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的報告

全市農業總產值完成82606萬元,占計畫的103.78%,增長8.2%。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12元,占計畫的103.64%,同比增長9.83%。 (二)經濟強市指標——人均生產總值5895元,增長8.4%。

一、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一年來,在中共赤水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和政協的監督、支持和幫助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省委九屆四次全會以及中央、省、遵義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通過全市三十萬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國民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60826萬元,占計畫的95.8%,同比增長14.7%;財政總收入完成12903萬元(未剔除農業稅),為年初預算的100.08%,同比增長8.4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341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00.04%,同比增長13.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2990萬元,占年計畫的102.2 %,同比增長17.6%。
(一)各項產業和經濟強市建設全面發展。
1、竹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兩竹新造面積12.3萬畝,為計畫任務11萬畝的111.6%,其中耕地造竹完成5.5萬畝,其它造竹6.8萬畝,引進撐綠竹種苗255萬株。完成竹業綜合收入9.2億元,同比增長3.4%,黔北20萬噸竹漿項目已完成投資1.5億元,工程建設順利,。
2、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旅遊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完成投資1383.82萬元,“三區一湖一河”成功出讓,是我市旅遊管理體制重大突破。各景區共接待遊客35萬人次,占計畫的100%,同比增長27.3%;門票收入實現 1011萬元,占計畫的100.1%,同比增長55.5%;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5100萬元,占計畫的100%,同比增長22%。“金三角”旅遊聯盟已開展規劃編制工作。
3、農業穩定,農民增收。全市農業總產值完成82606萬元,占計畫的103.78%,增長8.2%。糧食總產量144911噸,占計畫145080噸的99.88%,比上年增長2.04%,肉類總產量2.8萬噸,增長13.4%,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37.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12元,占計畫的103.64%,同比增長9.83%。
4、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市屬工業總產值完成117376萬元,占計畫的105.39%,同比增長28%;市屬規模工業產值完成38580萬元,占年計畫的122.38%,同比增長47.7%,工業增加值10444萬元,同比增長47.7%;鄉鎮企業營業收入完成27.5億元,占年計畫的102%,同比增長26.96%,完成工業技改投資9600萬元。
5、第三產業發展良好,現代流通業有了新的發展,服務業實體經濟所占比重進一步提高,三產業完成31597萬元,同比增長12.4%。
6、經濟強市和農村小康建設工作與“四在農家”創建工作緊密結合。按照省、遵義市建設小康鄉鎮、小康村和經濟強市目標要求,到目前為此,今年完成小康村建設7個,完成小康鄉鎮建設1個,經濟強市建設14個指標圓滿完成。
(二)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持續保持,經濟自主增長能力不斷提高。
通過積極努力,市政府從計畫部門渠道爭取到國家各類補助資金6301萬元,完成和啟動一批城市基礎設施、農業基礎設施、竹業、交通、教育、衛生、政法等建設項目。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2000萬元,占計畫的102.24%,同比增長25.5%,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個百分點。但年初制定的荷花池綠化、河濱東路等工程項目因資金困難未啟動。
(三)項目庫建設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步伐加快,對外開放繼續擴大。
一是全市已收集、編制儲備項目562個,項目涉及總投資約335億元,項目內容包括工業、農業、旅遊、城市開發、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方面和領域;二是編制完成招商引資指南;三是幫助外來企業組建外來企業協會,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全年累計簽約項目16個,簽約資金9457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5790萬元,同比增長80.56%。其中遵義市外引資13030萬元,占計畫的130.3%,同比增長40.94%。其中大型的招商引資項目有:赤水市十丈洞、四洞溝、燕子岩、香溪湖、赤水河開發經營權出讓項目、赤水境內習水河流域梯級電站開發經營權出讓項目、紅軍大道、河濱西路房地產開發出讓項目及其它服務業、加工業項目,是近年來招商引資項目大、協定投資金額大的一年。
(四)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市高中、國中、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為28.3%,107.7%,99.1%,人口出生率5.59‰,自然增長率2.97‰,計畫生育率95.92%;煙控區覆蓋率達100%,噪聲達標覆蓋率達86.3%,生活垃圾處理率達50%,城市建城區綠化覆蓋率35.4%,森林覆蓋率達68%;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嚴格控制在了4.5%以內。文化廣播事業今年又新建“村村通”模改數60座,廣播電視覆蓋率為7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5%。做好了社保、勞動就業、民政、衛生、體育、殘疾人等社會事業工作。
(五)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已全面啟動。市政府專門聘請了省社科院有關專家對我市進行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現已完成初稿,正在進行工業、農業等專項規劃的前期準備工作。
2004年,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主要指標執行情況正常,國民經濟整體保持了較強的發展勢頭。隨著黔北20萬噸/年竹漿林紙一體化工程、紅軍大道、河濱西路、赤長公路、習水河幹流(赤水境內)小水電開發工程、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重點項目和新宇公司異地技改擴建、鴻銳電治公司技改擴建等項目的建設投產,旅遊業和竹業不斷發展,農村道路交通條件的改善,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必將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二、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安排(草案)
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省、遵義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的發展觀,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擴大內需的方針,緊緊圍繞“兩業一城一市”發展目標,大力實施科教興赤、開放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強市建設和小康建設步伐,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一)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全市生產總值180125萬元,增長12%
——財政總收入13994萬元,增長13%。(已剔除農業稅)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840萬元,增長13%。(已剔除農業稅)
——市屬規模工業總產值44367萬元,增長15%,工業增加值完成11697萬元,增長12%;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5億元,增長25%。
——農業總產值86736萬元,增長5%。
——農民人均純收入2451元,增長6%。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計畫生育率達到96.5%。
——城市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二)經濟強市指標
——人均生產總值5895元,增長8.4%。
——人均財政總收入478元,增長9.7%。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億元,增長13%以上。
——科技三項費用占財政決算支出比重達到0.5%。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高2.5%。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達到“治安模範縣”要求。
——環境保護和建設達到《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良好”以上要求。
(三)小康建設目標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12平方米、36%、38%以上。
——新增小康鄉鎮1個,小康村5個。
——農業人均保灌面積達到0.5畝。
——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9%以上。
——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5%以上,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75%以上。
——行動電話覆蓋94%以上的村。
——“兩基”達標驗收。
——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通村公路率達到75%。
圍繞上述主要目標,2005年我們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兩業”為基礎,項目拉動為支撐,加快推進我市“兩業、一城、一市”步伐,確保經濟強市和小康建設目標的實現。
1、竹產業:配合20萬噸紙漿廠建設,抓好竹基地建設,完成耕地造竹5萬畝,荒山造竹2萬畝,低產林改造2萬畝,培育豐產竹1萬畝,推廣撐綠竹100萬株,兌現拖欠林農錢糧,積極協助紙漿廠抓好天台、旺隆、長沙三個中心料場建設。同時要加大竹產品的精深綜合開發力度,推進竹產品的最佳化升級,力爭今年竹業綜合收入達到9.5億元以上。
2、旅遊業:一是實施好第三期旅遊國債項目;二是繼續做好國債旅遊基礎設施項目的申報工作,積極爭取紅色旅遊和世行貸款旅遊建設項目,力爭在2005年啟動“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復興風溪口紅軍渡”、“丙安紅一軍團部紀念館”、“天台黃皮洞戰鬥遺址”四個全國“紅色旅遊”工程項目建設以及航空旅遊;三是為已在我市投資的張家界百龍天梯公司搞好協調服務,努力促進百龍公司實現投資600萬元;完成張家灣遊客接待中心和燕子岩景區、十丈洞景區、四洞溝景區等配套工程建設;四是抓住旅遊“金三角” 規劃,進一步加強與川渝的旅遊合作;五是加強旅遊產品開發和旅遊娛樂項目開發工作。力爭2005年實現旅遊人數50萬人次,門票收入1500萬元以上,綜合收入2.1億元以上。
3、城市及交通基礎設施:一是以山水園林城市建設為主題,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目標,拉通紅軍大道、河濱西路主幹道,完成人民南北路改造、香樟林公園綠化和文化館建設,搞好東正街改造工程,力爭完成70%以上工程量,借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項目之機,全面進行旅遊城市包裝建設,力爭啟動青少年活動中心、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心、影劇院、河濱東路、赤水大道建設工程;二是積極抓好小城鎮建設及大同、丙安古鎮和赤水古城牆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力爭完成新增城鎮住房面積20萬平方米,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三是著力改善城鄉交通環境,搶抓國家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赤長路、長途旅遊汽車站、天台經旺隆至鴨嶺灘、官渡至石堡通鄉油路改造、赤水大橋維修加固、150公里通村及竹基地公路網路。力爭萬有號至鏈魚溪外環公路開工建設,積極做好兩河口至古藺黃金鄉縣際公路改造、遵義經赤水至瀘州高等級公路項目、赤水二橋、復興大橋、丙安大橋、葫市大橋、石筍大橋、箭灘大橋、鄉鎮汽車站場的立項報批工作。
4、全力推進經濟強市和小康建設進程。從我市的資源優勢出發,以竹產業和旅遊業為發展重點,積極對應對接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全力招商引資,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利用信貸資金和吸納民間資本,鼓勵信貸消費,多種形式拉動經濟成長,完成經濟強市和小康建設目標任務。
(二)多渠道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確保糧食安全。一是繼續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以工代賑、水利設施、財政等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加大對我市農業的投入,重點爭取實施水利設施、坡改梯工程、病險水庫治理、渴望工程、人飲工程、沼氣池能源建設、易地扶貧項目、以工代賑項目、鎮鄉辦及村級衛生服務室站項目、鄉鎮辦及村級計生服務站室、農(城)網改造等項目,重視農資市場綜合整治,確保廣大農民用上放心的農資商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變農村面貌;二是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的普及力度,新品種科技示範,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抓好“竹、畜、藥、果”四大產業,增加對農業產業化建設的資金投入,科技投入,加快畜禽改良品種,採取綜合措施,千方百計使農民增糧增收。2005年規化解決農村6000人飲水困難,建設沼氣池1000口,衛生廁所4300所,貧困人口脫貧2500人,建設小康鄉鎮1個,小康村5個,確保農業總產值,糧食總產量,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預期目標。
(三)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速工業發展,夯實經濟強市基礎。一是要抓好黔北20萬噸/年竹漿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加快工程建設步伐;二是要抓好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重點完成新宇公司異地技改項目二期建設工程,啟動貴福酒業公司和赤水老窖酒廠的異地技改、赤水市休閒旅遊公司臘肉系列食品加工的擴廠技改、赤水煤礦的配套設施建設;三是從我市資源出發,新上一批竹產品加工、旅遊紀念品、小水電開發等項目;四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和項目加大對鄉鎮企業的扶持力度;五是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有條件企業的改革步伐,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加強管理,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提高市場競爭力;六是完善領導掛幫重點企業制度,做好對企業的服務工作,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著力解決企業用電及發展中遇到的其它問題。確保市屬工業總產值,市屬規模工業產值增長目標的實現。
(四)發展第三產業,擴大就業。
要堅持把發展服務業作為增加有效供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擴大就業和促進消費的重要突破口。一是積極開展就業培訓,轉變就業觀念;二是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公共服務業、連鎖經營、網上購物、物流配送等新的服務業,增加就業崗位。
(五)進一步增強開放意識,改善投資軟環境,擴大招商引資,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拉動經濟成長。一是著力治理和改善投資環境,切實加強行風建設,嚴肅查處破壞招商引資環境的單位和個人,切實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二是加強對落戶赤水的外來投資企業的跟蹤服務,完善外來企業聯合會議制度,及時解決外商投訴問題;三是努力構建“重法制、講信譽、高效率、服務優”的投資環境;四是強化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層層落實招商引資任務,市政府各經濟部門和鄉鎮辦事處與市政府簽訂責任狀,確保招商引資任務的完成;五是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制定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切實兌現承諾,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引進資金的積極性;六是充分利用儲備項目,全力向上爭取交通、旅遊、公共衛生體系、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及退耕還林、公檢法司、產業結構調整等項目,向外招商引資以及充分調動和利用民間資本,多渠道融資,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力爭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億元,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
(六)著力抓好財貿工作,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一是建設新的項目,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以及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拉動經濟發展,積極培養新財源,確保財政增收;二是鞏固現有財源,努力為20萬噸竹漿廠、河濱西路開發、紅軍大道開發、習水河小水電開發、工業企業技改等重大項目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在服務中強化征管,確保財政收入增長13%以上;三是強化稅收征管,全面實施部門預算,抓好國庫集中收付工作,完善政府採購,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增強財政調控能力;四是進一步加強金融改革和信用建設,完善消費信貸、農村小額扶貧信貸,積極為中小型企業發展提供貸款支持,實現對經濟的拉動;四是繁榮城鄉商貿市場,豐富城鄉居民生活,鼓勵消費。
(七)堅持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切實加強計畫生育、文化廣播電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民政、體育、殘疾人、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工作,推進社會協調發展。重點抓好: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危改工程項目建設,完成長期中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和市中一小、二小改擴建設工程,加強學校遠程教育網路建設,鞏固“兩基”成果,擴大普高招生,大力發展民辦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二是繼續貫徹“三為主”方針,全面推進“三結合”,實施好“三優五期”工程,使我市計生工作爭創全國計生先進縣(市)。三是深化城鄉醫療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完成傳染病區和13個鄉鎮衛生院(所)改擴建項目,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四是加強文化廣播電視基礎工作,完成文化館建設,認真實施好村村通廣播電視,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五是進一步培養和規範勞動力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搞好轉崗培訓,拓寬就業渠道,把城鎮登記失業率嚴格控制在4.5%以內。六是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失業保障、養老保障、困難民眾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八)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保持社會穩定。一是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意識,切實推進依法治市,以德治市進程。自覺接受人大常委會和政協的監督,建立健全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追究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進民主政治健康發展。二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鞏固綜治“創模”成果,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政治穩定。
(九)不斷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促進赤水經濟發展
發展是興赤富民的第一要務,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我們要不斷地推進政府各職能部門把管理經濟的職能轉變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不斷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進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農村經濟體制、市場體系建設、財政管理體制及投資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斷改進服務和加強管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促進我市經濟的全面發展。
各位代表,我們將在中共赤水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為加快推進小康社會建設而努力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