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鴻[小說人物]

人物概述趙鴻,邯鄲長,投奔李封提出三策,人物出場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三十一章 而趙鴻的“三策”,是從全局出發,故此趙鴻三策,也被稱之為“再扶漢室三策”。 神都武會,是謀士趙鴻向李封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中的上策的進軍路線之一。

人物概述

趙鴻,邯鄲長,投奔李封提出三策,人物出場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三十一章神都武會。

人物介紹

趙鴻,在小說《再扶漢室》當中出場幾乎是很少的篇幅,但是如果從戰略學的角度來看的話,那么趙鴻的戰略眼光不但遠遠高於周近、張明叔,還甚至高於烏鵲澤謀主——博陵崔義先。崔義先的“議取管州”的戰略總方針是從當前利益出發的。而趙鴻的“三策”,是從全局出發,故此趙鴻三策,也被稱之為“再扶漢室三策”。這個高度比起崔義先要高的多。遺憾的是李封在神都武會之後,並沒有採納趙鴻的上策,而是採納是中策,這就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人物思想

入崤取華,語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三十一章神都武會,是謀士趙鴻向李封提出的“上中下”三策中的上策的進軍路線之一。廣陵李封大鬧神都之後,邯鄲趙鴻作為李封的謀主所向其提出的奪取政權的三條戰略途徑,趙鴻在地理上給出了詳盡的戰略部署。其中的上策:就是奪取關中的策略,而在上策中趙鴻提出的策略則是兵分兩路,其中一路就是“入崤取華”。

入崤取華,根據地理位置來看,崤是位於今天河南省境內的靈寶縣,華是位於今天陝西省境內的華陰縣,在中國歷史上因為關中的長安是中央王朝經常建都的地方,所以一些割據勢力或是農民戰爭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必須要首先奪取長安或是關中地區,那么要奪取關中地區,進軍路線的選擇就存在很多,一般來說從東方或是北方進入關中地區,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兩種路線:第一,就是《再扶漢室》同為第三十一章中提到的“跨河取同”,這是從位於關中地區的北面或是東北面的地域來說的;第二,就是本文所論述的“入崤取華”,沿著今天的隴海鐵路方向從河南省靈寶縣進入陝西省華陰縣,再向西推進。這條路線從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到近現代史都是進入陝西的一個重要渠道,這也是小說《再扶漢室》之所以總結的歷史經驗的原因之一。

相關文章

·原文

眾人坐於澗上,只聞猿鳴,不聞人聲。趙鴻舉杯諫曰:“某有上、中、下三策可行,任君擇之!”封曰:“哪三策?”鴻曰:“上策,速棄河朔,襲取蒲坂,閉守封陵、龍門二津,一路跨河取同州,一路入崤取華州,吞秦望蜀,可以發跡。中策,越漳河直投中原烏鵲澤,公子之父嘗與烈王友舊,有此一緣,投之必納!下策,可就近取鄴郡,積糧整軍,結連燕、趙,力克穰山,耀師帝闕,效楚莊王之故事!”(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三十一章神都武會)

·注釋

崤,指的是今天河南省靈寶;
華,指的是今天陝西省華陰;
秦,指的是現在陝西省關中地區;
蜀,指的是現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區;
李封,字開之,廣陵人;
趙鴻,原雍丘令(古作地名,今河南省杞縣)。
趙鴻所提的三套方案,即“再扶漢室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出於對以前的歷史的一個綜合考察,關中是占著很大的地理優勢的地區,所以趙鴻便很自然的將奪取關中放在了首要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