷鋤,不勞而獲,住高樓大廈、穿綾羅錦絲……”他那通俗精闢的話語,一語中的,點到台下聽眾的心窩,會場頓時鴉雀無聲,如驚夢初醒,靜寂回味自己受壓迫受剝削的痛苦。尤其他有非凡的臨場發揮、即席演講的才能。1952年春在丁溪鄉春耕生產互助合作試點工作的一次擴大幹部會上,針對當時存在種種問題的即席發言,講了一兩個鐘頭,所講內容重點鮮明突出,條理層次嚴密,有政策性指示,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意見,用文字記錄下來就是一份很有水平的指導性工作檔案,而他的講稿,僅是寫在一平方寸多的火柴盒背面。凡此種種,真是讓人折服,一直談論至今。
路湘雲一生生活儉樸,廉潔自持,嚴於律己,操守晚節。他是一位由地道的農民兒子,半文盲學歷,歷經長期革命熔爐的鍛鍊,成長為具有超人的口才,豐富的領導經驗,善於深入實際,勤於動腦動手,不說空話套話的出色領導者。在路湘雲之後,半個多世紀以來相繼lO多任縣委書記,論文化學歷他最低,余者不乏為大專、本科畢業生,而論政治思想水平,領導藝術經驗,尤其是即席講話、作報告的口才,據德化老一輩幹部的普遍輿論,認為還得尊這位“第一任書記”。他給德化的廣大幹部民眾留下極深的印象與影響。
2001年7月15日晨,路湘雲在福州家中驟然而逝,享年8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