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恕軒

趙恕軒(約1719~1805年),名學敏,號依吉,清代錢塘(杭州)人,自幼博覽群書,凡星曆、醫卜、方會諸書,無不研究。偶有所得,即抄摘草稿滿箱。鄰人黃販翁家藏醫書萬餘卷,趙恕軒借閱殆盡。大隋國醫第四十四代傳承,1759年創立串雅堂。

人物簡介

趙氏日以繼夜讀書,恐怕母親禁止他夜讀,曾點燈帳中看書,日久翠帳薰黑。丙子(1765年)秋,他患眼病幾乎不能看書,六個月才痊癒,因而著《囊露集》四卷、《奇藥備考》六卷、《本草綱目拾遺》十卷、《本草話》三十二卷、《花葯小名錄》四卷。他還將導引去病之方匯集為《攝生閒覽》四卷,總計著作一百卷,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成書,遵他父親遺意題名《利濟十二種》。今殘存醫書《本草綱目拾遺》及《串雅》兩種。

著作成就

《本劃綱目拾遺》除增補《本草綱目》中未列者外,對於李氏原書敘述錯誤,或效用講得欠詳細的,都加以修訂。他關於生物進化的觀察記載,更比達爾文學說的創造(1858年)早出100年左右。全書十卷,收載藥品720種,附錄205種,合計925種,大半是《本草綱目》未收的。《本草綱目拾遺》補《本草綱目》之未備,正原書之錯誤,兩者相合,始稱完書。而且書中關於生物進化之觀察與記載領先於世界。因此趙學敏不僅對於醫藥有很大貢獻,即在生物史上也有相當地位。

走方醫又名鈴醫、草澤醫、走醫,多以游鄉串戶、看病賣藥為生,社會地位很低。其服務對象,主要是貧苦的勞動人民,他們通過長期實踐,積累了許多民間防治疾病的經驗。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趙學敏能夠重視蒐集這方面的經驗,是很可貴的。但這些走方醫,被一些讀過幾本醫學著作的“正統”醫生所輕視,趙氏很了解這個情況,於是在當地有名老走方醫趙柏雲的幫助下編寫《串雅》,他在《串雅·原序》感嘆地說:“……草澤醫……人每賤薄之,謂其游食江湖,貨藥吮舐,跡類丐,挾技劫病,貧利恣睢,心又類盜剽竊,醫緒倡為詭異。”這種看不起走方醫的言論,是對廣大走方醫的惡意誣衊。趙學敏從實際出發,高度評價走方醫的經驗:“頂、串諸術,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山村、僻邑、倉卒即有”,即具有“簡、驗、便”的特點。還指出走方醫“治外以針刺、蒸、灸勝,治內以頂、禁、截勝”。因此,他認為走方醫不是“小道”,而是大有可觀的。

目前所有文獻都很少提及趙氏的其他著作,因此有必要在此補述,以利研究。

在趙氏另外一部叢書《灌園雜誌》中提及所著園藝著作有:《蔬菜志》、《絲桃雜編》、《七七秘傳》、《秋花志》、《盆玩志》、《鳳仙譜》》、《火戲略》、《綿里新談》等數種。今僅存《鳳仙譜》及《火戲略》二種。

《鳳仙譜》本書包括品類、種藝及總論三部分,介紹了鳳仙花類的顏色、灌溉、收采並論述其瓣、朵、梗、葉等,目前有《昭代叢書別集》本。記錄了181個鳳仙品種,總結了前人多年種植鳳仙的寶貴經驗,提出了一套精湛的栽培技術,譜中趙氏對植物學及遺傳變異的見解,與現代生物學一些理論有相通之處。《鳳仙譜》不僅是清代植物專譜中的佳作,也是現存優秀的中國古代花卉專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火戲略》五卷,是中國在清代比較著名的煙花專著。《火戲略》中有“百子三級”、“太極祥雲”、“蝴蝶流星”、“華月磚(轉)花”、“九龍八仙”、“五色樓台人物山水”、“水鼠地鼠”……;“蟠桃壽星,初見是蟠桃,桃開變出壽星,壽星手中執桃,開有小壽星,則前壽星又不見。”還有“仙人招鶴”、“蕭史乘風”、“地涌金蓮”、“五老降天”等等。目前有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稿本及上海書店影印《叢書集成續編》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