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總公式

資本總公式:G—W—G 【G—W—G′ (G'=G+m)】 公式中,G—W—G表示的是貨幣——商品——貨幣的流通過程。即貨幣所有者用貨幣購買商品,然後把商品賣出去,重新換回貨幣,不是一般的商品流通過程,而是買賣經濟行為。對資本總公式的分析說明,在 流通領域無論是 等價交換還是 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發生價值增值;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 剩餘價值。資本主義 勞動過程具有兩個特點:一是 勞動力的支配使用權歸 資本家所有,工人在資本家監督下勞動;二是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

簡介

從形式上看,資本總公式與 價值規律存在著矛盾:按照 等價交換原則,商品交換過程只能使 價值形式在商品與貨幣之間轉換,而不能引起 價值量的變化。但是,資本總公式在流通過程中發生了 價值量的增值。這就是資本總公式的矛盾。

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解決資本總公式的矛盾,關鍵是要說明 剩餘價值是在什麼條件下從哪裡產生的。對資本總公式的分析說明,在 流通領域無論是 等價交換還是 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發生價值增值;離開流通領域,也不能產生 剩餘價值。所以,從 貨幣到資本的轉化,既不能發生在流通領域,也不能離開流通領域,這就是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

資本總公式矛盾的解決

① 價值增殖不能發生在G—W階段的貨幣上,也不能發生在W—G′階段上,只能發生在G—W階段的商品上。貨幣所有者購買到的這種特殊商品,通過對它的適用能創價值,而且創造出比這個商品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這種特殊商品就是勞動力。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資本實現 價值增值的前提條件,並使資本總公式的矛盾得到解決。

②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 勞動過程和 價值增值過程的統一。資本主義 勞動過程具有兩個特點:一是 勞動力的支配使用權歸 資本家所有,工人在資本家監督下勞動;二是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 必要勞動時間和 剩餘勞動時間兩部分。工人在 必要勞動時間 再生產自身的勞動力價值,在 剩餘勞動時間則再生產 剩餘價值並被 資本家無償占有。 剩餘價值生產過程就是 價值增值過程。

因此,資本本質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殼掩蓋下的一種社會關係,及 資本家憑藉對 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剝奪失去生產資料的工人的剩餘勞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