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門

簡介

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的溫州“購房門”有關責任人吳權書等3人2009年11月12日被判處刑罰。瑞安市法院以濫用職權罪判處原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黨委書記、副指揮吳權書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舊城改建指揮部下屬的原溫州房地產聯合開發有限公司經理林國權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原溫州房地產聯合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經營科科長鄭小蒙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
2009年3月23日,一個出其不意的網路曝光,一夜之間把溫州“購房門”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些官員和“關係戶”利用特權和關係網,以8000元/平方米的“暫定價”從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購到剩餘安置房中的好樓盤、好樓層、好朝向的“三好房”,頓時成為眾矢之的。
經相關部門調查,認定舊城改建指揮部的主要問題是“兩個擅自”:擅自確定預售價、擅自銷售143套安置房。由此,溫州市作出了“補差價”的決定。吳權書、林國權、鄭小蒙等責任人分別被市紀委及司法機關立案審查,依法判決。

溫州再上演官員“購房門”

2010年3月13日晚,在溫州某論壇上,一個網帖將“房子”和“官員腐敗”聯繫在一起,立即引發熱議,發帖不到24小時,點擊數就達萬餘人次,跟帖200多個。2009年3月,當地曾曝出官員“購房門事件”。對於這個最新的帖子,網友驚呼:“又一‘購房門’。”網帖里談及的樓盤“金賭城”,被指實際影射的就是溫州市區“京都城”樓盤。帖子裡稱,“金賭城”讓溫州地產關聯部門建設局、房管局等領導從中低價拿房、轉賣套利,並用隱晦的手法羅列相關領導的職位及姓氏,同時,帖子還大量描述了房地產中的潛規則。 溫州一樓盤被曝領導低價拿房,官員名單公布 發帖人稱,關係戶購房的“檔案”及其“內幕”都是從房地產開發公司某高管處獲得的。

記者調查

售樓處稱不認識任何官員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被影射的溫州京都城房開公司。 在2009年,“京都城”是溫州最有人氣的樓盤之一。去年11月份,開盤價每平方米2萬多元。 分管銷售的葉姓副總經理表示,他還不知道該網帖,他們房子的銷售是公開的,20%的自留房源也是按有關規定來的,基本上都是由公司股東或股東朋友“拿”走,價格與公開銷售的價格是一樣的。 但是對於被“拿”走的自留房具體去向,葉副總經理說:“這就不清楚了。”當記者把列印出來的網帖向他核實時,他說:“這些官員,我一個都不認識。”

追蹤

發帖人身份“神秘” 上午10點30分,記者聯繫上了報導該事件的《青年時報》記者吳行妙。吳行妙分析,從行文來看,發帖人很高明,該網帖寫得極有“藝術”,但網帖的內容是否真實,還有待有關部門的調查。 吳行妙說,帖子中一些名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所指。如“金賭城”指的就是“京都城”,“甌天區”指的是“甌海區”。 而名單中羅列出來的領導職位及其姓氏大多數都與這些被影射的職能部門官員相一致。 當地房管局正在開會研究 上午,《法制晚報》記者致電溫州市京都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接線人員表示,已經知道網上有關帖子,但對帖子內容不是很清楚。該工作人員承認,位於甌海區的樓盤是京都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項目,但目前已經獨立。 隨後記者聯繫了甌海區房管局,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這件事徐主任比較了解,但記者撥打徐主任辦公電話,一直處於忙音狀態。 辦公室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房管局相關領導已經知道了帖子的事情。“領導現在比較忙,上午專門開會在研究。”該工作人員說,她會轉告徐主任稍後和記者聯繫,但截至記者發稿,徐主任未與記者取得聯繫。

溫州官方回應“購房門”

2010年03月16日上午,溫州市委宣傳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對網路上反映的“京都城”購房關係戶名單問題進行回應,稱初查結果表明,網路反映的情況與事實嚴重不符。 未發現價格優惠問
據新聞發布會介紹,經市有關部門對網路反映的32名“購房關係戶”進行初步核查,其中29人未購買“京都城”的商品房,另3人各幫其親友購買了一套房子,未發現價格上的優惠問題。
據悉,“京都城”目前已銷售商品房1333套,其中:第一期345套,自留52套,平均售價為22000元/平方米;第二期635套,自留108套,平均售價為24000元/平方米;第三期353套,自留72套,平均售價為28000元/平方米。
發布會上介紹,自留房面積符合市房管局規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自留房源不得超過開盤樓盤總套數或總建築面積的20%。

存在政策漏洞

記者從溫州市紀委得到證實,紀委信訪室已於2010年03月16日開始介入調查。
有官員跟記者分析,引起“溫州購房門”風波的“罪魁禍首”是政策漏洞:20%的自留房規定。2009年溫州市平均房價每平方米達27000餘元,因此自留房政策的存在尤為引人注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