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伯平

趙伯平

趙伯平(1902—1993)中共七大正式代表。1902年生,陝西省藍田縣人。又名趙紹平。農民家庭出身,早年投身革命。趙伯平同志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藍田縣委書記、特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宣傳部、統戰部、組織部部長及省委常委;解放戰爭時期任省工委書記;解放初期,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部長、西安市委書記、省委第二書記、省長;六十年代後任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

全國抗日戰爭期間,1937年7月至1943年1月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務委員、省委民運部部長兼省委黨員幹部訓練班主任(至1939年5月)。1938年12月至1939年5月任中共陝西省委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省委監察委員會委員。1939年5月至1941年春任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部長。1939年11月至1940年2月任中共陝西省委青年部部長。1941年春至1942年春任中共陝西省委組織部部長。1943年3月起任中共西北黨校副校長。1944年任陝甘寧邊區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秘書長。1945年擔任陝甘寧邊區文藝界協會主席。1945年4月至6月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生平簡介

趙伯平趙伯平

趙伯平(1902—1993) 字勖哉,男,漢族,陝西省藍田縣人,中學文化程度。無產階級革命家,陝北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創始人之一。

1927年參加革命,同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在長安縣搞農民運動。

1928年起先後任中共藍田縣委書記,中心區委書記,中共陝西省委巡視員,省委候補委員。

1930年8月起先後任中共陝北特委書記,三原中心縣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縣委書記。

1933年8月被捕入獄

1936年西安事變後獲釋出獄。

1937年起任中共陝西省委執委、常委並先後兼任統戰、宣傳、組織部部長。

1943年任西北黨校副校長,同年7月在中央黨校學習。

1944年6月任陝甘寧邊區抗聯會秘書長,邊區文協主任,邊區三屆參議員,邊區教育廳副廳長。

1945年4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46秋任中共陝西省工委書記、關中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

1949年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書長兼統戰部副部長。解放後歷任西安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兼西安警備區政治委員、西安各界人民代表會主席、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陝西省政府委員。

1950年任中共西安市委書記,同時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部長,監察委員會副主任,財經委員會委員,西安市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

1953年1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宣傳部部長兼中共西安市委書記,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西北行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副主任。1954年任中共陝西委第二書記兼中共西安市委第一書記。

1956年7月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陝西省副省長、省長。

1958年5月被選為八屆候補中央委員。

1960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

1962年12月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下放到湖北沙市。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平反後,任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成員,第五屆、六屆全國政協常委。黨的十三大特邀代表。

1993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撰寫回憶錄

離休後撰寫革命回憶錄,還創作有《新考 試》、《大上當》、《抓漢奸》、《祁半仙》、《特種學校》等現代秦腔劇本,改編《民族魂》、《石達開》、《三滴血》等劇本,參加搶救弦板等傳統劇種。第一、第二、 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三大、十四大特邀代表。1993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大學講師趙伯平

長期在大型企業從事管理實戰與理論創新,著有《老調新談》、《三階梯管理》、《以權威破除權威》等著作;在《中國經營報》、《中外管理》、《科技智囊》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若干。

生平事跡

1926年,他和史可軒、許權中一起,在藍田、長安一帶開展農民運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藍田特別區委書記、縣委書記、省委巡視員。1930年秋,任中共陝西省委候補委員、陝北特委書記,與謝子長、劉志丹等同志一起抵制“左”傾路線,將黨的工作重點轉向農村,組織秘密農會,建立黨的聯絡點。到1932年底,創建起73個黨支部,發展了1153名黨員,點燃了陝北革命的燎原之火。

1933年秋,因叛徒出賣,伯平被捕,囚禁在“陝西第一模範監獄”達三年之久。在獄中,他認真閱讀馬列主義書籍,撰寫抨擊蔣介石不抵抗主義的文章,和呂劍人等同志一道,通過絕食、演劇等形式,同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法庭多次刑訊,他守口如瓶,始終沒有吐露半點黨的機密。敵人見他“堅不吐實,頑固不化”,又玩弄新的伎倆,以槍斃恐嚇。伯平鎮定自若,嚴詞痛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後敵人通知他被判刑10年,他一笑置之,蔑視地說:“判我10年,看你們豈能統治10年?!”充分表現了共產黨人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英勇氣概。西安事變後,伯平無條件獲釋。

抗日戰爭期間,伯平先後擔任中共陝西省委執委、常委,併兼任民運部長、宣傳部長、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期間任中共陝西省工委書記、關中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在此期間,他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革命理論,團結非黨人士合作共事,領導陝西地下黨,創造性地執行黨中央關於白區工作的正確方針,鞏固和發展了黨的組織。

1939年,國民黨中央制定了《限制異黨活動辦法》,掀起反共高潮。針對這種情況,1940年夏黨中央提出“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16字方針。在實現這一方針過程中,伯平有獨到見解。他指出:要使黨的組織精幹隱蔽,關鍵是保證黨員質量,“量的多少不能離開質的好壞”,“若黨內有不少‘怕死鬼’、‘冒失鬼’、‘馬虎鬼’,那就是黨員太多了。”他認為,影響黨員質量主要是三種人:思想上動搖,鬥爭中怕死;行動上冒失,不按實際情況辦事;工作中大意,不遵守地下組織紀律。他還針對當時黨內的關門主義傾向,提出開展社會活動的三條原則:“不生硬,很自然;不特殊,很一般;不狹小,很普遍。”這就是把省委“內無奸細,外不孤立”,“廣交朋友”和“白皮紅心”的要求進一步具體化,使地下黨紮根於民眾之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孤立共產黨的陰謀。1942年延安整風期間,康生搞“搶救失足者運動”,把陝西地下黨打成“紅旗黨———假共產黨”,使許多同志蒙冤受屈。伯平挺身而出,據理力爭,頂住壓力,保護了陝西地下黨。

1948年春,關中部分地區土改中侵犯中農利益,亂劃成份。伯平發現後,嚴厲批評,堅決糾正。他說“土改中右是不對的,但‘左’比右更壞。寧‘左’勿右,看似‘可愛’,實則‘可恨可悲’,破壞了政策,脫離了民眾”。後來他還提醒地、縣幹部,對於右和“左”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分析,謹慎對待。切忌無限上綱,傷害同志。

1948年2月初,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給伯平去電,要求三天內將敵人二十九軍的兵力部署、行動計畫調查清楚。伯平接電後,立即將獲悉的重要情報報告彭總,對瓦子街戰役取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央軍委的通令嘉獎。

解放後,伯平同志先後擔任西安市委第一書記、中央西北局常委、中共陝西省委第二書記、陝西省省長。他長期主管農村工作,十分關心農業和農民問題。陝西農業發展綱要就是在他的親自主持下制定的。他對關中和陝南、陝北的地理民情了如指掌,對民眾生產、民眾生活、民眾情緒、民眾利益關懷備至。他非常重視發展集市貿易,不但要求各級幹部認真調查研究,而且多次深入市場考察。早在60年代初,他就主張把自由市場放開搞活,活躍集市貿易,反對關閉、取締。他說:“放則活,關則死。關的結果,把近市變成遠市,明市變成暗市,低價變成高價,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利。”

三年暫時困難時期,由於“左”的影響,包產到戶問題,在陝西爭論時間長,範圍廣,糾了搞,搞了糾,上糾下不糾,明糾暗不糾,幾經反覆,嚴重挫傷了民眾積極性,生產上不去。伯平體察民情,敢講真話,他直言不諱地說:“把包產到戶提到兩條道路鬥爭上,是過分的,不妥當的。”1962年7月中共陝西省委三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期間,他曾提出:“包產到戶不是舊事物的復活,而是新事物的萌芽,很可能是中國農民的創造。”他強調農村的社會主義方向是要堅持的,但做法不能單一化,要多種多樣。如包產到組,包產到戶,擴大自留地,劃小核算單位等,都有因地制宜的適應性,符合農民的願望。伯平的這些難能可貴的創見,在當時不僅沒有得到重視和推廣,反而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

伯平同志在陝西文藝戰線上有卓越建樹。從30年代到60年代初,他一直參與和領導了文藝界的重大活動。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就創作了《新考試》、《大上當》、《抓漢奸》、《祁半仙》、《特種學校》等現代秦腔劇本,從不同角度有力地宣傳了黨中央提出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政治主張,尖銳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反人民的猙獰面目。1942年,為配合延安整風,伯平先後改編了《民族魂》、《石達開》、《三滴血》三個劇本,在邊區中央大禮堂演出後,轟動延安。毛澤東、朱德、林伯渠和謝覺哉等領導同志觀看演出後,稱讚三個戲改編得好。

趙伯平趙伯平

五六十年代,伯平擔任省市委主要領導期間,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對戲劇的改革與發展仍然殫精竭慮,不遺餘力。1956年春,他主持召開了戲劇改革座談會,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全省戲劇特別是對秦腔的繼承和改革作了精闢的闡述。在表演藝術上,他針對一個時期粗製濫造和拋棄歷史遺產的現象,要求在“唱、白、做、打”等方面,苦練基本功,做到有稜有角,有板有眼,有韻有味,有聲有色,把十八般武藝學到手。他的這個講話,對當時貫徹“雙百”方針、繁榮陝西戲劇起了鼓舞、激勵和推動的作用。

長期以來,伯平同志在搶救弦板、阿宮和同州梆子等傳統優秀劇種上,有特殊貢獻。同州梆子是各種梆子戲的鼻祖,銷聲匿跡近40年,瀕臨滅種的境地。伯平親自組織班子,搶救老藝人,改編老劇本,招收新演員,排練新節目,終於創建了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校,使這個古老劇種獲得新生。

保護西安明城古蹟,伯平也是有功的。1958年“大躍進”年代,有些同志把西安城牆視為封建遺蹟,主張拆除。他力排眾議,上書國務院,請求保留。在習仲勛同志的支持下,經國務院批准,西安城牆被列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0年代初,經過全面整修,牆、河、林、樓、路綜合治理,面目一新,現在已成為全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旅遊景點。

朱德接見趙伯平朱德接見趙伯平

伯平同志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他的突出特點是知難而不退,臨危而不懼,遇險而不驚,蒙冤而不怨。早在1929年,曾因一個叛徒私自代他登報聲明脫黨,被組織上做了“一時的政治動搖”結論,他一直被蒙在鼓裡。時隔38年後,中共中央組織部於1982年9月經過複查,真相大白:該“脫黨聲明”純系叛徒所為,伯平同志沒有責任,撤銷原結論,還了他的清白。50年代後期,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左”傾思潮,他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1962年9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根據康生捏造的罪名,錯誤地指責習仲勛等利用小說《劉志丹》進行反黨,伯平保持沉默。別人勸他發言表態,他嚴肅地說:“不表態就是表態。仲勛是個好同志!”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伯平是個滿腹經綸的學問家。他對哲學、文學,特別是史學,博學不厭,誨人不倦。他不論是編劇本、寫文章,還是做報告、談問題,總是深思熟慮,親自動手,反覆推敲,字斟句酌,幾十年如一日,直至耄耋之年,還孜孜不倦,埋頭書案,筆耕不已。離休後,人休志不休,不顧年老體弱,認真撰寫回憶錄,為黨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伯平同志艱苦樸素,兩袖清風,從不搞特殊化。對同志既嚴格要求,又親切關懷,從不整人。用他的話說,是“包公臉、婆婆心”。他身邊工作的同志,在受了他的批評甚至訓斥之後,不僅毫無芥蒂,反而更加親近,視他為嚴師諍友。

伯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艱苦奮鬥的一生。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伯平同志逝世三周年的時候,我們緬懷他,正是為了學習他。他的不朽功勳將永垂青史,他的品德風範與世長存。

擔任職務

中共陝西黨史人物《趙伯平》中共陝西黨史人物《趙伯平》

趙伯平同志早年投身革命,與劉志丹等一起為創建陝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

先後任中共陝北特委書記、三原中心縣委書記、陝西省委執委、常委兼宣傳、統戰、組織部長、中共陝西省工委書記、關中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書長兼統戰部長等職。1945年出席了中共“七大”。

建國後,趙伯平同志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直轄的西安市委書記兼警備區政委、西安市各屆人民代表會議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勞動部長、監察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宣傳部長兼西安市委第一書記,陝西省政府黨組書記、常務副省長、省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等職

中共七大代表、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十三大和十四大特邀代表

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