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尊公主

赤尊公主

尺尊公主,早期史料無記載,較晚出現的神話宗教書籍中記錄為(梵文名:Bhrikuti Devi、藏文:威利:Bal-mo-bza'Khri-btsun)“拜木薩尺尊”,意為“來自尼婆羅的女神尺尊”。?-649年,又譯為作墀尊公主、赤尊公主、赤真公主、赤貞公主,或按梵文譯為波利庫姬、布里庫提、毗俱胝。吐蕃神話傳說中的尼婆羅(吐蕃的附屬國,在現在的尼泊爾境內的一個古國)公主,遠嫁吐蕃贊普松贊乾布。

生平

赤尊公主出身尼泊爾塔庫里王朝,父親名為鴦輸伐摩。當7世紀中期松贊乾布統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奴隸制政權以後,國勢強盛,
赤尊公主
赤尊公主
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鴦輸伐摩王為了求取邊境和平,於貞觀15年(641年),將他的女兒遠嫁至西藏。也有人說松贊乾布之所以要迎娶赤尊公主為妃,是為了加強與泥婆羅的友好關係,從而起到鞏固吐蕃和印度半島的宗教聯繫的作用。赤尊公主在入蕃時帶來一些工匠,還帶來一尊釋迦牟尼8歲等的佛像。根據史料記載,赤尊公主曾邀請文成公主共同建造寺廟,於是就有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大昭寺主神殿供奉著赤尊公主帶來的佛像,小昭寺供奉著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因為瘟疫流行,據說松贊乾布與赤尊公主在西元649年過世,松贊乾布死後,成為一道光芒,進入大昭寺的木製佛像之中。松贊乾布病逝之後,在文成公主的安排下,兩座佛寺互換釋迦牟尼佛像。

傳說

西藏人尊奉赤尊公主與文成公主,相傳觀世音菩薩因為見到西藏人民的痛苦,流下兩滴眼淚,成為了度母,化身為兩位公主,至西藏來解除人民的苦難:其中綠度母變身為赤尊公主,而文成公主為白度母的化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