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憲

趙崇憲

趙崇憲(1160——1219),字履常,餘干縣城西街人。年輕時曾就學於東山書院朱熹門下。淳熙八年(1181年)取應對策第一。三年後被錄取進士。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中進士後,趙崇憲初授保義郎,後改任從事郎、撫州軍事推官、江西轉運司幹辦公事等職。趙汝愚主四川軍務時,趙崇憲隨任掌管機密、起草文書。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趙汝愚遭貶,暴死於衡州(今湖南衡陽),趙崇憲扶柩歸葬餘干故里,身心受到極大打擊,每天閉門獨處,以求自保。據史載,趙崇憲篤孝,父喪期間,月余才開始進食,終喪不飲酒食肉。

歷史事跡

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寧宗復趙汝愚官職之後,趙汝愚生前同僚及好友紛紛勸趙崇憲再度出仕。不久趙崇憲任奉議郎、南昌縣知事。不久,寧宗又贈趙汝愚為“太師”,封沂國公,升趙崇憲為軍器監丞,後又任太府監丞、秘書郎、著作佐郎兼權考功郎官等職。

當時朝庭奸臣韓侂胄雖被誅,黨禁漸解,但黨禁期間的一些冤假錯案仍然未能徹底糾正。趙崇憲請求赴外任,不久赴任江州(今九江市)知府。在任期間,為江州郡民解決糧錢之困,深得民心,百姓立碑紀其事。又廣修水利,增加灌溉面積,使當地豐衣足食。並把當地有名學者周敦頤所建濂溪書院進行擴建,在原書院左側築室26楹為學舍,選俊秀子弟講習其間。其後,升任江西常平兼隆興 (今南昌市) 知府,並管理漕司事,後又改轉運判官、直秘閣。

趙崇憲任靜江(今廣西桂林市)知府時,該府下轄十縣,因土地肥沃,賦稅重,尤其是陽朔、修仁、荔浦三縣的賦稅更是加倍。趙崇憲向朝庭請求減稅,朝庭允許,三縣百姓歡呼不已,在當地為趙崇憲立祠刻石。任廣西經略(主管一路兵民之事)時,積極在當地加強治安防患,保障了當地百姓的安寧。

開禧年間,趙崇憲曾報請禮部,準將其父汝愚諡號命名,在故鄉縣城之琵琶洲闢建“忠定書院”,教育當地貴族子弟。死後葬於餘干楓港鄉之雕峰。著有《趙丞相行實》一卷、《附錄》一卷。

崇憲,字履常,淳熙八年以取應對策第一,時汝愚侍立殿上,降,再拜以謝。孝宗顧近臣曰:“汝愚年幾何?已有子如此。”越三年,復以進士對策,擢甲科。上謂執政曰:“此汝愚子,豈即前科取應第一人者耶?”

崇憲初仕為保義郎、監饒州贍軍酒庫,換從事郎、撫州軍事推官。汝愚帥蜀,辟書寫機宜文字,改江西轉運司幹辦公事,監西京中嶽廟。汝愚既貶死,海內憤郁,崇憲闔門自處。居數年,復汝愚故官職,多勸以仕。

改奉議郎、知南昌縣事,奉行荒政,所活甚眾。升籍田令,制曰:“爾先人有功王室,中更讒毀,思其功而錄其子,國之典也。”崇憲拜命感泣,陳疏力辭,以為“先臣之冤未悉昭白,而其孤先被寵光,非公朝所以勸忠孝、厲廉恥之意。”俄改監行在都進奏院,復引陳瓘論司馬光、呂公著復官事申言之,乞以所陳下三省集議:“若先臣心跡有一如言者所論,即近日恩典皆為冒濫,先臣復官賜謚,與臣新命,俱合追寢。如公論果謂誣衊,乞昭示中外,使先臣之讒謗既辨,忠節自明,而憲聖慈烈皇后擁佑之功德益顯。然後申飭史官、改正誣史,垂萬世之公。”

又請正趙師召妄貢封章之罪,究蔡璉與大臣為仇之奸,毀龔頤正《續稽古錄》之妄。詔兩省史官考訂以聞。已而吏部尚書兼修國史樓鑰等請施行如章,從之。及誣史未正,復進言,其略謂:“前日史官徒以權臣風旨,刊舊史、焚元稿,略無留難。今詔旨再三,莫有慨然奮直筆者,何小人敢於為惡,而謂之君子者顧不能勇於為善耶?”聞者愧之。其後玉牒、日厲所卒以《重修龍飛事實》進呈,因崇憲請也。

未幾,贈汝愚太師,封沂國公,擢崇憲軍器監丞,改太府監丞,遷秘書郎,辭,弗許。尋為著作佐郎兼權考功郎官。嘗因閔雨求言,乃上封事,謂:“今日有更化之名,無更化之實。人才,國之元氣,而忠鯁擯廢之士,死者未盡省錄,存者未悉褒揚。言論,國之風采,其間輸忠亡隱,有所規益者,豈惟獎激弗加,蓋亦罕見施用;偷安取容,無所建明者,豈惟黜罰弗及,或乃遂階通顯。”至若勉聖學以廣聰明,教儲貳以固根本,戒宰輔大臣同寅盡瘁以濟艱難,責侍從台諫思職盡規以宣壅蔽,防左右近習竊弄之漸,察奸憸餘黨窺伺之萌,皆懇懇為上言之。

請外,知江州。郡民歲苦和糴,崇憲疏於朝,永蠲之。且轉糴旁郡谷別廩儲之,以備歲儉。瑞昌民負茶引錢,新舊累積,為緡十七萬有奇,皆困不能償,死則以責其子孫猶弗貸。會新券行,視舊價幾倍蓰,崇憲嘆曰:“負茶之民愈困矣。”亟請以新券一償舊券二,詔從之。蓋受賜者千餘家,刻石以紀其事。修陂塘以廣溉灌,凡數千所。提舉江西常平兼權隆興府及帥漕司事,遷轉運判官仍兼帥事。

初,汝愚捐私錢百餘萬創養濟院,俾四方賓旅之疾病者得藥與食,歲久浸移為它用。崇憲至,尋修復,立規約數十條,以愈疾之多寡為賞罰。棄兒於道者,亦收鞠之。社倉久敝,訪其利害而更張之。、

以兵部郎中召,尋改司封,皆固辭,遂直秘閣、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靜江之屬邑十,地肥磽略等,而陽朔、修仁、荔浦之賦獨倍焉。自張栻奏減之餘,人猶以為病。崇憲請再加蠲減,詔遞損有差,三縣民立祠刻石。瓊守非才,激黎峒之變,乃劾去之,改辟能者代其任。蘿蔓峒者仍歲寇鈔為暴,實民何向父子陰誘導之。崇憲捐金繒付小校使系以來,置之法。因嚴民夷交通之禁,使邊民相什伍,寇至則鳴鼓召眾,先後掩擊,俘獲者賞,不至者有懲。先是,部內郡邑有警,輒移統府兵戍之,在宜州者百人,古縣半之。崇憲謂根本單虛,非所以窒奸萌,乃於其地各置兵如戍兵之數,而斂戍者以歸。邕為邊要害地,自狄青平儂智高,所以設韓捍防者甚至,歲久浸弛,而溪峒日強。崇憲條上其議,朝廷頗采其言,然未及盡用也。

崇憲天性篤孝,居父喪,月余始食食,小祥始茹果實,終喪不飲酒食肉,比御猶弗入者久之。

論曰:自昔大臣處危疑之地,而能免於禍難者蓋鮮矣。昔者周成王立而幼沖,周公以王室懿親為宰輔,四國流言,而周公不免於居東之憂,非天降風雷之變,以彰周公之德而啟成王之衷,則所謂《金滕》之書,固無因而關於王之耳目,公之心果能以自明乎?公之心能自明,則天意之所以屬於周而綿八百載之丕祚者,實繫於茲。不然,周其殆哉!

趙汝愚,宋之宗臣也,其賢固不及周公,其位與戚又非若周公之尊且昵也。方孝宗崩,光宗疾,大喪無主,中外洶洶,一時大臣有畏難而去者矣。汝愚獨能奮不慮身,定大計於頃刻,收召明德之士,以輔寧宗之新政,天下翕然望治,其功可謂盛矣。然不幾時,卒為韓侂胄所構,一斥而遂不復返,天下聞而冤之。於此見天之所以眷宋者不如周,而宋之陵夷馴至於不可為,信非人力之所能也。

汝愚父以純孝聞,而子崇憲能守家法,所至有惠政,亦可謂世濟其美者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