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輔

毀於戰火的保州(今保定)復建後,賈輔在其府第建藏書樓,名為萬卷樓。 居五年,為守帥張柔、賈輔所知,延為上客”。 賈輔,字元德,祁州蒲陰人。

三國歷史人物

賈輔,曾參與滅。在蜀與叛臣鍾會以言抗衡,進為鄉侯。
鍾會帶兵滅蜀漢後,想割據蜀地以自立。鍾會召集將臣,並告訴這些人自己的奸謀,實際上鍾會是想讓這些將臣表態並跟著他一起造反。眾人都沒有想到鍾會能來這一套,大家都很驚慌害怕。當時相國左司馬夏侯和、騎士曹屬朱撫時使在成都,中領軍司馬賈輔、郎中羊琇各參會軍事。夏侯和、羊琇、朱撫都義節凌然,拒絕鍾會的凶言,他們不顧安危詞指正烈。
賈輔對散將王選說:“鍾會奸逆凶暴,想把所有不順眼的將士都殺了”,賈輔又說:“相國已經率了三十萬大軍西行討伐鍾會”,賈輔是想以言語讓別人明白形勢,進而感激眾心不讓他們失望、泄氣。王選出營,把賈輔的話宣讀給了諸軍,遂使將士益懷奮勵。宜加顯寵,以彰忠義。事後朝廷晉賈輔鄉侯。

元代歷史人物

人物簡介

賈輔(1191~1254)
元代名臣、名將、藏書家。字元德。祁州蒲陰(今河北安國)人。仕金為蒲陰縣令,升祁州刺史。入元後,遷鎮國上將軍。屬於張柔麾下,任副元帥,廣徵南北,所向披靡。賈輔率領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今保定),1236年賈輔又建成萬卷樓,在蒙古入主中原的情況下為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立下功勞。

文化建設

征戰之餘,蒐集了不少圖籍秘錄,藏書不下數萬卷。於太宗八年(1236)在保定府內,建有藏書樓為“萬卷樓”,堪稱元代藏書最多最豐富之地。聘請學者郝經,到其府上“萬卷樓”中的“中和堂”執教數年,學者郝經在《陵川文集》中載有《萬卷樓記》一篇:“萬卷樓順天賈侯藏書之所也。故南北之書皆入侯府不啻萬卷焉。始儲於室,室則盈;儲於堂,堂則溢,作樓藏之”。“而為之第別而為九,六經則居於上上,尊經也,傳注則居上中,諸子則居上下;歷代史居中上,雜傳居中中,諸儒史論居中下,先正文集及諸著述居上下,百家眾流、陰陽圖籍、山經地誌、方技術數則居下中,法書名畫則居下下”。“私家之藏,幾逾秘監,故賈侯之書甲天下”。郝經讀盡其所藏之書,成為元代的著名學者之一。賈輔所建的“萬卷樓”和賈氏原藏萬卷之書,雖經多年戰亂,藏書幾聚幾散,為後來“蓮池書院”的成立提供了基礎。
“萬卷樓在府治南(即在今蓮花池內),元帥賈輔建,以經傳子史百家法書名畫為九等,置其上,又邀致郝經築堂樓側以居之,經有記。”這就說明了萬卷樓的建造典籍內容和管理情況。賈輔,金元之際蒲陰(今河北安國)人。起初,擔任祁州(治所在蒲陰)刺史,後率眾歸順蒙古忽必烈,深受河北東西等路都元帥張柔重用,為其副帥,在祁州行使元帥府事。毀於戰火的保州(今保定)復建後,賈輔在其府第建藏書樓,名為萬卷樓。萬卷樓建築設計十分精良,竟能經歷1289年那場強烈大地震而無毀。《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上說:“元的武臣也多有藏書,”且舉張柔、賈輔為證,並且兩家藏書絕非秘而不宣,而是為人所用。大詩人元好問為不使“一代之跡泯而不傳”,聞知《金國實錄》在張柔家,就遠道趕來,長住保州,一面勤奮閱讀,採摭所聞,留下百餘萬字記錄,後《金史》纂修多本於此;一面寫下了《順天府建設記》等,成為研究保定城建史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獻。
保定古代藏書樓主要為官府所設,宋代以後私家藏書樓迅速發展。此外,寺觀和書院藏書也很普遍。但對保存古代文化典籍起了一定作用。保定圖書館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果追溯藏書史,則可由元初(1236年)張柔、賈輔在蓮池建立的。至今已有750餘年的歷史了。
1227年,蒙古行軍千戶保州等處都元帥張柔在廢墟上重建了保州。張柔和他的副帥賈輔“二家藏書皆萬卷”。1232年,奉調伐金,隨速不台圍汴京(今河南開封)。汴京守將降,張柔獨至史館運走《金實錄》和秘府醫書;又訪耆舊望族,護送北歸。1234年正月,從塔察兒攻克蔡州,金亡於戰俘中遇狀元王鶚,將他接回保州禮養。1236年,賈輔便在雪香園(今蓮池)北鄰,他的宅第里建起了萬卷樓,珍藏其從各地收集的遺書。 
家境貧寒的郝經,從陵川(今山西陵川縣)徒居順天(今保定市),“晝則負薪米為養,夜則讀書。居五年,為守帥張柔、賈輔所知,延為上客”。郝經,元代文學家,字伯常,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冶市)人。金亡後,移居順天(冶所在今河北保定市市區舊城),被守帥張柔、賈輔所賞識,宴請為上賓,曾為賈輔的藏書樓作《萬卷樓記》。兩家藏書為他所博覽。元代學者郝經撰寫《萬卷樓記》對萬卷樓有詳明記載。這裡是賈輔的藏經之所,賈輔愛書,“故南北之書皆入侯府,不啻數萬卷焉,始儲於室,室則盈;儲於堂,堂則溢。乃作樓藏之。樓既成,盡以卷帙置其上,而為之第,別而為九”。九類分上、中、下三種,上上為經書,上中為後傳,上下為諸子;中上為史,中中為雜傳紀,中下為諸侯史話;下上為先正,集及諸侯著述,下中為百家眾流、陰陽圖籍、山經地誌、方史數術,下下則是法書名畫。郝經曾盛讚“賈侯之書甲天下”。樓成後在樓側築“中和堂”一座,聘著名學者郝經來此居住、閱覽、講經。
郝經曾以優美的文筆寫下了千百年來讓人嚮往、追求的一段文字:“茂樹蔥鬱,異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風嘎然,迥不知暑。澄瀾蕩漾,簾戶疏越,魚泳而鳥翔,雖城市囂囂而得三湘七澤之樂,可謂勝地也。”美哉至甚。郝經曾在古蓮花池居住過,所以,它描寫的正是保定的古蓮花池。萬卷樓建成於南宋端平三年,即1236年。郝經來到中和堂是南宋淳佑三年,即1243年。撰寫《萬卷樓記》為淳佑四年,即1244年。從見諸正史的片斷記載中,已足見金末元初保定圖書事業對華北地區文化的傳播,人才的培養所起到的作用。今天的保定圖書館就是由金末元初的萬卷樓演變而來的,可以說,保定的圖書事業是和古城重建幾乎同時起步的。(趙鵬)
史書記載
賈輔,字元德,祁州蒲陰人。金貞祐初,領鄉兵,以功授蒲陰尉。尋擢為令。時土豪王知領祁州,貪婪為民害,州人逐之,推輔為刺史,行台即授輔宣武將軍、祁州刺史。輔保境息民,眾安之。遷濬州防禦使,仍知祁州,武仙守真定,潛兵襲之,輔挺身來降,詔以輔為萬戶張柔之副,仍領祁州事。柔開都元帥府於滿城,輔行元帥事於祁,號南府。從柔定山東,屬戰有功,遷左副元帥。柔開府於保州,復以輔副之。柔將兵在外,輔居守,事無巨細,一決於輔。輔蒞泣政嚴明,千里之外肅然。金亡,有朝士五十餘人流徙境內,輔厚為資給,由是士論歸之。丞相耶律楚材遺書稱美,且贈以詩,奏輔兼行台事。輔力辭,乃以其子文備為千戶,佩金符,以輔商處行台事,領順天等路如故,亦佩金符。憲宗四年,入勤和林,帝欲以政事御之,已輔疾甚,是年卒,年六十三。帝聞,驚悼曰:“吾方欲用之,天遽奪去耶!”賻廄馬五匹,俾輿歸以葬。六子,文備最知名。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六十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