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鎮[重慶市萬州區走馬鎮]

走馬鎮[重慶市萬州區走馬鎮]

走馬鎮系萬州南部邊陲重鎮,曾經是萬州第一兔業大鎮, 東臨萬州區龍駒鎮、羅田鎮,南接湖北利川市建南鎮,西靠石柱縣河嘴鄉,萬州區溪口鄉,北鄰萬州區新田鎮、茨竹鄉。

鄉鎮介紹

走馬鎮位於區境南部,與湖北省利川市樂福店鄉接壤,距區府22公里。省道萬(縣)建(南)公路過境。轄涼風、馬安、冒水、槽溪、白草、石燈、渡河、野鴨、熊家、石告、老屋、穀雨、龍咀、壩梁、杜家、龍台16個村委會及雙流、小河、走馬3個社區。企業有農產品和竹器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薯類。養殖業以生豬、家禽為主。森林資源豐富。

重慶市萬州區走馬鎮 重慶市萬州區走馬鎮

走馬鎮青山綠水,森林面積覆蓋率近50%,境內有萬州區第一、第二大水庫,魚背山水庫和大灘口水庫,兩座大水庫波光瀲灩,成為駟步河畔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天然的氧吧,休閒垂釣的好去處,蘊含著巨大的旅遊開發潛力,全鎮幅員面積180.3平方公里,居萬州第三位,地勢西高東低,以深丘地貌為主,土壤以紅砂土和黃粘土為主,境內最高海拔1230米,最低325米,轄16個村委會,3個社區居委會,148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5100餘人,政府駐地中壩子,距萬州城區34公里,宜(昌)萬(州)鐵路縱貫全境14公里,並建有魚背山火車站,屬亞熱帶溫潤氣候,適宜各種作物生長。

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鎮黨委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提高全鎮綜合生產力,致力於把走馬打造成萬州的生態經濟強鎮。

歷史沿革

萬州區走馬鎮,清代至民國初屬市郭里九甲,1940年置走馬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9548
10232
9316
家庭戶戶數 5807
家庭戶總人口(總) 19520
家庭戶男 10206
家庭戶女 9314
0-14歲(總) 4596
0-14歲男 2456
0-14歲女 2140
15-64歲(總) 13394
15-64歲男 6948
15-64歲女 6446
65歲及以上(總) 1558
65歲及以上男 828
65歲及以上女 73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9161

行政轄區

走馬鎮下轄村:

走馬社區 雙流社區 小河社區 老屋村 石告村 馬安村 渡河村
石燈村 龍咀村 野鴨村 穀雨村 涼風村 冒水村 白草村
杜家村 熊家村 壩梁村 龍台村 槽溪村

學校介紹

國小

走馬國小創建於1913年,校園占地面積7985㎡,校舍建築面積7011㎡。19個教學班,教職工68人,大專以上學歷45人,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校園內古木參天,綠樹掩映、樓台亭閣,鳥語花香,是莘莘學子求學的樂園,是一所聞名遐邇的園林式學校。

走馬國小創建與1913年,現有學生1139人,19個教學班,教職工68人,大專以上學歷45人,教師學歷合格率為100%。校園占地面積7985㎡,校舍建築面積7011㎡。校園內古木參天,綠樹掩映、樓台亭閣,鳥語花香,是莘莘學子求學的樂園,是一所聞名遐邇的園林式學校。 賀龍元帥收編甘占元部的紅色史實,著名作家李傳鋒的蒼勁題詞與新建的文化長廊、“希望之星”雕塑相映成趣,構成了一道靚麗的校園風景,令人嘆為觀止。

學校設施

學校擁有先進的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圖書室、舞蹈室和1100㎡的運動場地。宜人的自然景觀,獨特的人文氛圍,光榮的革命史實,雄厚的師資力量,鑄成了無與倫比的育人環境。

中學

走馬鎮[重慶市萬州區走馬鎮] 走馬鎮[重慶市萬州區走馬鎮]

重慶市萬州區走馬初級中學地處萬州區走馬鎮,接壤湖北,毗鄰鹽井龍洞、烏龍池森林公園、魚背山水庫等風景區。環境優雅,交通便利。2005年為實現辦學的規模化,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了結構化調整。原來的走馬職中和走馬鎮初級中學合併為走馬初級中學,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學校。

走馬初級中學占地23117平方米,建築面積12058平方米,分為兩個教學區。整個校園由教學綜合大樓、教師宿舍樓、學生公寓樓、學生宿舍樓組成。有著較為完善的實驗室、圖書室、多功能電教室、語音室、食堂、會議室等設施。能夠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

學校現有教學班36個,學生2400餘人,教職工130餘人,專任教師114人、其中高級教師3人、區級學科帶頭教師1人、骨幹教師5人,青年教師比率達60%。這裡有著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學校堅持走創新教育之路,為教師的知識更新指引航向。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培養平台的搭建,學校師資得到進一步增強。我校教師獲國家級等級獎1人次、市級等級獎5人次,區級賽課獎10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