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建築語境中的建築思維

跨文化建築語境中的建築思維

跨文化建築傳播的特性 建築跨文化傳播的範式 跨文化建築傳播的範式

圖書信息

跨文化建築語境中的建築思維跨文化建築語境中的建築思維
作者:劉曉平(作者)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叢書名: 建築文化與思想文庫
平裝: 22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12130212, 9787112130214
條形碼: 9787112130214
商品尺寸: 25.6 x 18.2 x 1.2 cm
商品重量: 499 g

內容簡介

20世紀末期以來,全球化和市場化浪潮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世界,要解釋當代建築現象,就必須研究這兩個主要社會背景。在全球化的語境中,對跨文化建築傳播現象的研究正是研究當代建築學的重要領域。
由劉曉平編著的《跨文化建築語境中的建築思維》的核心工作就是依託文化傳播理論、全球化理論和跨文化傳播理論成果,從較寬廣的視野來建構跨文化建築現象研究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既能為認識當前跨文
化建築現象提供新的認識論,又試圖為建築學領域提供有價值的設計方法和評價體系。作為價值論(篇章),《跨文化建築語境中的建築思維》最後圍繞“建築傳播話語權的創新基礎”探討了我國建築相關機制創新等策略性課題。本書適合建築規劃專業師生作為當代建築研究的教學參考書,也可為城市建設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專業人員認識當代建築文化提供重要參考路徑。

編輯推薦

由劉曉平編著的《跨文化建築語境中的建築思維》所論及的理論問題很廣泛,相信讀者會隨著作者的述說而被帶入對於當今建築現象的思考和產生眾多的問題,在了解傳播學、全球化理論和跨文化傳播理論的基本精髓之後能夠進一步理解作者提出的有關跨文化建築理論的諸多觀點和分析。

作者簡介

劉曉平,男,1971年9月生。蘇州大學教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碩士生導師,建築規劃系系主任。廈門大學建築系工學學士,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碩士,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在現代集團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15年,獲全國及省級以上獎項十餘項。2008年獲上海市勘察設計協會“最具大師潛質的青年建築師”榮譽稱號。在作為建築師實踐的同時,長期從事學術探索,在建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近40篇。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依據和背景情況
1.2 國內外在該研究方向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
1.3 本文研究問題域的界定
1.4 課題研究目的、理論意義
1.5 課題研究架構
第2章 全球化語境:當代跨文化建築傳播現象考察
2.1 開放——跨文化建築傳播的背景
2.1.1 跨國資本地產投資的全球化趨勢
2.1.2 建築實踐的全球化和建築師交流
2.1.3 建築媒體傳播的全球性和同步性
2.1.4 建築技術和材料的全球推廣
2.1.5 境外設計在中國的反饋
2.2 轉型——市場化的經濟環境
2.2.1 市場化轉型對建築設計的影響
2.2.2 建築商業化與傳播宣傳
2.3 突圍——建築師的主體意識表現
2.3.1 針對全球化的主體意識
2.3.2 針對商業主義的主體意識
2.3.3 全球化傳播與中國建築師的主體意識
2.4 本章小結
附錄A 三談機遇與挑戰
第3章 文化傳播理論與建築文化傳播
3.1 文化的傳播性
3.1.1 文化與傳播的關係
3.1.2 文化發展與傳播
3.1.3 文化傳播的特徵
3.1.4 文化傳播理論發展
3.2 文化傳播與對話理論
3.2.1 對話關係
3.2.2 主體間性或主體通性
3.2.3 對話過程
3.2.4 對話的原則
3.3 建築文化傳播的歷史回顧
3.3.1 文化傳播歷史回顧
3.3.2 古代東西方建築藝術的傳播
3.3.3 近現代跨文化建築傳播
3.3.4 當代跨文化建築傳播
3.4 本章小結
附錄B 傾中外設計名師,造傳世精品美築——“蘇州旺山六境”項目啟動國際研討會
第4章 全球化理論與跨文化建築現象
4.1 全球化理論發展與跨文化建築現象
4.1.1 全球化:理論與現實
4.1.2 “文化霸權”論與跨文化建築傳播
4.1.3 “全球地方化”與跨文化建築傳播
4.1.4 “生活組合建構”與跨文化建築創新
4.2 全球消費社會與建築傳播趨向
4.2.1 消費主義與建築消費傾向
4.2.2 大眾文化的特性與建築傳播
4.2.3 全球化建築傳播中的大眾文化效應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跨文化傳播理論和跨文化建築現象
5.1 跨文化傳播理論概述
5.2 跨文化傳播理論的歷史
5.3 跨文化建築交流巨觀視野
5.3.1 “文化的全球化”
5.3.2 文化帝國主義理論批判
5.3.3 資本與需要:全球化商業與跨文化傳播
5.4 跨文化交流發展的動因
5.4.1 他者作為自我文化獵奇欣賞的對象
5.4.2 他者作為自我文化烘托陪襯的對象
5.4.3 他者作為自我文化否定批判的對象
5.4.4 他者作為自我文化認同利用的對象
5.5 跨文化建築傳播的特性
5.5.1 跨文化建築傳播中的同化融合現象
5.5.2 跨文化建築傳播中的資本市場規律
5.5.3 跨文化建築傳播中的文化優勢規律
5.5.4 跨文化建築傳播中的增殖創新
5.5.5 跨文化建築傳播中的變遷重構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建築跨文化傳播理論建構與解析
6.1 建築跨文化傳播理論背景
6.2 建築跨文化傳播的倫理建構
6.2.1 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倫理
6.2.2 跨文化倫理的相關概念
6.2.3 倫理建構——跨文化傳播倫理
6.3 建築跨文化傳播的範式
6.3.1 範式——作為學術思維的方式
6.3.2 跨文化建築傳播的範式
6.4 本章小結
附錄C 解讀當代中國現象的誤差——與美國學者關於上海“一城九鎮”的通信
附錄C1 解讀“一城九鎮”的實踐意義與啟示
附錄C2 故鄉與異鄉——城鎮環境形象創新的一種思路
第7章 建築跨文化傳播評析
7.1 批評視野:中國建築跨文化傳播實踐
7.1.1 “傳播與發展”和“文化帝國主義”範式批評
7.1.2 “全球文化多元主義”範式批評
7.1.3 “地域認同的塑造與再塑造”範式批評
7.1.4 “文化的商品化與傳播”範式批評
7.2 他山之石:外國的建築跨文化傳播考察
7.2.1 日本建築設計的跨文化傳播
7.2.2 義大利和法國的建築跨文化傳播
7.2.3 荷蘭建築設計的政策與建築傳播
7.2.4 全球化語境中的建築傳播策略
7.3 本章小結
第8章 跨文化建築設計思維模式與評價
8.1 文化的傳承與雜交
8.2 跨文化建築思維
8.2.1 關於發揚民族文化的思維
8.2.2 關於地域文化繼承創新思維
8.2.3 關於片面追隨西方潮流思維
8.3 跨文化建築思維的人文邏輯
8.3.1 跨文化社會審美心理
8.3.2 跨文化建築思維的史觀邏輯
8.4 著名建築師的跨文化建築思維
8.5 跨文化建築設計模式
8.5.1 “化合”模式
8.5.2 對比並置模式
8.5.3 衍生變異模式
8.6 跨文化建築設計實踐評價
8.6.1 跨文化設計思維的層次
8.6.2 跨文化設計的評價標準
8.6.3 “一城九鎮”跨文化設計實踐評價
8.6.4 “山水新鎮”等實踐作品案例
8.7 本章小結
附錄D 理解文化感受——盧斯鮑密斯特對戴維齊普菲爾德的訪談
第9章 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與建築創新
9.1 全球化時代的建築觀
9.1.1 當代建築學的全球化背景
9.1.2 建築學的發展和再定義
9.2 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觀:城市文脈發展觀與城市特色
9.2.1 全球化影響下的城市——理解和面對
9.2.2 城市文脈與城市發展——延續與創新
9.3 話語權:全球化傳播與創新
9.3.1 全球化傳播與創新
9.3.2 建築教育機制創新
9.3.3 建築師的狀態機制問題與創新
9.3.4 外部機制環境與決策意識創新
9.4 本章小結
附錄E 新舊對比中的文脈表達——歐洲的案例
總結語
圖表索引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