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子峪村

賢子峪村

平陰鎮賢子峪村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城東南5公里處,今為平陰鎮東蠻子村一個自然村。明朝年間,得名“賢子峪”。又因地處泰山以西,周圍小山多是泰山余脈,因此書院因此又名岱西書院,村又名岱西村。賢子峪是中國北方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村落,現村內三泉庵、觀音堂、伏魔殿、民居等一應俱全,能基本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

基本信息

歷史

賢子峪,又名函山峪、岱西村。明朝年間,貢生張宗旭因厭倦官場黑暗,又趕上戰爭、瘟疫,便攜家眷來此隱居,並創辦函山書院,培養了很多文人賢士,得名“賢子峪”。

又因地處泰山以西,周圍小山多是泰山余脈,因此書院因此又名岱西書院,村又名岱西村。明代中期,賢子峪發展到鼎盛時期。而獨特的地理位置,也讓賢子峪屢次避開兵患戰禍,成為中國北方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村落之一。

古村落

賢子峪村賢子峪村
賢子峪是我國北方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村落,現村內三泉庵、觀音堂、伏魔殿、民居等一應俱全,能基本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村內石板路拾階而上,路邊房子、院牆、門樓、小佛龕等全是石頭累砌。這些石砌建築看起來搖搖欲墜。有些院落雖已坍塌,但大門或牆壁上的精美圖案仍依稀可辨。半山腰處遺有較完整的一處院落。

大門口基石尚在,院內雜草叢生,房頂塌落,石砌牆壁。院西北角有一間保存完整的石屋,牆壁上有燻黑的痕跡

西南角處有一間更小的石屋,屋門低矮,沒有窗戶,應是堆放雜物的。院子正北面是殘存的房屋地基,房子是鑿山而建,今被鑿的岩石依舊整齊、光滑。

景點

賢子峪村賢子峪村
三泉庵位於賢子峪東側的半山腰處,是當年學子們讀書的地方。三泉庵坐北朝南,門前兩側各有一隻石獅。庵內正殿為觀音堂,東側有伏魔殿。今建築已破敗不堪,大院近坍塌。觀音堂尚在,坐北朝南,東西三間,平頂硬山,前抱廈,房頂四周有女牆,前有兩根八棱石柱,石柱上的浮雕花卉圖案清晰可見,覆蓮坐柱基上,圖案非常精美。堂頂幾進坍塌,古老的木門已被坍塌的碎石擋死。堂前七級石階上落滿了枯葉和草種,但依舊能看出光滑平整的石階。觀音堂東側為“伏魔殿”,長寬各4米,正方形,石結構,攢尖疊石頂。

門楣朝西,上有篆書斜刀陰刻“伏魔三泉庵殿”3字。殿內頂端有渦鏇雕刻圖案。庵內有重修觀音堂石碑4座。其中有《重修觀音堂記》的碑文,記敘了當年山村廟宇的迷人景色。在庵東北石崖上,有摩崖石刻,上有“尋花繞寺”幾個大字。據稱,當年村北半山腰上植有桃樹和杏樹,春季桃、杏花在三泉庵四周盛開。三泉庵下一座宅院內,有一株500年的皂角樹,主幹直徑在1米半左右,枝繁葉茂,被稱為鎮宅之寶。

現狀

2000年之後,很多導演和影視劇組來到這個保存完整的明代小村,拍攝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影視作品——《一個和八個》、《鄉戀》等。

對於已經沉寂的賢子峪來說,這無疑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涅槃重生:拍攝影視作品,讓村裡的老屋得到了修繕,而影視作品面世之後,又吸引來了大批的遊客,從而帶動了當地的經濟和名氣,而這樣的名氣又讓賢子峪再次進入到影視劇組的視線。

毫無疑問,古村落的保護,不僅僅只是一味的投資維修,如何開發傳統村落,從而帶動經濟繼而繼續保護傳統村落,是一個有趣的話題。賢子峪,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