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號運載火箭

起飛號運載火箭

(俄語:Старт)俄羅斯在RT-2PM洲際彈道飛彈(北約代號SS-25“鐮刀”,在美蘇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中稱為RS-12M)基礎上發展的一種小型運載火箭。 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後決定將大量按照START-1(即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應予退役的洲際飛彈改裝成火箭用於航天發射。俄羅斯航空航天局(現在重組為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後來成立了一家名為“發射服務公司”的企業專門負責將彈道飛彈改成運載火箭的業務。

基本信息

前身

最早被看中的飛彈之一是使用固體推進劑的RT-2PM洲際飛彈。用該飛彈改裝成的運載火箭稱為起飛-1,是4級固體火箭,其中只有第4級是新設計的。負責改裝火箭工作的單位是莫斯科熱技術研究所,該所也是RT-2PM飛彈的設計單位。由於俄羅斯航天系統管理不善,該火箭的研製進展很慢。1993年和1995年進行的兩次試飛都以失敗告終(1995年發射的是5級型號)。直到1997年3月才進行了第一次業務飛行。1996年俄羅斯曾與加拿大達成一項協定,準備在加境內修建一座供起飛-1使用的發射場。但該項目最後由於政治因素而不了了之。起飛-1的發射費用很低,但推銷成果不是很好。第一次商業發射是在1997年,當時將美國的一顆商業遙感衛星“晨鳥”送入軌道。此後該火箭只獲得了很少幾份訂單。

起飛-1的獨一無二之處在於,該火箭的發射平台是機動的,保留了原洲際飛彈的發射車和發射筒(RT-2PM本身是最早採用公路機動發射的洲際飛彈之一)。在發射時,先用壓縮氣體將火箭推出發射筒,然後第一級點火(即蘇聯洲際飛彈普遍採用的冷發射模式)。

改型

起飛-1的改型稱為“起飛號”(起飛-1和起飛號也都被統稱為起飛號)。這是一種5級全固體火箭,其研製工作實際與起飛-1是同時進行的。起飛號使用了兩個原飛彈的第二級(即在起飛-1的第二級和第三級之間又插入一個第二級),起飛質量達到60噸。這樣它的極軌道運載能力增加到850千克。唯一的一次飛行是在1995年,結果發射失敗。

發展歷程

1997年12月,俄政府決定由俄航空航天局全面負責運載火箭系統。該局後來成立了發射服務公司,專門負責俄小型運載火箭的市場開發和彈道飛彈轉為運載火箭的工作,其中包括起飛號小型運載火箭的市場開發和發射操作。

起飛號是一種五級運載火箭。它是由使用固體燃料的洲際飛彈RS一12(55一25)改造而來的。該火箭價格低廉,很有競爭力。但由於俄內部管理原因以及複雜的批准程式,起飛號火箭的研製進度受到了一定影響。另外,1993年和1995年的兩次試飛均告失敗,也影響了該火箭的研製進度。

1996年10月,俄羅斯與加拿大阿克瑞特宇航公司簽署合作協定,同意在加拿大北部的馬尼托巴地區建設發射場,使用起飛號火箭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但由於雙方政府方面的原因,此項目擱淺。

發射服務公司介入起飛號火箭推銷工作後,力圖排除干擾,但成效不很明顯。到1997年12月24日起飛1火箭在斯沃博德內發射場成功發射,將美國地球觀察公司的“晨鳥”遙感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項目才有了一點起色。

1999年4月,俄羅斯與以色列西印度洋空間公司簽署用起飛號火箭發射3顆“地球資源觀測衛星”(EROS)的契約。但由於衛星方面的原因,直到2002年7月,才完成了其中的一次發射任務。另外,起 飛號火箭還發射了瑞典宇航公司的“奧丁”科學實驗衛星。

基本資料圖

起飛號的基本型號及技術參數見圖。

起飛號運載火箭 起飛號運載火箭
起飛號運載火箭 起飛號運載火箭
起飛號運載火箭 起飛號運載火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