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改革

封面封面
《跨世紀改革》是由趙天奎先生主編的記載了鄖縣企業改制理論文集。《跨世紀改革》一書記載了鄖縣企業改制的全過程。從2000年鄖縣企業改革辦公室成立,到2013年企業改制基本結束。全書分為:理論指導篇、改革實踐篇、改革先鋒譜三個部分,以紀實的手法,再現鄖縣企業改革的艱難歷程,以及改革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該書集於2013年7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品簡介

本書有四個鮮明特點。一是紀實性,以紀實體裁,對改革前、改革中、改革後的情況真實地進行了記錄,主要寫了我縣國有企業改革的背景、現狀、改革的目標、改革的主要方式、所經歷的幾個不同階段及歷史演變。二是系統性,圍繞國有企業扭虧脫困、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職工國有身份置換等工作,系統、完整地進行了整體性地研究和敘述。三是可讀性,做到了把歷史和現實、當前和長遠、理論和實際、記敘和論述、事件和情節的有機結合。四是工具性,講述的是國企改革,折射的是社會變革,資料豐富,數據翔實,有較強的學術研究價值。

作品導讀

跨世紀改革序一
胡玖明 國企改革,是世紀之交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是事關我國發展大局的一件大事。如果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基本上解決了全國當時12億人的吃飯問題,那么,通過對我國國民經濟支柱國企的改革,不斷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形成、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企業競爭力和活力的逐步提升,最終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是從根本上解決了發展的大問題。
1999年9月,黨中央作出國企改革的決定之後,經過前期的緊張調研,鄖縣於2000年正式啟動了國企改革。之所以迅速做出部署,是因為國企在鄖縣,具有"疾在腸胃,不治將愈深"的極端迫切性。未改革前,同全國各地的情況類似,由於企業產權屬於國家,從事管理和經營的企業法人可以不對企業資產負責,因而造成了表面上人人(工人)是企業主人而實際上企業沒有主人的狀況,陷入了"借貸辦企業,花光就走人"的亂象。在當時,鄖縣國企面臨的市場約束加劇與企業機制不活、產業產品層次低與結構調整緩慢、企業管理水平低與各項管理措施難以到位等"三大矛盾"以及企業富餘人員負擔沉重、債務負擔沉重、社會負擔沉重等"三大負擔",如同重重櫚鎖,扼死了鄖縣經濟發展的脈動。1999年,全縣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35家,其中21家屬於虧損企業,年虧損達到6000多萬元,全縣重點企業總負債達到7.5億元。
與國家巨觀層面戰略性調整不同的是因為鄖縣並不涉及國家級安全以及提供自然壟斷的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等需要有國有經濟控制的行業、產業和企業,所以鄖縣國企改革的重點,並不在於在企業內部進行管理的改革與創新,而是同有經濟成份全面的"退"和民營經濟元素全面的"進",並與此同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因此,鄖縣在國企改革一開始,就確立了"退進結合"的總體思路,退小進大、集中力量培植企業集團,退弱進優、發展壯大優勢產業和優勢行業,退低進高、努力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研發能力,退內進外、引進外商到那投資興業,退工建商、通過對虧困企業進行產權轉換組建專業大市場。實踐再一次證明了"思路決定出路"的正確性。通過改革和努力,目前鄖縣已培植了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鑄鍛、液壓、建材等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了以大運整車、環保、醫藥化工、建築建材、商貿物流、汽車CBD等10個百億級產業板塊為支撐的千億級產業架構;2012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51億元,相對於未改革前翻了三翻。
國企改革,是一場思想的全面革新、一場利益的重新分割,改革伊始,就呈現出一種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的複雜局面,堪稱中國經濟領域裡的一次"新民主主義革命"。逞論如何"進"的問題,單是一個"退"字,作為政府,不僅在確定國有資本、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職工身份如何退的問題上煞費腦筋,還要考慮企業有人買、買得起,職工身份徹底轉、轉得了,企業債務有人還、還得了等問題。當然,不可避免的,還要用大量的精力來處理有理無理的各種要求、大大小小的紛爭和矛盾。一句話,在鄖縣248家國企最終的成功改革中,化蝠為蝶的苦痛與折磨一言難盡。正因為如此,參與國企改革的每一個人,不論是指揮是先鋒,在台前在幕後,都積年累月地承受著身與心的雙重煎熬。於鄖縣的發展而言,他們是革除舊弊的鬥士、是開創未來的勇士。
十三年探索,不懼披荊斬棘;十三年奮鬥,換來春光滿園。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在千帆競進、萬木爭春的今天,《跨世紀改革》一書的出版,將曾經的一場偉大改革鎊刻于丹青,是對歷史的備忘、對現實的致敬、對未來的啟迪。事不為小,可喜可賀。
大風起兮雲飛揚一-一鄖縣企業改革工作綜述趙天奎
大風起兮雲飛揚,成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一劉邦 漢高祖劉邦在榮歸故里、與眾鄉親飲酒作樂之時,不由得唱起了《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一代帝王平定四海之後的豪邁之作。當時代的車輪飛馳2000多年來到二十一世紀,中華大地又一次風起雲湧,這便是經濟體制改革中最為洶湧澎湃的一次改革一一企業改制。她雖然沒有楚漢之爭王朝更替的刀光劍影,但同樣波瀾壯闊。位於鄂西北深山的鄖縣,同樣感受到改革的陣痛和成功的喜悅,湧現出了一批守土有責的改革猛士。
改制前的經濟狀況鄖縣乃虞國故地,枕秦嶺而襟漢江,控荊襄而制漢中,通川東而承商洛。民成化十二年設那陽府,朝延加派巡撫,下轄八府九州六十五縣。全國解放後先設那陽縣,後設部陽地區行署。1967年地區行署遷往十堪,成為獨立行政區的縣。過去,十堪的白浪、茅箭、張灣等區,都屬於那縣的鄉鎮。國家第二汽車製造廠一一二汽遷往十堪後,因為優越的區位優勢,邢縣形成了與二汽配套的汽車加工產業。因此,在全市,鄖縣的工業企業居於領先地位,俗有"那老大"之稱。到1999年,全縣有企業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有30多家。全縣最大的企業是那陽捲菸廠,年銷售收入近3億元,上繳稅金4000多萬元。
鄖縣的企業雖多,塊頭雖大,但是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多數屬於虧損企業。1999年統計報表顯示,全縣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35家,其中21家屬於虧損企業,年虧損金額達6000萬元。全縣重點企業總負債達7.5億元。1999年全縣的財政總收入僅1.16億元,企業稅收不足8000萬元其中那陽捲菸廠稅收就達4000多萬元。我們引用2000年1月7日召開的那縣第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中的《政府工作報告》,對1999年工作回顧的一段話,即可感受到當時經濟狀況:
"工業運行質量有所提高。1999年,在市場繼續疲軟,資金嚴重短缺,行業政策最為緊縮的情況下,縣政府狠抓重點企業超產、適銷對路產品增產、重點行業穩產、新產品開發項目試產和新建技改項目達產,從而使全縣工業經濟呈現出起步穩、走勢好的發展態勢。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0.3億元,同比下降1.94%,實現利稅1.5億元,企業虧損面下降20%,一批虧損企業實現了扭虧增盈。"
表面上看這是對1999年工業經濟運行成績的總結,但我們從無奈的語言和下降的數據中,可以看出當時全縣工業經濟是何等的不景氣。據企業改制資產評估顯示,全縣200多家改制企業,除了捲菸廠是一個納稅大戶、財政支柱外,僅有那縣塑膠廠和老機械廠屬於贏利(資產大於債務)企業。
因為企業虧損,上繳稅金很少,到1999年全縣財政收入剛剛過億,1998年之前還不足1個億。這對於要養活近兩萬國家職工的人口大縣來說,無疑是捉襟見肘。每到年關,縣財政因為發不了工資,書記、縣長和縣委常委們都要到各企業去化緣,讓經營形式好一點的企業先繳稅或多繳稅。這時的企業法人就很"牛",那陽捲菸廠的原任廠長李光軍甚至比書記、縣長還"牛"。為鼓勵企業多納稅,縣政府還出台超任務繳稅給予15%的獎勵政策。當時都是國有企業,企業法人也樂於多交,讓企業的一部分錢變成自己的錢,反正企業倒閉了與自己無關。這一超任務繳稅給予獎勵政策的出台,等於是飲媽止渴,加速了企業的倒閉和死亡進程。
……

作者簡介

趙天奎,男,1961年出生,中共黨員,新聞記者、編輯,現任湖北省鄖縣新聞宣傳中心副主任科員,鄖縣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絕唱》等短篇小說100餘篇。

基本信息

主編:趙天奎
出版:中國文化出版社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雨涵
裝幀設計:趙天奎
開本:850×1168mm1/16
字數:270千字
印張:24.00
版次:201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價:6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