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媽媽[紙巾品牌]

超級媽媽[紙巾品牌]

超級媽媽,又稱“十八得了媽媽”,是指那些能夠在親子教育中做到樣樣本領精通的媽媽,包括講故事、做小報、下菜場、講語法、做奧數等等,無所不能。超級媽媽的煉成,與教育體制及父教缺失不無原因,但這種包辦孩子一切事務的超級媽媽,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基本信息

簡介

超級媽媽 超級媽媽

當媽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一位媽媽更是要身兼數職,承擔了很多本不該承擔的社會角色。2014年1月,網路一則被稱為“當媽新標準”的順口溜在網上走紅,引發不少媽媽的吐槽。這一標準,意味著當媽的,除要乾好工作和家務外,還要能承擔起關於孩子學習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所有任務,須是超人,網友把這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媽媽稱為超級媽媽。網路調查顯示,95.5%的人士表示,超級標準太高,根本無法完全達到,僅有4.5%的媽媽稱,她們能完全達到。有媽媽認為,這一標準並非好媽媽標準,不利於孩子成長。兒童教育專家認為,這一標準只是現代女性經營家庭和生活的能力要求。

標準

超級媽媽 超級媽媽

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

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

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

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

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

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

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

想得出創意,搞得了活動;

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

成因

超級媽媽 超級媽媽

1、社會影響的結果。

很多媽媽表示,超級媽媽的標準有點高,但這是社會造成的,逼得媽媽們不得不這樣才能滿足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要求。一些媽媽表示,從孩子上幼稚園起,就收到老師布置的各種高難度作業,今天做個模型,明天做個玩具,後天再做個海報什麼的。等孩子到了國小,幫忙自製手抄報已是家常便飯,三天兩頭還要自制主題PPT

2、父教的缺失。

新浪網一項調查顯示,在1988名被調查者中,60.7%認為“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而在回答“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誰承擔了更多教育責任?”時,46.9%的人選擇了母親,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擔”,僅有13.0%的人表示是父親。可見父教缺失已是目前家教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有網友明確提出,現在很多家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爸爸在親子教育中明顯缺位。爸爸缺位,當然對孩子的教育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國外最值得中國社會學習的,是他們強調工作跟生活之間的平衡,強調家庭生活的重要。

3、家長自身以及教育體制的問題。

超級標準現身網路後,有老師認為,這其實反映的就是媽媽圍著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轉,甚至替孩子大包大攬。不過,它也實際上反映出了社會競爭加大,凸顯出目前的教育體制,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從而導致家長陪著孩子一塊壓力大、攀比心強等。

影響

“當媽新標準”,折射出現代社會媽媽們的不能承受之重。“媽媽” 的角色由過去親職教育的主角,變成如今的超級媽,這並不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反而印證了當下孩子教育的某些缺憾。因為,媽媽的角色越多變,媽媽越剽悍,孩子的青春往往越被包辦。

出於拳拳深情,希望孩子有出息,是人之常情。然而,現在的父母經常過多將自己的意願和經驗提前施用於孩子身上,將自身的壓力傳輸、轉嫁到孩子的身上,過早地讓孩子進入“競技狀態”,他們的青春被無情量化。為人父母者不應泯滅孩子的天性,包辦孩子的青春。父母應及早讓孩子掙脫依附狀態,直至孩子一個人在人生的曠野里奔跑。改變孩子,先從為人父母的自我改變開始。

觀點

贊同

超級媽媽 超級媽媽

一些媽媽表示,超級媽媽標準看上去很誇張,但跟實際情況還真差不多。她們每天晚上要講故事,周末有時會烤些蛋糕,做點餅乾什麼的,外面買的東西不放心。每周陪上鋼琴課、畫畫課,長假安排出去旅遊,讓孩子開眼界;幫助完成各種小報、樹葉畫、水果創意作業;檢查作業,給孩子講解不懂的奧數題目。

對於當媽的新式“十八般武器”,有媽媽表示樂在其中。這些媽媽表示,跟著孩子學沒什麼不好,既讓孩子覺得有陪伴不孤單,又讓她們找不到不學的藉口。因為父母能學會,她應該更能學會;就算自己學得不好,孩子會覺得有成就感,覺得也有能比父母做得好的時候,對自己更有信心。

反對

對於做超級媽媽的標準,多數媽媽表示壓力山大,希望能夠“減負”。一些媽媽表示,自己平時工作也挺忙的,每天下了班回到家,還有一堆事情等著自己,實在有點吃不消。最好學校少布置點作業,特別是需要家長幫忙的手工作業。

還有媽媽覺得“超級媽媽”應該放權,讓爸爸多參與,分擔壓在“超級媽媽”身上的擔子;對孩子多放手,讓“孩子自己承擔一些責任。爸爸負責輔導理科,媽媽負責輔導文科。”爸爸管學習,“ 媽媽管生活。”“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否則孩子走上社會也會很吃力,不妨讓孩子自己多鍛鍊一下,父母更多的是要起到輔助作用。”

專家看法

教師

特級教師孫民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的素質高,對孩子肯定會有很多正面的影響。但媽媽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學習、生活,不一定是好事。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成長中的特性,不要壓抑他們的個性。許多普通家庭,甚至文化水平不高的媽媽,一樣能培養出傑出的孩子,因為他們更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願意傾聽孩子的心聲。

心理醫生

對於“十八得了超級媽媽”標準,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專家陳默完全不認同。陳默表示,年輕媽媽們首先要明白媽媽的基本功能是什麼,在她看來,只要會做老母雞,“ 就是一個好媽媽”。

陳默認為,媽媽是一個人安全感和內心力量的來源,所以,好媽媽其實很簡單,就是能夠像老母雞一樣護住孩子,不管遇到什麼危險、困難,都能讓孩子感到有安慰,不害怕。“十八得了”裡面的那些技能,無論是下廚房,或者做蛋糕,都可以有“替代品”,只有保護孩子,給孩子安全感,給孩子心理力量這個職能,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是好媽媽的基本職能。

很多年輕媽媽覺得現在競爭激烈,擔心孩子達不到外界的要求,但這些都無法通過“十八得了”解決。“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遇到困難很容易逃避。而媽媽給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就會有好情緒,遇到困難才有勇氣去面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