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生物

Poison Poison Poison

英文名稱

英文名稱:red-tide organisms

生物類別

我國《赤潮監測技術規程》HY/T 069-2005中記錄的赤潮生物分屬藍藻、硅藻、甲藻、著色鞭毛藻、動鞭、綠藻和原生動物等7個門,總計138個種。

影響和危害

一、 赤潮生物的爆發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的影響
赤潮在發生初期,赤潮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水體的環境因素髮生改變,導致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繁殖,嚴重的造成死亡,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由於赤潮生物數量的大爆發,海洋食物鏈關係遭受破壞,最終導致食物網中處於高端的魚、蝦、蟹、貝類產量銳減;另外,赤潮生物分泌的黏液可引起魚、蝦、貝等生物瓣鰓機械性堵塞,造成這些生物窒息而死;赤潮後期,由於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在細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區域性海洋環境嚴重缺氧或者產生硫化氫等有害化學物質,使更多的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二、赤潮生物毒素
一些赤潮生物可以產生毒素,當這些生物被捕食者攝食之後,毒素會在捕食者體內積聚,當人類食用後有可能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多為食用貝類引發,因此通常叫做貝毒)。這些毒素根據中毒後所產生的症狀,分為六大類,分別是:記憶缺失性貝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西加魚毒(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FP)、腹瀉性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神經性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 NSP)、麻痹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和氨代螺旋酸貝類毒Azaspiracid Shellfish Poisoning(AZ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