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春

趙爾春

趙爾春(1941-1964),愛民模範。於潛(今屬浙江臨安)中塘人。出生於貧農家庭。1957年夏,考入潛川初級中學高小班,不久被評為“三好”學生,常以董存瑞、向秀麗等英雄人物為榜樣。1959年3月,山洪暴漲,校門前堆放著供銷社收購的藥材,學校組織搶救。趙爾春發現有捆藥材被洪水沖走,奮勇跳進激流,將藥材搶撈回來。

基本信息

介紹

趙爾春 趙爾春

1960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海軍水警區當電話守機兵。在部隊里因工作需要,多次調動。他服從分配,乾一行愛一行,愛一行精一行。1963年被評為“五好”戰士。12月26日,趙爾春向黨組織表決心:在新的一年爭取當雷鋒式的好戰士。1963年12月27日晚,駐地溫州市上岸街發生火災,當時趙爾春正在溫州軍分區禮堂看電影。一聞火警,他自動奔赴火場,奮不顧身,一次次衝進烈火中最危險的地方搶救物資,這時火勢已蔓延到新碼頭國小禮堂,周圍有國家的倉庫和密集的民房。趙爾春立即參加切斷火路,搶搬物資,不顧個人安危,幾次進出於烈火之中,不幸被塌落的房頂砸倒,頭部負重傷,經搶救無效,於1964年1月3日晨殉職。同年東海艦隊部隊領導機關追認他為“雷鋒式的五好戰士”,並給他追記一等功。被海軍政治部授予模範共青團員稱號,被國防部授予愛民模範稱號。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趙爾春班”。

趙爾春 趙爾春

在浙江溫州市海坦山,聳立著一尊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親筆題詞的大型塑像,他就是被稱為“愛民模範”的海軍某部通信站戰士趙爾春。

趙爾春,浙江臨安人,1960年入團,同年9月參軍。他熱愛黨,熱愛人民,對黨的事業一片赤心。入伍後,在黨的教育和培養下,成長為一名具有高度自覺革命精神的戰士。他在日常工作中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上都乾一行愛一行,乾一行專一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說:“只要對革命有利,乾哪行都行。”1963年12月26日傍晚,浙江溫州市東門上岸街馬道國小突然發生火災,火勢迅速蔓延,嚴重威脅著附近居民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安全。火情就是命令,正在休息的趙爾春立即奔向失火地點,奮不顧身地沖向最危險的地方,在滾滾煙塵中搶搬物資,不幸被房頂塌下的磚瓦椽梁砸倒,頭部負重傷,經搶救無效光榮犧牲。趙爾春為撲滅火災作出了重要貢獻,為表彰他的功績,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趙爾春“愛民模範”稱號,並命名他生前所在的海軍某部通信站電話守機班為“趙爾春班”,號召全軍指戰員學習趙爾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高度自覺的革命精神。

溫州日報曾報導:

各界民眾自發前往殯儀館憑弔英雄的文章

1月3日是愛民模範趙爾春在溫州因救火英勇犧牲的忌日。時過半個世紀,他的英雄事跡以及溫州人民對他的奮力搶救和沉痛悼念仿佛仍在眼前。

1941年,趙爾春出生於浙江省臨安縣潛川鄉的中塘村,先後就讀於中塘村國小和潛川中學。1960年加入共青團,同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2年上半年調到海軍溫州水警區通信站總機班,為中士通訊兵。

1963年12月27日傍晚,溫州市東門上岸街接待寺巷居民住宅區發生特大火災。

火警向四面八方傳開,救火的人群也從四面八方湧來。正在溫州軍分區看電影的解放軍官兵聽到火警便急赴火災現場,其中有一位戰士便是趙爾春。

趙爾春在撲向火海之前快速摘下帽子,解開腰間的皮帶,又脫下棉衣分別交給兩位紅領巾———方小鋼和楊漪。火場周圍擠滿人群,趙爾春無法進入現場,便急中生智轉身從海壇山上攀繞過去。機靈的方小鋼也跟著登上海壇山。火災現場到處是解放軍戰士的身影,有的在壓水龍頭,有的在燃燒著的民房裡救出小孩、扶出老人、搬出東西……

火勢迅速蔓延,正威脅著一座高大的樓房。上尉軍官肖福生吹起哨子,命令在場官兵:“同志們!快去搶救前面的樓房,切斷火源!”

趙爾春聽到命令,立即不顧一切地衝進樓房,奮力在樓房下層搬東西,房子裡煙霧瀰漫,誰也看不清誰。樓上不斷有瓦片、磚頭、木樁掉下來。

“當心!上面掉東西!”有人這樣不斷喊著,趙爾春全然不顧,仍在煙霧中借著火光搶搬東西。“房子要倒了!快跑!”驚呼聲又響起,可他還是一次又一次衝進去……突然,屋頂上掉下一塊巨大的建築構件,打在趙爾春頭上,他當即昏迷過去,鮮血染紅了地面。

兩個小時過去了,大火已經撲滅,參加救火的同志們一個個回來。紅領巾方小鋼和楊漪的手裡還拿著趙爾春叔叔的衣服,睜大眼睛等待著……

全力搶救

此時此刻,趙爾春正倒在瓦礫堆中。當人們發現後,將他送往最近的解放軍第十七預備醫院(即今一一八醫院)時,已是晚上7時許。從他口袋裡掏出的一個夾著照片和食堂餐券的小夾子,知道傷員是一位海軍戰士。

軍醫對趙爾春檢查時發現,頭部右枕有長約2厘米的皮膚裂口,血流不止;右額挫傷4厘米;左頂額部有長達10厘米的凹陷阱,血腫現象嚴重,臨床認為有腦幹損傷和顱內壓增高的可能。

部隊醫院為了把搶救傷員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特地在翌晨請溫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湯邦傑主任會診,結果認為病人處於極端危險狀態,必須立即手術打開顱腔減壓,這樣或許有爭取救治的希望。

28日上午10時15分,趙爾春的呼吸在尚未進行手術的時候便已停止。搶救工作就此放棄,還是繼續?醫院黨委決定,只要還有一絲一毫的希望,就要繼續,絕不放棄!10時37分,外科醫生用開顱器械對趙爾春實施手術,打開顱腔減壓,奇蹟竟然出現,停止的呼吸又重新恢復!

中共溫州市委非常關心趙爾春的搶救工作。當接到部隊反映的情況,就立即發出緊急指示:要千方百計,不惜任何代價搶救趙爾春的生命!

全市緊急動員起來,要人有人,要藥有藥,要血有血!救援的電波同時傳向全國四面八方,上海派來了最好的醫療專家,首都送來了最貴重藥品,都是動用專機運送人員和搶救物資。黨和政府想盡一切辦法,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最終仍未能挽回趙爾春的生命。1964年1月3日凌晨2時,英雄走完了短暫的生命歷程。

送別英雄

溫州市南門外巽山東麓的殯儀館,從1月3日上午就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萬人憑弔場景,各界民眾自發而有序地絡繹趕來看英雄最後一眼。

溫州專區公署辦公室和溫州市人民委員會分別發出通知,定於1月5日上午8時在市人民大會堂舉行追悼大會,與會人數限定1430人,均由各系統負責人帶隊於7時半列隊進場。但感人的場面出現了:追悼會前夕,溫州市交通局、建工局、園林管理處等6家單位的負責同志帶著整齊的隊伍抬著花圈自發趕來,向會議組織者要求“開個後門”讓他們參加追悼會。會後,約有6500多人前往市殯儀館向趙爾春烈士遺體告別,其中5000餘人為自發民眾。

同年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趙爾春“愛民模範”的榮譽稱號,並命名他所在的電話守機班為“趙爾春班”。

英雄犧牲21年之後的1985年,溫州市30萬青少年和趙爾春生前所在部隊官兵自願捐款,在烈士犧牲地附近的海壇山上建造了一座烈士塑像,上鐫國防部長張愛萍同志的題詞:“愛民模範趙爾春”、“繼承烈士遺志再創英雄業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