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根普

趙根普

書法家的作品,必須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與眾不同的個性,否則書法史上絕對不可能有你的位置。 古人說,“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無論怎樣的志趣,求得高雅,於己於人於社會都是有益的。

個人履歷

趙根普,陝西合陽縣人,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安市于右任書法學會副秘書長,陝西大唐美術研究院副院長,毛澤東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楹聯學會會員。曾在部隊服役二十餘載,現供職於政府部門。

動態整理

趙根普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寒暑臨池不輟。誠信書法創作“首在精神次在功”,以書法之道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從中領悟人生真諦。臨習名家碑帖佳作,從中吸取營養,洞觀古今之妙,感悟百家之韻,並注重書外之功。在習書之餘,對文學、歷史、戲劇、音樂、自然風光等知識有廣泛興趣。對於書法主張尊重傳統,從形似中求神似,力求做到雅俗共賞。他的作品曾在《解放軍報》、《書法報》、《中國教育報》、《中國畫報》等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先後入選《蘭亭筆會書法作品集》、《中日書法作品匯觀》、《中國兵馬俑杯書法作品集》等、曾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覽,並獲國家級書法金、銀獎。作品被多家博物館、圖書館等藝術單位收藏。
美在半坡
2012年9月28日,“美在半坡——趙根普、劉喜社、劉龍剛金秋書畫聯展”開幕式在西安半坡博物館舉行。
硯邊碎語
書法是什麼?是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是把以實用為目的的漢字書寫升華到反映書寫者的藝術語言和思想境界的抽象藝術,它可以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臨帖是書法的捷徑。想不經過臨帖而成為書法家,那是在書法的大門外白白地浪費時間和生命。書法家的投入與回報應該是成正比的,然而這種回報不只是金錢,還包括專家和民眾的認可。學書要有鍥而不捨,孜孜以求的精神,企圖在一夜間成為書法家那只能是夢中的事。
書法是手和毛筆巧妙配合的藝術,搞書法若不用手和筆那是雜耍,而這些人大多數沒有傳統功力,而是以奇特的動作吸引人,達到譁眾取寵,名利雙收的目的。為書法家“包裝”是必要的,但再優秀的包裝師決不可能把一個沒有文化修養,未入書法大門的人“包裝”成真正的書法家,就像一塊石頭永遠不能變成金子一樣。學習書法必須具備三方面的條件:有天賦、勤奮、路子正。人的天賦是先天性的,不可改變。它決定了你是否是一塊學習書法的“料”,勤奮是看你有無恆心,肯下功夫,能耐的住長期的孤獨和寂寞,路子正是要求每個書法愛好者必須在學書的正確道路上行走。學書要善於接受批評意見,對你光說好聽話的人,你要當心,他可能不是朋友。
臨帖是一個書法家終身的任務,要學書不止,臨帖不止,做不到這一點,則會停止不前。繼承傳統好比漁民出海打漁,走的遠時間長,能滿載而歸。學習書法既要學古人,又不能老是跟在後邊走,其重要的使命是接過古人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往前跑。學書好比登山,有的人可登上珠穆朗瑪峰,有的人只能登上太白山,但無論你登上那一座山峰,你都會得到“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喜悅。書法和文化好比地球和太陽的關係。地球若沒有太陽光芒照射,就不會有生命的存在,學書人若沒有較深文化的支撐,就不可能成為有成就的書法家。書法家必須是文化人,但文化人不一定都能成為書法家。因為文化人的天賦和“投資”興趣各有不同。
書法家的作品,必須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與眾不同的個性,否則書法史上絕對不可能有你的位置。人格魅力是書法成長的主要條件,若沒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見賢思齊”的品質就會滑到文人相輕,唯我獨尊的深淵中去。書法家應具備四方面的素質:紮實的傳統功力、較深的文化修養、高尚的人品、能很好的把握傳統並創作出個性較強的作品。每個學書人都應該清楚自己在不同時期達到的“段位”,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從而迅速確定下一步的進修方向,這就是悟性。書法作品要講變化,但要掌握好“度”,書寫漢字具有可觀賞性是最終極限。當代書法家的主要任務是要寫出大多數人民民眾喜愛的作品,作德、藝雙馨德藝術家,否則書法作為藝術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只能是空談。學書人先吃透一本帖,作為突破口,然後再逐漸鋪開,不斷豐富作品的內涵,最終達到胸中匯百家,腕下生己面的目的。
趙根普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


志趣求高雅
從網上曰知,“上海有個農民工讀書會”,他們每個星期天舉行一次讀書活動,每個會員每兩個星期堅持讀一本書,寫一片讀書筆記。8年來,會員由當初的五六人發展到現在的近百人,在各類報紙雜誌發表了百餘片文章及藝術作品。無獨有偶,浙江有個“民工詩人之家”,手拎裝有21本詩稿的編織袋,深圳有個“民工秦腔藝術團”,勞作之餘,他們為生活歌唱,為心靈歌唱。繁重的勞動,疲憊的身影,這些民工沒有閒散,沒有慵懶,沒有消磨,而是追求高雅的志趣,其情其志,令人仰慕。高尚的志趣是立身之本。志趣激毅力,“志”加“趣”,如虎添翼,挑戰吉尼斯紀錄的人,雖千奇百怪,莫不是有著超人的志趣和毅力。志拓才,趣壯志,不少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就是始於志趣。志趣在山水,方有《徐霞客遊記》。志趣在草藥,方有《本草綱目》。志趣怡身心,添趣尋樂,身心得舒展,精神更充實。古人說,“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認為“本心樂為”,才能有“自修之志”,從而達到“自得的境界”。有志趣,才心理健全,才富有競爭力,才大有作為。從實而論,有志內之趣,有志外之趣。志內之趣,不離本行本職,砥礪思想,輔佐志向。如鄭培民寫日記,在工作之餘把所歷所感所警的事例紀錄下來,鞭策提高自己,不離“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的追求。志外之趣,屬於愛好、嗜好之類,與本職本行無關,卻於調養身心有益。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風裡來雨里去的勞作研究之餘,拉上幾曲小提琴,怡情益智,是雅興也是調節。無論怎樣的志趣,求得高雅,於己於人於社會都是有益的。
志趣高雅,境界高,興致雅。比如,讀好書知人論事,學繪畫陶冶情操,舉棋藝訓練睿智,玩球類強身健體。只有對世界充滿愛心,對未來充滿希望,開發智力才有進取,修身養性才得教益。只有懷著善良的本性,揣著責任和道義,遵德守仁,行義有節,志趣才有大成。今天,懂不懂情趣,有沒有志趣,已成為衡量一個人文化修養的重要標誌。然而,有些人的志趣,缺乏道德涵養,沒有審美品味,一味宣洩,一味玩樂,一味奢求,熱衷於酒場、舞場、賭場,沉溺於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之中,以追名逐利為趣,以獵奇美色為趣。志趣低俗,久而久之,牽著他們步入泥潭。
志趣求高雅,重在養成,須得鍥而不捨。但也要升華,須得與時俱進。可交流,不可交易。可相悅,不可奉迎。可切磋,不可喧囂。如此而行,志趣才紮實,才有用,起到豐富生活、陶冶情操、開拓境界、開發智力的作用。一味求“玩”,難免玩物喪志,一味尋“樂”,難免樂極生悲。人人有閒暇,莫以為無足輕重,任意揮灑。人人遇消磨,不要無所事事,隨波逐流。做有心、有志、有為之人,不教一日閒過,不棄微薄,日有所獲,累積起來,便是閃光的腳印和成就的光環。
個人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