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特畫派

赫拉特畫派

赫拉特畫派的風格取自大不里士畫派(Tabriz school)、設拉子畫派(Shiraz school)等多種繪畫傳統。但對其影響最大的則是在14世紀中葉至1400年左右來自蒙古和賈拉伊爾畫派的透視法(perspective)。

簡介

赫拉特畫派 15世紀在帖木兒王朝贊助下,興盛於阿富汗西部赫拉特城的細密畫派。創建人是伊斯蘭教征服者帖木兒之子沙阿•羅赫(Shah Rokh)。但把它發展成重要的繪畫中心,並把波斯和阿富汗藝術家引進宮廷的卻是其子貝遜庫爾•米爾札(Baysunqur Mirza, 1433年卒)。作品通常是在手稿(一般是詩稿)中加插圖,有時作在絲綢上。赫拉特畫派的風格取自大不里士畫派(Tabriz school)、設拉子畫派(Shiraz school)等多種繪畫傳統。但對其影響最大的則是在14世紀中葉至1400年左右來自蒙古和賈拉伊爾畫派透視法(perspective)。在赫拉特畫派細密畫中,整個畫面上呈現出各種重疊的平面,有成群的或單個的人物。互相重疊的人物或風景並列,產生一種前後交錯的效果。該畫派早期的人物形象都有同一風格︰身材瘦長,長頭尖須,姿勢各異,顯得栩栩如生,在任何景象中都表現出在做著某種動作。該派的藝術家善於細節描寫,構思奇特,用色鮮豔而不刺眼,造成許多美妙的層次。後期的赫拉特畫派以 貝赫札德(Behzad)的人物畫像為主,貝赫札德以一種和諧的、想像的和戲劇性的風格描繪人物,而不側重描繪人物的性格。

其他相關領域

波斯細密畫

波斯細密畫是指13-17世紀間在波斯文化影響範圍內流行的手抄本的非宗教插圖。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細密畫被發現於公元前16世紀埃及新王朝法老的陪葬墓中。以後細密畫曾在希臘和羅馬廣泛流行,但倖存下來的實物很少。細密畫一般是以抄本的裝飾畫或插圖為主,其特徵是畫面小,筆法細膩而華麗,題材則以世俗的描繪居多。今日殘留的古老作品,有13、14世紀左右塞爾柱系的巴格達派與蒙古系的蒙古派。前者畫風單純明快,後者則受中國元代畫風的影響。

波斯細密畫追求平面空間視覺享受,充分運用阿拉伯幾何紋飾和植物紋飾,有的還透著中國傳統的山水技法,裝飾性極強。在表現空間手法方面,與中國畫相似,不囿於焦點透視,突出平面的超自然構圖,畫家在圖中隨意發揮想像:蔚藍色的天空、金色花瓣以及工筆細描的程式化的樹木,營造了神話般的氛圍。

在蒙古人入侵的初期,藝術曾一度衰落,但後來又得到一些蒙古王公的大力專贊助。他們不僅向波斯和阿拉伯人介紹了亞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帶來了中國的藝術,特別是那種景物多、線條柔和而又富於幻想的素描。波斯(今伊朗)是蒙古統治的核心地區,從外國藝術中吸收了色調、結構以及個別內容,並取消了官方禁止繪畫的禁令,於是人們開始大膽地描繪各種人物,甚至畫了先知穆罕默德。波斯畫家開闢了新天地,為傳記插圖,創作出了反映蘇非派虔誠活動的、充滿幻想的畫卷。蒙古人當時與中國元朝的蒙古兄弟保持聯繫,也由於這層關係,諸如荷花、牡丹等中國的花卉和中國水墨畫似的輕柔色調以及嘗試把書法帶入繪畫的手法,才首度見於波斯的繪畫當中。由哈桑·巴哈邁尼繪於1331年的《列王紀》插圖,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細密畫中最早的有關《列王紀》的美術作品。

15、16世紀是帖木兒王朝,為波斯細密畫的黃金時期。此一時期的美術作品,著重於裝飾,構圖整齊,井然有序,對細節的描繪尤為重墨,色彩亦華麗多姿。帖木兒畫派在畫面構成方面,有二維空間的前景和後景。前景為人物或動物活動的場所,後景的畫法具裝飾和程式化。套用俯視透視法,注意人物和自然環境與建築背景和諧一體,無視光和影,著色艷亮。即使描摹夜間場面,也用色明朗;透過人物的舉手投足,刻畫有花卉、枝葉、奇樹異木等;建築背景技法程式化,透明如鏡,可見內中情形。極富裝飾性,以植物、幾何紋飾和阿拉伯書法裝點;著色方面,色相豐富,偏愛紅色,還有明快的桔黃色。用淺藍及相近明度和純度的色相描繪天色,有時用金黃色描繪天色,服飾和皇冠的色彩華麗。

赫拉特畫派是15世紀在帖木兒王朝贊助下,興盛於阿富汗西部赫拉特城的細密畫派。其代表人物是比赫禮德(1440-1522年),是波斯藝術發展史上的大師,在15世紀,創立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把波斯細密畫提高到新水平,將中國和拜占庭的藝術因素巧妙地移植於本民族藝術土壤中,重視各種幾何圖形間的平衡與諧調及節奏感,色彩上使用統一色調,豐富典雅,擅用混合色表達內心的感受。多用書法紋飾和植物紋飾,增強畫面的裝飾效果。畫風偏向冷靜自製、人物觀察犀利精細,宛如肖像,表情、服飾、動態刻畫精微、細膩、生動。他是最早在繪畫作品上署名的伊斯蘭畫家之一,也是波斯繪畫發展時期蒙古畫派和帖木兒畫派的集大成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