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有限創新無限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是由林惠春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6年新華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作 者: 林惠春
出 版 社: 新華出版社
ISBN: 9787501176090
出版時間: 2006-08-01
版 次: 1
頁 數: 189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管理>管理學

內容簡介

對創新的理解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一是國家創新與個人創新的關係。國家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民族要發展成為創新型民族,需要其中的每一個社會團體、每一個企業都要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進而要求到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努力成長為創新型人才。從創新型人才培養到創新環境的營造,都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二是對創新的認識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包括哲學層面、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由於研究範圍和本人的水平所限,《資源有限創新無限》在哲學層面的探討只是淺嘗輒止,而把重點放在創新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兩個層面。促成此書的原因還在於:我們談創新,還應該重視創新與資源的關係。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比如,在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中,我國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礦產資源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又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發布的2006年能源藍皮書——《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6)》中指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並預測201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50%。而國際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風雲變幻,如果長期依賴進口來解決13億人的資源問題,風險之大、壓力之大,怎樣形容都不過分。而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資源問題,還是要靠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使有限的資源產生無限的價值。我們要通過走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來系統的解決我們國家每一個地區、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企業、甚至每一個人所面臨的“資源緊缺”和“”的問題,這已成當務之急,也正是黨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的意義所在。也可以說,建設創新型國家已經成為當今全社會的共識。但共識只意味著形成了相應的有利於創新的社會輿論氛圍,更需要進一步的推進和落實,使這些潛在的意識變成現實的創新的力量。我認為,要實現這種轉變,莫過於養成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性的創新意識,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能習慣性地用創新的思維方式來對待,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創新能力,並產生創新成果。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學習,因為“創新源於智慧,智慧源於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為創新的智慧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才能形成不斷提高的創新能力。為此,我在《資源有限創新無限》中提出“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性的創新意識”“創新源於智慧,智慧源於學習”的核心觀點。本人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機關到學校、再下海辦企業,從純粹的文科到高科技的IT行業,從國內到國際,不斷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挑戰,也不得不進行思考、進行創新。同時,由於商務關係,有機會經常奔走於美國、日本等創新環境相對好的國家之間,深深體會到創新意識的普及和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國民素質提升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作為較早在國內思考“創新”文化的嘗試者和受益者,我真誠地希望能藉此書與大家分享我多年來在機關工作、教育崗位、企業經營中創新實踐的一些心得體會,讓大家都來思考,在創新大潮面前,我們每個人將以怎樣的積極姿態投身進去,怎樣切切實實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對個人、企業以及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發展都有益的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創新無處不在
——從改變觀念開始
1.創新是有機體的生存要素
2.創新人人皆能,只是程度不同
3.創新無處不在,只是內容各異
4.創新是一種習慣
5.創新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第二部分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
——創新的功用
1.相同的資源,何以產生不同的價值
2.“在創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
3.差異化創造神奇
4.讓有限的資源產生無限的價值
第三部分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形勢需要創新
1.中國衰落的200年
2.走集約型發展的路子,必須進行創新
3.不創新,失去機會的風險更大
4.健康成長的企業無一不是持續創新的企業
5.要汗水,更需要靈感
6.自主創新——“中國創造”的必由之路
第四部分 想創造先知道
——如何進行創新(思維方面)
1.突破既定法則
2.在地上尋找星星
3.放棄該放棄的經驗
4.拆掉霍布森之門
5.還是在地上尋找星星
6.創新源於智慧,智慧源於學習
7.創新過程的五個環節
8.改變心境,方顯創意
第五部分 知道更要做到
——如何進行創新(實踐方面)
1.請先落實有限的行動
2.合理利用新成果
3.創新從細節處著手
4.創新貴在堅持
5.從量變到質變
6.實現創新的產業化
7.在顛覆中維持——變與不變的關係
8.以人性化的需求為導向
9.個性引導潮流
第六部分 對不起,比爾·蓋茨先生,您遲到了
——創新拒絕慢動作
1.從比爾·蓋茨看時間意識
2.時間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3.大拇指理論——敢為天下先
4.做“先驅”而非“先烈”
5.晉商緣何衰落
第七部分 魚兒離不開水
——創新需要相應的環境
1.創新需要制度保證和文化氛圍
2.創新要有利益回報作保證
3.追求“三力”的平衡與統一
第八部分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出了什麼問題
——消除創新的誤區
1.需要有小聰明,更要有大智慧
2.創新不是“完成任務”
3.警惕“偽創新”
4.創新要務實——創新不能一味追求新
5.創新本身也要順變
附錄一 創新習慣的善意提醒
附錄二 日常的創新思維訓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