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盜

zéi dào ㄗㄟˊ ㄉㄠˋ
賊盜(賊盜) 
(1).指偷竊、劫奪財物的人。《管子·七法》:“奸民傷俗教,賊盜傷國眾。” 尹知章 註:“盜賊之人,常欲損敗於物也。” 晉 張載 《七哀詩》:“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 清 閻爾梅 《萬佛閣募緣疏》:“百姓婦女,市兒賊盜,轉相煽惑,奸藏禍深。”
(2).謂偷竊、劫奪財物。《隋書·西域傳·漕國》:“國法嚴整,殺人及賊盜皆死。” 元 關漢卿 《緋衣夢》第三折:“你既管著風火賊盜,有 李慶安 人命公事,你怎生不捉拿?”《紅樓夢》第七三回:“賊盜事小,倘有別事,略沾帶些,關係非小!這事豈可輕恕?”
(3).指陰謀禍亂。《春秋·桓公十五年》“ 鄭伯突 出奔 蔡 ” 晉 杜預 註:“ 突 既篡立,權不足以自固,又不能倚任 祭仲 ,反與小臣造賊盜之計,故以自奔為文罪之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