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雁江區

資陽雁江區

雁江區地處“天府之國”四川盆地腹心淺丘,面積16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3萬,城區非農人口20萬。郵政編碼641300。區人民政府駐政府西路。另有廣西省南寧市隆安縣雁江鎮。

基本概況

雁江區地處“天府之國”四川盆地腹心淺丘,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面積16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8萬,城區非農人口40餘萬。郵政編碼641300。區人民政府駐政府西路。這裡是天府糧倉,這裡是魚米之鄉,這裡是綠色海洋。

位於古今要道——成渝交通幹線上的雁江區,屬成都經濟發展圈。成渝公路,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與資資(中)路,資樂(至)路,資仁(壽)路構成放射狀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公路、鐵路、沱江水運編織出交通運輸寬頻,使雁城資陽保持著川中地區物資集散的要衝地位。這裡人居環境優美,教育,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完善,是“西部車城、節能之都、綠色資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目前,全區90%的鎮鄉通水泥路,山鄉民宅,掩映在淺丘綠色之中。

行政區劃

2005年1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37號)批准,同意資陽市雁江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具體批覆如下:(1)將松濤鎮所屬的小堰、二堰、石廠、前進、順河、燕山、周祠、石梯、雁家、進仕、新堰、雙槐、河心、花椒、響水15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雁江鎮管轄。雁江鎮人民政府駐地由水巷子遷至劉家灣。(2)調整後的松濤鎮管轄紅岩、桐子、杜家橋、柏樹、同合、鹽井溪、團寶、金灘、書台、長壽、歇馬、溜馬、五顯、高岩、宰山、馬兵、八愣、侯家坪等18個村和侯家坪社區、紅岩子社區。鎮人民政府駐地由鳳嶺路遷至侯家坪。(3)將雁江鎮所屬的城北、蓮花、資溪3個村和雁中、雁北、向陽、觀音閣、火車站、海川、雙龍井、九眼橋、河堰嘴、三賢祠、愛國、橋亭子、八角井、鴻豐、黃泥井、九曲河、桂花井、師園、雁南、南駿、西門橋21個社區和松濤鎮所屬的獅子山社區、槐樹村的行政區域劃出,同中國南車集團資陽機車廠合併設立蓮花、三賢祠、資溪、獅子山4個街道辦事處。

雁江區下轄:

街道辦:蓮花,資溪,三賢祠,獅子山

鎮:雁江鎮 松濤鎮 寶台鎮 臨江鎮 保和鎮 老君鎮 中和鎮 丹山鎮 小院鎮 堪嘉鎮 伍隍鎮 石嶺鎮 東峰鎮 南津鎮 忠義鎮 豐裕鎮 碑記鎮 迎接鎮 祥符鎮

鄉:新場鄉 回龍鄉 清水鄉

雁江地形

雁江區是典型的四川盆地紅岩丘陵區。丘陵多為渾圓形或長條狀、桌狀的淺丘和中丘,崗丘雜陳,連綿起伏,山脊走向明顯,溝沖縱橫曲折,谷坡平緩,覆蓋紫色砂頁岩互層。境內沱江及其支流兩岸,小平壩變化坐落其間。

縣境內地勢起伏不大,海拔在390米——46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40——90米左右。最高點是回龍鄉老鴉山,海拔544米,最低點是銅鐘鄉羅家壩河邊,海拔316.8米,最大高差227.2米。縣境西、西北、東和東北部較高,向中央逐漸降低,並向東南傾斜,沱江及其部分支流均向東南流入資中境內。

雁江水文

雁江區境內有沱江、花溪谷、蒙溪、九曲河、清水河等一江七河十八溪流灌全境,老鷹湖、鯉魚湖等大小人工湖泊星羅棋布。

雁江氣候

雁江區氣候溫和,冬暖春早,夏無酷署,年平均氣溫17.3攝氏度,年均日照1233小時,年均降雨量965.8毫米,年均無霜期303天。

自然資源

雁江區物華天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物產豐富,是國家和省糧食、花生、海椒、柑桔及瘦肉型商品豬出口基地;地勢起伏不大,海拔在390—460米之間,崗丘雜陳,連綿起伏,沱江縱貫全境,是發展現代農業(蔬菜、經濟林木、中藥材、花卉)的理想基地。

人文景觀

“蜀人原鄉,天府雁江”,雁江區是“資陽人”的故鄉。早在35000多年前,一群勤勞勇敢的“巴蜀新人”就在此開創了偉大的“資陽文明”。1951年修建成渝鐵路時,在城區九曲河一號橋墩發掘出土了人類早期頭骨化石“資陽人”,與“北京人”,“山頂洞人”齊名,享譽世界。

雁江區的前身是資陽縣,漢武帝建元6年置縣,已有2139年的歷史了。由於資陽城處在資水,就是現在的沱江北面,所以叫資陽。沱江生態完美,金雁常住,因而,江稱雁江,城叫雁城。

建置兩千多年的資陽縣,2000年由於地級資陽市的建立而改名雁江區,新興資陽市的建立,讓古老雁城煥發出現代勃勃生機,成為沱江上的一顆明珠。

這條古老而寬闊的沱江,上承鴨子河,開啟“三星堆”文明;下入滾滾長江,追溯35000年“資陽人”歷史。

文化底蘊

源遠的歷史造就輝煌的文明。半月山大佛、丹山白塔、祁龍坳石刻、鯉魚橋文化、蓮台古寺、寶剎晨鐘、川劇高腔“資陽河”流派等歷史古蹟和人文景觀,殘存著資陽文明的化石。如今,享譽海內外的雁江之子,變臉大師彭登懷把民族文化瑰寶“資陽河”發揮極致,其變臉絕技被載入世界吉尼斯。

東周天文學家、孔子之師萇弘,西漢諫議大夫、辭賦鼻祖王褒,東漢五官中郎將、經學家董鈞等古代“三賢”,閃耀著資陽文明的光芒;原上海市市長曹荻秋,現代作家邵子南,抗日名將饒國華,革命烈士余國禎等現代“四傑”,永葆著資陽文明的精髓。

王褒“墨池”催人奮進,孔子“學藝”遺風尚存。在這崇師尚教的地域,民風純樸,學子成才,桃李天下。

資陽中學爭創“國重”奪標在即;區雜技藝術團及金雁雜技團享譽海內外;歷屆全國性青少年藝術大賽雁江賽區成績斐然。

旅遊業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雁江區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人類遠古始祖“資陽人”勾起人們悠遠的遐想;始建於唐代的全省第三大坐佛——資陽半月山大佛在碑記萬畝柑桔園區的掩映下,期待人們去破譯他那神秘的威嚴;始建於唐代的丹山白塔殘缺在夕陽下,顯現出滄桑之美;南津驛、王二溪古鎮的青石板、草木菁菁的王褒墓、花蕊夫人墓,、殘存的萇弘橋喚起人們的悠悠情思。

在這一江七河十八溪的雁江區,鯉魚湖山色湖光,漁歌唱晚;花溪谷情竇初開,含苞欲放;沱江放舟,九曲踏浪,是現代生態旅遊的處女之旅。

東嶽山大雄寶殿追尋木棉袈沙,農家樂開懷粗茶淡飯;青年林聽都市鳥鳴,濱江防洪大堤極目抒懷。

走馬雁江,走進雁城,一座“綠色生態城市”迎面撲來。雁江,無疑是你探古尋幽和自助旅遊的人間仙境。

農業資源

雁江區物華天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是國家和省糧食、花生、海椒、柑桔及瘦肉型商品豬出口基地。年平均氣溫17℃,是發展蔬菜、經濟林木、中藥材、花卉等現代立體農業的理想基地。以四海公司,七環種豬,臨江寺豆瓣,盛美農業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正引領雁江向現代農業邁進。農業開發和農產品精細加工前景廣闊。

配合資陽市“千萬畜牧業工程”,雁江區狠抓生豬和養羊兩大龍頭,已建成以三元雜交種豬場 50個,出欄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 100個,出欄100頭以上的養羊大戶30 個。全區年出欄肥豬100萬頭,出欄山羊30萬頭。

配合“綠色資陽”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雁江區大力發展水果業,以柑桔、黃金梨、西瓜、枇杷等為龍頭的優質水果已形成氣候。其中碑記鎮發展優質桔類1.4萬畝,1萬畝進入盛產期,已成為“中國早熟蜜柑之鄉”。伍隍鎮的枇杷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首要途徑。

雁江區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全區現有勞動力65萬人,常年外出打工20萬人。全區普及勞動力職業培訓,常年可提供高效低價勞動力30萬人。

現代工業

雁江區工業基礎較好,門類齊全,初步形成了以汽車製造,綠色食品,醫藥化工,紡織服裝,建工建材等為主的支柱產業。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資陽機車和新興南駿汽車正成為“西部車城”的響亮品牌;久負盛名的天府花生、中和醋、臨江寺豆瓣、寶蓮大曲、花瑞巾被、征峰鞋、真絲地毯、四海生豬分割肉等產品暢銷全國及海外。

如今,已建成的南駿汽車,國安鋼鐵,四海食品,中西製藥四大工業園區,已成為雁江走工業強區之路的中流邸柱。

“雁飛霞滿天,江上柳如煙;招蜂引戲蝶,商機巨無限”。

新雁江,新景象,新希望。隨著雁江中等城市的定位,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全區投資環境日益最佳化,以成都七環,四川山山,禾邦集團,浙江金甌為代表的各路客商紛至沓來,招商引資呈現出強勁增長勢頭。

未來發展

雁江區圍繞“服務城市,擴大開放,廣交朋友,協同發展”的思路,提出了“建設城郊型經濟強區”和“丘陵經濟示範區”的總體目標。目前,全區100萬人民正在服務城市、經營城市上大做文章。

當前,雁江區的工作方針是,實施“工業強區、農業穩區、商貿活區、科教興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努力把雁江區建設成為城郊型丘陵經濟示範區,建設成為特色文化先進區和丘區新型工業化的模範。

圍繞全區總體目標,雁江區正在實施以車產業、食品加工產業、 醫藥產業、輕化工產業為主體的“五大產業帶”建設。

目前,雁江區在成都、重慶、雲南、廣西、海南、新疆、上海及東北三省等設立了辦事機構;與溫州等6個城市結為友好市區。

全區有“三資”企業12家,簽訂外商投資協定37個,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全區經濟成長的重要部分和新增長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