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路

址,是廣州起義中誕生的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改稱此名。 海珠橋北橋頭直對著的廣州起義路,長為一公里多,寬為10多米。 據介紹說,這條路在1966年以前叫廣州維新路,是年才改叫廣州起義路。

廣州起義路(Guǎngzhōuqǐyì Lù)在廣州城區中部。南北 向。北接中山五路,南至海珠廣場。民國8年(1919)闢建取名維新路,寓推翻清朝,推行維新變革之意。民國37年(1948)改稱中正路,1950年復名維新路。1966年後,因路有廣州公社舊 址,是廣州起義中誕生的廣州蘇維埃政府舊址,改稱此名。
海珠橋北橋頭直對著的廣州起義路,長為一公里多,寬為10多米。在這裡的居民指著就近的海珠廣場雕塑說,這是一條讓他們驕傲不已的路,因為在1949年10月,解放軍循著這條染滿先烈鮮血的路,解放了廣州。
據介紹說,這條路在1966年以前叫廣州維新路,是年才改叫廣州起義路。掌故來源就是1927年12月的廣州起義。當年起義開始後,設於該路的舊廣州公安局和舊保全大隊,也遭到了工人赤衛隊和起義士兵的攻擊。
激戰中,敵人的裝甲車被打翻,舊公安局局長朱暉日倉皇爬牆逃走。這時,有6名女赤衛隊員,扛起紅旗就沖向舊公安局的門樓。這些女隊員分三批衝鋒,欲把紅旗插上門樓,但都先後犧牲了。最後,男隊員又沖了上去,直到頑敵被全部消滅,讓紅旗飄揚在門樓上為止。於是,被烈士鮮血染紅的原公安局所在地,就成了東方第一個蘇維埃誕生地。
然而,東方第一個蘇維埃***的誕生,更引起了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對工農革命的仇恨。他們調集重兵,集中向革命力量反撲,新生的“廣州蘇維埃”終因寡不敵眾,退出了廣州。
惠福路:
起初,惠福路叫惠福巷。它之所以有一個這么“富態”的名字,和廣州獨有的民間神誕——金花誕有關係。
傳說金花菩薩就出生在今天廣州的惠福路。明朝洪武年間,廣州巡撫的夫人臨盆難產。巡撫大人遍尋廣州名醫,可是大家都束手無策。一天晚上,巡撫大人做了個夢,夢到一個白髮仙翁對他說,只要請到一位金花姑娘,就可以保得母子平安。
巡撫驚醒後,馬上派官差四處尋訪金花姑娘,結果在一尋常街巷裡找到了一名叫“金花”的小姑娘。官差把金花帶到巡撫家,剛剛走到後堂,巡撫夫人就安全產下了嬰兒。巡撫大喜,重賞小金花,而且稱她為“金花娘娘”。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開了。小金花被尊為活菩薩。不少孕婦都找她祈求保佑。婦女謠云:祈子金花,多得白花,三年兩多,離離成果。
後來,金花年事漸長,卻沒人敢和她這個“活菩薩”成親。她終日悶悶不樂,最終投湖自盡了。第二天,她的遺體從湖中浮起,旁邊還浮出一個黃沉香木像,酷似其形。於是,附近的居民將這個木像供奉起來,尊她為“送子娘娘”。“金花普主惠福夫人”,在金花居住處建起了金花廟,又稱惠福祠,這條巷也改名叫惠福巷。1919年,政府擴建馬路,惠福巷遂改名為惠福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