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里斯國

賽里斯國

賽里斯國位於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中國和歐洲地中海國家,分別代表著東西方文化。它們之間隔著遼闊的歐亞內陸地區,也就是現在中國西北部新疆以西的中亞地區。

賽里斯國

【中西方文化交流】

漫長的中西交通從很早的歷史時期就已開始。絲綢作為中國的國寶,在殷周時期已相當發達,並為周邊民族所喜愛。在歐亞文明圈外散居著無固定住所的草原遊牧民族,他們充當了兩種文明的傳播者,促進了地處歐亞大陸東西兩端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中國絲綢傳入西方,首先是從繞行裏海黑海,直達地中海的北方草原之路開始的。
從史料上看,出訪西方國家的第一位中國元首,可能是公元前十世紀的西周首領周穆公。當時他從中原出發,驅車西遊到西北,抵達中亞的一些氏族部落,以絲綢作為國禮,贈送給所出訪的國家。這大概是絲綢西傳最早的歷史。
直至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張騫出使西域,才開通了從新疆通往西亞的綠洲絲路,這條人們通常意義所指的絲綢之路,晚於草原絲路達幾個世紀之久。
公元前八世紀,希臘出現所謂的“大移民”運動,也就是由古代農業性移民轉到商業殖民。其中一支向北越過赫勒斯滂,深入整個黑海沿岸。這些古希臘人與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貿易頻繁,斯基泰人除以穀物、羊毛和奴隸為交易貸物外,還轉銷來自遙遠東方的貨物。在著名的《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寫道:“從門閾直到內室,椅子上放著柔軟的綺羅。”這些絲綢很可能就是與斯基泰人交換得來的。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

希臘人雖然很早就已開始使用絲綢,並稱中國為“賽里斯國”(Seres,即產絲之國),但由於遠隔重洋,路途遙遠,不了解中國的蠶絲生產,他們對這種神奇絲的來源一無所知。於是,西方人添附了中亞民族關於絲綢的離奇神話,憑籍他們的想像,對遙遠的“賽里斯國”和絲綢的來源作出了各種各樣十分荒誕的猜測,從而也產生了對蠶絲的各種誤解。
公元前五世紀的希臘人認為,賽里斯人“身體高大近二十英尺,過於常人,紅髮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二百歲。”有學者認為這裡所指的賽里斯人可能是指中亞以東的民族,即現在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也是絲綢貿易的中間商,並不是指中國漢族。

【西方人眼中的絲綢】

 
公元一世紀,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在其《博物志》中提到“賽里斯國”,稱該國“林中產絲,聞名世界。絲生於樹上,取下濕一濕,即可梳理成絲。”可見當時的歐洲人認為絲是從樹上來的。
希臘一位名叫波金尼阿斯的地理學家,則做出了更加離奇的推測:賽里斯人所用織綢緞之絲,來自一種名為塞兒的小蟲。此蟲的大小約兩倍於甲蟲,吐絲時如樹下結網的蜘蛛。蜘蛛八足,該蟲也有八足。賽里斯人於冬夏兩季建房舍蓄養該蟲,並用該蟲所吐細絲纏繞其足。先以稷養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蘆飼養。青蘆為此蟲最愛,蟲因食之過量,血多身裂而死,體內即為絲。”這種愛吃青蘆的“大甲蟲”是公元二世紀西方人對蠶的一種想像。
到了公元四世紀,希臘人又想出了一種會產絲的“羊毛樹”:林中有羊,有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細絲線,半似羊毛纖維,半似粘質之絲。
大約在公元六世紀,幾個印度僧人把中國蠶種藏於行路杖中,從中國西部走私到東羅馬拜占庭,此後,歐洲有了蠶絲業。這時他們才搞清楚“產絲者乃一種蟲也。絲從口中天然吐出,不須人力。蟲以桑葉養之。”公元六世紀之後,“賽里斯”這一稱呼也逐漸消失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