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墓

趙一曼墓

趙一曼墓位

於黑龍江省尚志市趙一曼烈士陵園內,在趙一曼烈士犧牲地修建了烈士陵園。

基本信息

簡介

趙一曼墓趙一曼墓

新建的陵園占地總面積3000平方米,其中趙一曼烈士墓占地200平方米。陵園由巾幗英雄趙一曼烈士墓、趙一曼烈士騎馬戎裝銅像、趙一曼烈士事跡紀念碑和正在建設中的趙一曼烈士領導的左撇子溝戰役四個部分組成。 趙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1926年進入宜賓市女子中學(現宜賓市二中)讀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之(中國共產黨首屆四川省委委員,革命先烈,人稱川南農王)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7月,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冬,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瀋陽)、哈爾濱領導工人鬥爭。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
1935年11月,與敵作戰中,為掩護部隊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在獄中,敵人動用酷刑,她堅貞不屈。敵人為獲得我軍情報,送她去醫院治傷。她卻乘機曉以民族大義,教育爭取了看守的偽警察和治傷的護士。1936年6月28日,3人一同逃離哈爾濱奔往抗日游擊區。第三天清晨,在距離游擊區不到10公里處,被偽騎警追上逮捕。敵人用盡各種酷刑,她嚴守機密,挫敗了敵人的圖謀。
1936年8月1日,敵人將她押往珠河縣。8月2日,敵人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面對敵人的屠刀,她大義凜然,毫無懼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壯烈犧牲於珠河縣(今黑龍江省尚志縣)小北門外,年僅31歲。
趙一曼的家鄉四川宜賓為了紀念她的英雄的一生,在宜賓翠屏山上修建趙一曼紀念館,占地面積4131平方米,建築面積1136平方米,系清代翠屏書院。館前中央是一尊漢白玉趙一曼的戎裝全身塑像,正門上方是朱德同志題寫的趙一曼紀念館館名。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鬥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