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盟

越盟

trận miền Việt

成立

越盟(Việt Minh),全稱越南獨立同盟會(Việt Nam Ðộc Lập Ðồng Minh Hội),於1941年

越盟創建者——胡志明越盟創建者——胡志明
成立,是近代越南歷史的反殖獨立組織。1941年5月10日,越共中央八次會議在高平省河廣縣北坡村召開,胡志明主持會議。會議決定發展游擊戰爭,成立“越南獨立同盟會”。該會的目的是要建立民族聯合統一戰線,帶領越南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以及抵抗入侵日軍。一些人或會把它與越南革命同盟會(越革)混淆,後者是由阮海臣(Nguyễn Hải Thần)及胡學覽(Hồ Học Lãm)創立,並於1946年加入越南國家聯軍。

發展

二戰期間,日軍占據了不少亞洲的法國屬地(又稱法屬印度支那),越盟除與法國人交戰外,也發起對抗日軍的運動,並得到來自美國中國的資助,共同抗日。1945年8月,胡志明得知日本即將接受波茨坦宣言的訊息後,在8月13日晚上,下達發起民眾運動的指令。8月17日的河內東京),大喊越南獨立的示威民眾們占領擁護當時親日首相陳重金的集會。19日,越盟成功接收河內的保全隊、警察署等政府機關,許多保全隊和警察也都見勢投靠越盟。對於親日傀儡政府即將崩潰的日軍,則是採取旁觀角色。
8月23日的順化、25日的西貢(今胡志明市),紛紛因為民眾運動陷入越盟的控制。30日,保大皇帝在京師順化發表“退位敕書”,宣布退位。8月26日,胡志明前往河內,隨即在9月2日,集合民眾到市內巴亭廣場,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史稱“八月革命”。在八月革命中,越盟大獲全勝。
但自日軍被擊敗後,美國的援助減少,法國乘勢捲土重來,圖恢復越南的殖民統治,期間與越盟交戰的時間接近十年,當時美國為了防止共產主義勢力在亞洲的擴張,便停止援助越盟,法國因此獲得美國在政治及經濟上的支持,這場戰爭被稱為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又稱為越老柬抗法戰爭。
法國將領Jean-Étienne Valluy企圖把越盟迅速消滅,但不成功。他領導的武裝部隊經河內,逐家逐戶與越盟小隊交戰,多天后,當法軍找出最後一名越盟狙擊手後,越盟便聲稱已殺掉20,000多名法軍。其後法軍於1947年包圍越盟位於北越的基地,當時胡志明藏匿在地洞內,得以避過法軍的生擒,率領15,000多名法軍的Valluy圖殲滅為數達60,000多人的敵軍,但也不成功。
在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後,法軍宣布投降,並給予越南民主共和國更多在和平談判方面的好處。事隔不久,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日內瓦會議結果所達成的共識中,越南被分為北越南越,並以北緯17度作界線,直至1956年的統一選舉為止。北越的政權於同年10月11日過渡至越盟,委任胡志明為北越總理,並將成為一社會主義國家。而南越方面則由阮福腆(保大皇帝)出任該國皇帝,並委任吳庭艷首相,為美國扶植的資本主義國家。
由於南越的支持國——美國,並未簽署1954年的協定及接受兩越統一選舉,因此南越作為傀儡政權愈發名副其實,越盟和胡志明也因此獲得了廣泛支持,為日後越南戰爭中北越的勝利奠定基礎。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1956年後,越盟逐漸發展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英語National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Southern Vietnam,越南文Mặt trận Dân tộc Giải phóng miền Nam Việt Nam),西方及當時的南越習稱為“越共”(Viet Cong),是越南戰爭期間,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在1960年12月20日成立的組織,在越南共和國(南越)境內從事游擊戰,主席阮友壽。1975年推翻越南共和國後,成立“南越南共和國”臨時政府,翌年併入北越,越南正式統一在社會主義下。
越共的兵力一直以來都是各方軍事家頗感興趣的議題,一般認為不會少於50萬。其中參與分子有平民、學生、前南越軍人等各種對南越政府不滿的人士;但由於成分相當複雜,戰爭的減員死亡與民眾的投奔加入,同時又擅長隱匿於游擊戰,其兵力是否真有此數,也是頗大的疑問。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其所使用的武器種類繁雜,先進者有繳獲自美軍,也有蘇聯援助的,落後者甚至用刀矛弓箭殺敵,衣著輕裝,軍糧粗劣而少量,擅長夜襲、地道、叢林伏擊等戰術,常埋設陷阱與炸藥,並活用局部優勢,因此常給人好打人海戰術的印象。不管如何,越共在戰爭中儘管犧牲巨大,兵力卻也愈打愈多,武器在越戰後期也有大幅改善,這也是事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