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逯莊村

趙逯莊村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大河道鄉,距離鄉政府所在地約2.5公里,離縣城約10.5公里,到市區約37.7公里,北鄰白寨鄉司寨村,南依西四夫人寨,西北連著司李莊村、娘娘寨村,西南接著孔莊村、東大由村,東面是一片廣袤的平原。該村屬於太行山東麓海河平原的黑龍港流域,村里地勢平坦,海拔約39.6米,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3.4℃,年平均降水量約791.7毫米,全年無霜期約212天。

趙逯莊村簡介

中文名稱: 趙逯莊村,簡稱趙莊 電話區號: 0310
外文名稱: zhaoluzhuang 郵政編碼: 057250
所屬地區: 河北省邯鄲市 行政面積: 3268畝
下轄街道: 前街、后街、東街、西街等 總 人 口: 約2000人

村名由來

趙逯莊

據傳說①明初,從山西洪洞遷來喬,史,楊,趙、李、張等六姓人家在此落戶定居。其中趙姓人多戶大,故稱趙陸莊,意即六戶中趙姓為首,後演變為趙逯莊,沿用至今。②一說;趙姓等戶人家從山西遷此時,並非官府徵召分配而來,而是自由遷此者,故取名趙逯莊(逯有隨意往來之意),沿用至今。

地理

趙逯莊村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大河道鄉,距 離鄉政府所在地約2.5公里,離縣城約10.5公里,到市區約37.7公里,北鄰白寨鄉司寨村,南依西四夫人寨,西北連著司李莊村、娘娘寨村,西南接著孔莊村、東大由村,東面是一片廣袤的平原。該村屬於太行山東麓海河平原的黑龍港流域,村里地勢平坦,海拔約39.6米,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3.4℃,年平均降水量約791.7毫米,全年無霜期約212天。

交通

該村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達,薛(薛莊)大(南大堡)公路從村南越境而過,村西有孔(孔莊)橋(塔寺橋)公路南通薛大公路北連邯(邯鄲)臨(臨清)公路,另有正在施工的邯黃鐵路從村西穿境而過,在距該村5公里左右的塔寺橋設有曲周火車站,村東南10公里處寧魏線上變是青蘭高速收費站。鄉村公路更是密密麻麻將該村與周邊各村緊緊連線在一起。

經濟

村里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服務業為輔,工業相對落後。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靠種植經濟作物,其中又以種植蔬菜為主,兼種水果、糧食作物為輔。

農業

農業收入是該村村民主要收入之一,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穀類等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棉花、林果、蔬菜等為主,其中以溫室大棚春甘藍種植規模最大。

服務業

工業.現新建蔬菜市場,常年有菜,春有甘藍,菠菜,萵筍等。夏有大蔥,西葫蘆,菜花。等。。。秋有,橄欖。大白菜,芥菜等,市場在村西花廠北50米。

村里工業落後,建國到現在共有正規工廠三家,其中第一家工廠屬於九十年代村集體經濟,位於村西,主要生產塑膠盆、洗衣板,後改生產海綿,由於生產工藝落後,管理經營不到位,運營沒多久便停產,現廠房早已變賣成村民宅基地;第二家工廠是造紙廠,位於村西南,緊挨灌溉渠,造紙工藝落後,沒有廢水處理設施,環境污染嚴重,灌溉渠滿是廠里排出來的沒經過任何處理的帶有刺激性氣味的粘稠的污水,每次村民走到造紙廠附近總是臭氣熏天,掩鼻而過,附近的農田由於使用了污水灌溉也遭到污染,村民意見很大,還好國家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造紙廠現也停產;第三家工廠為曲周縣趙逯莊棉業有限公司,它是由幾個村民集資創造的主要從事棉花初級加工的民營企業,也是趙逯莊村現存的唯一一家正規的企業,位於村西,緊挨原來的盆廠,每年的棉花初級加工量約為(),銷售額約為(),利潤約為()。

風景

方言

由於離北京不算太遠,村民交流所說的話跟國語有某些相似,但平時的許多口語詞語跟句子卻跟國語有天壤之別,一般人看不懂,也聽不懂。有以下主要特點:

帶“子”的詞語變成帶“的”的

稍微注意一下就會聽到村民把國語帶“子”的詞語變成帶“的”的,比如:

桌子——桌的; 孩子——孩的; 房子——房的; 老婆子——老婆的; 車子——車的; 凳子——凳的; 傻子——燒的;麻子——帽的; 胖子——胖的等。

方言的連讀

在學校學習英語時,老師教學生念there is ,it is, 等要把兩個詞連讀,“r”和後邊的“is"念成“ris";"t"和後邊的“is"連成“tis".,而這裡的方言走得更遠,比如邯鄲人見面寒暄經常說“啊,你回來啦!”,被說成“你壞啦!”——把“回”、“來”huilai 中間的“L"都省略了,成了huai了。

方言表示進行狀態

國語中說“玩著玩著就……”,“幹著幹著就……”,“走著走著就……”,這裡方言把這種情況下的“著”說成“的”。

國語 PK方言

前天——前個兒 昨天——夜個兒 今天——京兒 中午——晌午 上午——前晌 下午——後晌

傍晚——傍黑兒 黑夜——黑傑 喜歡——待見

好——不賴 扇耳光——打耳八得 不好——孬 曬衣繩——擱條 火柴——氣燈兒

餃子——小包兒 蟋蟀 ——促織的 辣椒——辣的 下小雨——丟星兒 冰雹 ——冷的(dei)

開水——滾水 玻璃球——流利蛋兒(琉璃蛋兒) 胡同——過道 廁所——茅的(dei)

台階——圪台 堂屋——上房 麻雀——小小蟲兒 被子——蓋的 (di) 膝蓋——膊羅蓋兒

滑倒——跌過列得(dei) 打氣筒——氣管兒 勺子——碩的 (dei) 褥子——鋪的(di)

我——窩,俺 晚自習——夜學 燙——燒哩 扁擔——擔杖 蝙蝠——羽別虎 收拾——拾掇

夜壺——尿罐 蹲——隔就(圪蹴) 整齊——齊抹抹 同情——可憐得慌 理髮——剪頭

圍裙——圍腰子  玉米——棒的 菠菜——青菜   馬虎——日蒙 不整潔——窩囊 沒收——扣  不平整——鼓出 涼——涼瑩瑩 理髮——推頭 剪髮——絞頭 招待——支應 笨——不夠數

煩心——淤心 穩當——安生  聰明——精 烏鴉——黑老鴰 瞎說——胡說八道

廚房——做飯屋(zuanwu) 硬——硬卡卡 直——直咄咄 濕——濕嘰嘰  光——光嘰嘰

著急——撤急  熱——熱答答 穩——穩踏踏 老頭——老漢兒 上衣——褂子 尿布——屎布

媳婦——秀的 小姑娘——閨妮 婆婆——婆的 結婚——典禮 嫉妒——眼氣 男人——漢們

米飯——大米 步行——地奔兒 請客——支茬兒 無能——真慫 趕集——趕會 硬幣——洋錢兒

搗亂——作亂 欠揍——想挨打 打盹——開睡 很討厭——不招人待見 心煩——心慌

棉花——花 玉米粥——糊塗 不行——不照 頑皮——真匪 追 ——攆 迷糊——義症(臆症)

弟兄幾個——定們皆 同情——可憐得慌 故意找事——找茬兒類 那個——恁個 拎——的連

雞——雞的 一起——色根得 明——明光光 窩頭——窩的 整人-----操擺人  砸——夯

故意——單勁了吧  照顧——照應 惦記——接濟 燈炮燒斷——燈泡摧了  鋪床——抻炕

死——不在蘭  夾菜——汲菜 說大話——胡論  做夢——夢夢兒 眨眼——個及眼

整齊——齊整整  拉屎——屙屎 出新花樣——出洋相 沉——骨重 害怕——個瘮(shen)

打盹——呵欠 不行—— 不辦事 苦——苦不嘰哩 淡—— 淡吧嘰哩 模樣-——迷眼兒

嘔吐——弱了 食物餿—— 死氣 水桶——梢 飯溢出——淤蘭 飯糊了——偶(ou )了

稱——考考 放在一起——放一骨堆兒 麻利——利索索 捲心菜——灰的白 無能——慫包

坑人——操敗人 姐幾個——姊妹傑 起早——起五更(jing) 盛飯——舀飯 務得——高腳的凳子

三馬--三輪農用運輸車 小臥車——轎車

風俗?

傳說

現在的村民都知道村東有座孤奶奶墳,村南有座奶奶廟,關於它們的來歷有一段悽美的故事。

相傳,在明代燕王朱棣掃北以後,現在的曲周一帶因連年征戰人煙稀少,燕王決定從山西洪洞縣往曲周一帶移民遷戶。當時,在洪洞縣的李家莊有戶人家,弟兄兩個,老大叫李尚文,老二叫李尚武,官府規定其中一人要遷出,但兄弟倆人誰也不想離開家鄉,於是族長出主意道:“村頭遊客老槐樹,你們兩個誰先跑到老槐樹跟前,誰就留下,如何?”兄弟兩人只好同意。但沒有想到兩人竟然同時跑到老槐樹下。官差有些不耐煩了,道:“不用再比了,兄弟兩人一起遷過去,不就行了嗎?”這時李母站了出來,說:“兩個兒子都走了,誰為我養老送終呢?”官差只好說:“那你也一塊跟著他們去吧。”就這樣,兄弟二人攜母遷到了曲周一帶,落戶到今天的曲周縣大河道鄉趙逯莊村。

幾年以後,李母過世,按照舊時農村風俗女人是不能在墳上立祖的,兄弟兩人只好把母親葬在村東。幾百年來,李母墳墓就孤零零的在那裡直到今天。到現在,村里人還說村東有座孤奶奶墳。

後來,李家後代子孫為了紀念李母,就在村南修了一座奶奶廟,逢年過節村民都會到奶奶廟上香,祈求她保佑村里平安。如今,誰家孩子娶媳婦都會帶著新媳婦從奶奶廟前走過,或者迎娶的婚車從奶奶廟經過,意為告訴李母家中添新人了。幾百年來,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