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聲

趙振聲

趙振聲(Chao Cheng-sheng S.J.)(1894-1968),國籍耶穌會(Societas Jesus)會士,天主教獻縣代牧區主教(1937-1946),天主教獻縣教區主教(1946-1967)。

基本資料

1894年----1937年

趙振聲趙振聲

1894年11月30日,趙振聲生於今河北省景縣黃古莊村,洗名方濟各·沙勿略;1901年入本村的天主教要理學校;1907年春,進入天主教直隸東南代牧區張家莊總堂公學,1910年轉入張家莊總堂小修院,學習拉丁文和古典文學。1913年9月入耶穌會;1917年,被保送至上海耶穌會大修院,學習哲學和歐洲文學;1919年返回教區張家莊總堂大修院。1

921年初,經教區推薦,趙振聲與其他兩名修生赴歐洲留學,就讀於比利時昂堅(Enghien)耶穌會神學院;1923年8月26日晉鐸,1924年獲神學和哲學博士學位;1925年8月赴羅馬朝聖,後去法國露德、馬賽;在此期間結識了上海司鐸張家樹,1925年9月返回中國,在教區張家莊總堂小修院擔任教師,教授拉丁文;1927年初,調至大修院教授哲學;1928年9月,被任命為教區大修院監督,管理修院院務;1931年又兼任天主教天津工商學院校長。

1934年6月,趙振聲被調離張家莊總堂修道院,改任教區耶穌會會院理家;1935年夏,調任河間縣堂區主任司鐸,同時兼任河間縣教會學校的校長。

1937年----1949年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不久,獻縣等地相繼淪陷,趙振聲避難於天津工商學院

1937年12月2日,教廷委任趙振聲為天主教獻縣代牧區主教,領銜Bisica城(位於今北非突尼西亞)主教。1938年3月27日(即嚴齋期第四主日),於張家莊耶穌聖心堂接受了永年代牧區主教崔守恂(TsoeiShou-hsn)的祝聖。1939年4月,趙振聲將景縣、阜城、東光、南宮等十二個縣劃出,成立天主教景縣監牧區。此時,日偽當局為霸占獻縣教區教產,百般尋釁。1939年7月,日軍突襲獻縣總堂,逮捕在總堂避難的教區大修院修士等20多人;將其全部活埋;1941年9月9日,日軍藉口親日分子被殺,將趙振聲以及神父、修女等全部軟禁於雲台山,後將趙振聲以及3位神父移居獻縣縣城,1941年11月22日,被迫將趙振聲以及主教座堂人員釋放(其餘被日軍殺死)。趙振聲為避免被日軍要挾,於1941年11月下旬,經河北景縣,返回天津工商學院。

1942年8月,日軍強占獻縣總堂西院的天主堂醫院、修女會院以及女子學校;此後多次藉口搜查總堂,直至抗日戰爭結束。

1946年4月11日,教廷宣布建立中國聖統,天主教獻縣代牧區升格為獻縣教區;不久,獻縣教區先是陷入了國共內戰的烽火,後來又遭到了解放區政權嚴厲的政治清算,教區管理癱瘓;1946年12月,趙振聲因對共產黨心存恐懼,遂赴天津工商學院居住。

1947年4月20日,趙振聲於北平西什庫天主堂祝聖奧地利籍耶穌會會士凌安瀾(LeopoldoBrellingerS.J.)為天主教景縣教區主教。

1948年5月,受前往上海療養的北平總主教區總主教田耕莘樞機的委託,代理北平總主教區教務,並根據教廷駐華公使黎培里總主教的“應變”訓令,將教區修院以及北平若石總修院的修生全部轉移至國外。

1949年----1966年

1949年3月,北平解放;趙振聲不願意與新政權發生關係,便返回河北省交河縣郝村隱居,後至獻縣東雙坦村秘密傳教。1953年5月,接受政府的勸告,繼續擔任獻縣教區主教;他表示支持教會反帝愛國運動,並親自參加生產建設;在教會與政府之間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56年初,趙振聲當選河北省政協委員會委員。

1956年7月,趙振聲代表獻縣教區,赴北京參加全國天主教代表會議;期間贊成自辦教會原則,表示教會願意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但是堅決拒絕脫離教宗以及反對梵蒂岡,為此在會上受到了嚴厲批判。

1958年5月,趙振聲被選為河北省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後來又當選為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1962年1月,參與了全國修院的籌建工作,並當選為董事會副董事長,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2年6月,趙振聲在政府的幫助下,開始編撰教區歷史,並親自翻譯了大量的外籍傳教士所留下的歷史資料。

1966年----1981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獻縣教區所屬機構全部關閉,主教座堂被拆毀。1967年2月25日,趙振聲被逮捕;軟禁於獻縣公安局監所。

1968年10月15日,趙振聲病逝於獻縣監所中,被草草埋葬於獻縣機井指揮部的院後。

1979年,河北省宗教局協同獻縣公安局對趙振聲案進行了複查,給予平反,恢復名譽。1981年4月3日,將趙振聲以及另外兩名神父的遺骸遷移至獻縣教區雲台山墓地進行了重新安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