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佐

趙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趙德崇,宋太宗趙光義長子,宋真宗趙恆同母兄,母為元德皇后李氏。 趙元佐稟性聰明機警,歷封衛王、楚王,後被廢為庶人,宋真宗時復封其爵位。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趙元佐為江陵牧,增加趙元佐的食邑。天聖五年(1027年),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歲,其子趙允升繼嗣,追贈河中牧、鳳翔牧,追封齊王,諡號恭憲,陪葬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潞王。後又改封魏王。

人物生平

幼時聰警

趙元佐年幼時稟性聰明機警,相貌像宋太宗,宋太宗很鍾愛他。十三歲時,跟從宋太宗在近郊打獵,有隻兔子在宋太宗車馬前奔跑,宋太宗讓趙元佐射殺,趙元佐一發而中,遼國使者在旁邊,深感驚異。趙元佐後又跟從宋太宗征戰太原、幽薊。太平興國年間,出宮住在內東門別宅,擔任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為衛王,在中書省辦公。後來遷居東宮,改賜名字“趙元佐”,加任檢校太尉,進封為楚王。

為叔求情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五月,宋太宗因害怕四弟秦王趙廷美繼承皇位,便誣陷趙廷美與盧多遜密謀造反,將趙廷美廢為庶人,遷居涪陵。趙元佐深知四叔實乃父皇迫害,出面向宋太宗申辯。

雍熙元年(984年),趙廷美來到房州(今湖北房縣),因憂悸成疾而病逝,享年三十八歲。

發瘋被廢

趙元佐趙元佐

趙廷美死後,趙元佐因病發狂,以致因為小錯就用尖刀殺傷侍者。雍熙二年(985年),病情略有好轉,宋太宗很高興,為此而大赦天下。重陽日宮內宴會,趙元佐病剛好,不在赴宴之列,諸王宴會後回來,晚上經過趙元佐的宅第。趙元佐說:“你們都侍候皇上宴會,只有我未到,這是拋棄我啊!”於是發怒,喝醉酒後在晚上縱火燒宮。宋太宗詔令派御史捕捉趙元佐,送到中書省審問,廢為平民,安置在均州。宰相宋琪率領百官三次上表,請求留趙元佐在京師。趙元佐走到黃山,宋太宗召他回來,廢居南宮,派使者守護。咨議趙齊、王遹,翊善戴元叩頭請罪,宋太宗赦免他們說:“這個兒子我教他還不改,你們怎么能輔導呢?”

恢復官爵

至道三年(997年)四月,宋太宗去世,其子趙恆即位,是為宋真宗。宋真宗念及趙元佐是自己的同母兄長,起任趙元佐為左金吾衛上將軍,並恢復趙元佐被宋太宗剝奪的楚王爵位。聽任他養病不上朝,再加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趙元佐過生日時,宋真宗賜他寶帶。

宋真宗封禪泰山後,實任趙元佐為太傅;祭祀汾陰,升為太尉兼中書令。又加任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拜任為天策上將軍、興元牧,賜帶劍上殿和詔令上書不稱名的待遇。當時宮中失火,趙元佐上錶停止領俸祿以資助完善宮殿,宋真宗不同意,加任趙元佐兼任雍州牧。宋真宗立皇子趙禎為太子時,趙元佐兼任興元牧。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太子趙禎即位,是為宋仁宗。封趙元佐為江陵牧

,增加趙元佐的食邑。

去世追封

天聖五年(1027年)十二月,趙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歲,其子趙允升繼承爵位,朝廷追贈趙元佐為河中牧、鳳翔牧,追封齊王,諡號恭憲。宗室子弟特給假七天,以鹵簿鼓吹送葬到永安,陪葬在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為潞王。後又改封為魏王。

趣聞軼事

趙元佐平常生活不接待客人,但是有時他能預先知道要發生的事情。宋真宗曾經派術士管歸真祭祀祈禱為趙元佐消除災禍,手下人還未告訴他,趙元佐急忙說管歸真來了。宋真宗聽說後說:“難道不是有物可憑嗎?”

歷史評價

脫脫等《宋史》:“少聰警,貌類太宗,帝鍾愛之。”

張燧:“楚王元佐,太宗之長子。廷美死,元佐亦鏇以狂疾廢。嗚呼,太伯之讓其跡隱,季札之讓其慮深,元佐此舉,可謂追跡千古,豈真狂也!太宗之殘忍刻薄,到此寧不可為之警省耶!”

王夫之:“三代而下,遂其至性,貞其大節,過而不失其中,幽光內韞,垂五百餘年,人無得而稱者,其楚王元佐乎!”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宋太宗趙光義

母親:元德皇后李氏

兒子

長子趙允升

次子趙允言

三子趙允成

孫子

趙宗禮,趙允升之子

趙宗旦,趙允升之子

趙宗悌,趙允升之子

趙宗惠,趙允升之子

趙宗說,趙允言之子

趙宗立,趙允言之子

趙宗說,趙允言之子

趙宗育,趙允言之子

趙宗顏,趙允成之子

趙宗訥,趙允成之子

趙宗鼎,趙允成之子

趙宗嚴,趙允成之子

趙宗魯,趙允成之子

趙宗儒,趙允成之子

趙宗奭,趙允成之子

曾孫

趙仲翹,趙宗禮之子

趙仲髦,趙宗禮之子

趙仲來,趙宗立之子

趙仲旻,趙宗說之子

宋史記載

太宗九子:長楚王元佐,次昭成太子元僖,次真宗,次商恭靖王元份,次越文惠王元傑,次鎮恭懿王元偓,次楚恭惠王元侢,次周恭肅王元儼,次崇王元億。

漢恭憲王元佐字惟吉,初名德崇,母元德皇后。少聰警,貌類太宗,帝鍾愛之。年十三,從獵近郊,兔走乘輿前,太宗使元佐射,一發而中,契丹使在側,驚異之。從征太原、幽薊。太平興國中,出居內東門別第,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衛王,赴上中書。後徙居東宮,改賜今名,加檢校太尉,進封楚王。

初,秦王廷美遷涪陵,元佐獨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發狂,至以小過操挺刃傷侍人。雍熙二年,疾少間,帝喜,為赦天下。重陽日內宴,元佐疾新愈不與,諸王宴歸,暮過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獨不與,是棄我也。”遂發忿,被酒,夜縱火焚宮。詔遣御史捕元佐,詣中書劾問,廢為庶人,均州安置。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請留元佐京師。行至黃山,召還,廢居南宮,使者守護。諮議趙齊王遹、翊善戴元頓首請罪,帝赦之曰:“是子朕教之猶不悛,汝等安能輔導耶?”

真宗即位,起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復封楚王,聽養疾不朝,再加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元佐生日,真宗賜以寶帶。平居不接人事,而事或預知。帝嘗遣術士管歸真為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遽曰:“管歸真至矣。”帝聞之曰:“豈非為物所憑乎?”封泰山,真拜太傅;祀汾陰,遷太尉兼中書令。又加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遂拜天策上將軍、興元牧,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時禁中火,元佐錶停奉稟助完宮闕,不許。加兼雍州牧。仁宗為皇太子,兼興元牧。仁宗即位,兼江陵牧。薨,年六十二,贈河中、鳳翔牧,追封齊王,謚恭憲。宗室子弟特給假七日,以鹵簿鼓吹導至永安,陪葬永熙陵。明導二年,改封潞王。又改魏王。子三人:允升、允言、允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