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銀胖

買銀胖

買銀胖,男,42歲,回族,河南伊賽牛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百科名片

買銀胖,男,42歲,回族,河南伊賽牛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2年他創辦伊賽肉業,引進國內先進的排酸工藝,使牛肉質量有了保證。他實施輻射帶動戰略,運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打造出黃河灘區最大的肉牛養殖合作社,建立了10多個合作分社,輻射帶動了140多個村莊的20多萬農民從事肉牛飼養行業。2011年,他又興建了占地300畝的國內最大的熟食製品加工生產線。2011年興建占地3200餘畝的10萬頭肉牛產業化項目,輻射和帶動中原地區100多萬農民養牛致富。他把為老百姓提供放心牛肉當作目標;把幫助農民創收作為己任,在肉牛產業化、規模化的道路上開拓出了一條服務三農、企業發展的雙贏之路。

人物簡歷

高中畢業後,買銀胖開始創業。因為焦作產煤,並且臨近山西煤炭產地,買銀胖搞起了煤炭汽車運輸,成為年輕的“車老闆”。 一開始是租別人一輛車,很快他就組建了自己的車隊,後來發展到成為河南省第一個用整列火車運輸煤炭的人。 據說那時候買銀胖信譽極好,給山東、安徽發煤炭,一車貨好幾百萬,直接跟礦上說就行了。
就這樣過去了十八年。從1985年到2002年,煤炭運輸生意已不再好做,競爭日趨激烈,日益成熟的火車網絡尤其形成巨大的衝擊,買銀胖手握十八年積累下來的資金,想“跳躍性”進入到食品行業。
那時,河南身為“國人大廚房”的說法已開始見諸報端。河南食品工業的格局已基本成型,從蔬菜、麵食到各種肉類,在河南都能找到龍頭企業。漯河的雙匯集團正如日中天。而買銀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對整個行業一無所知。
2002年,他卻實現“驚人一跳”,跨進牛肉加工業行業。 經過9年時間,他把產品覆蓋長三角地區、東北地區及北京、河南、湖南等地。2008年以來,他的企業先後成為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牛肉供應商。並和雙匯華英大用一起,成為中國肉類加工企業的龍頭。

人物訪談

“賺女人和‘嘴巴’的錢是永恆的生意”
記者:原來做運輸,為什麼後來選擇食品行業?
買銀胖:高中畢業以後我是搞運輸業,到2000年的時候,我認為這個行業風險比較大,後來我去雙匯學習,又去北京食品研究所,那裡的一個教授,也是一位食品專家指點了我,因為我是回民,雙匯是做大肉的,他就說你是回民,你就做牛肉吧。就沖這句話,我就進入牛肉行業了。
記者:有沒有給你提供一個方案?
買銀胖:沒有。
記者:就給你說了這樣一句話?
買銀胖:是的。所以說企業家有的就要看你的悟性了,不是說人家非要給你制定一套方案,告訴你怎么去工作,怎么去乾。主要還是看你的悟性和你的洞察力、運作能力。為什麼好多人看了企業家都是很羨慕的,因為他們很多內涵的東西是你後天學不來的,比如說像北大的博士,有的他也不一定能當得了企業家。 所以我認為想做企業最主要的是看自己的洞察力是否過人。
記者:那你的洞察力也是比較過人的。
買銀胖:所以說好多人後天是培養不出來的,這是很關鍵的。人家的一席話點撥了我,然後我就開始著手去做。 一開始我們也很艱難,知道要乾牛肉企業,但是不知道怎么乾,無從入手。但是我們的執著感動了一些朋友,其中一位朋友介紹了從德國留學回來的牛肉分割專家。現在德國在世界上分割牛肉也是非常厲害的。我高薪把人家請過來,專門做分割牛肉,他在我這裡有一年左右,把我的車間主任都培養起來,現在還兼著我的生產顧問,每年都過來看看,指導指導工作。 我們一步步進入這個軌道,就開始一年一個台階,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記者:你當時想進入這個行業嗎?有這樣一個方向嗎?
買銀胖:有。我這個人平時非常喜歡學習,我搞汽車運輸、煤炭運輸的時候,我都特別喜歡學習、喜歡看書。我記得有一句話現在一直影響著我。猶太人是世界上比較聰明的一類人,他們說過一句話,賺女人和“嘴巴”的錢是永恆的生意。第一個是做女人的產品,化妝品、服裝等,女人喜歡購物;第二個就是食品。我做牛肉行業就屬於食品行業,而我是回民,做牛肉又是我的優勢,所以我就做起來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下定決心來做這個事情。 突破自我要從三方面著手:人才、資金、管理”
記者:一直是只做牛肉?
買銀胖:一開始還做肥牛,中間我們不斷在尋找出路,也搞了伊賽肥牛直營店,我們搞了有七家左右。當時是2003年、2004年吧,那個時候生意相當好。
記者:這是剛創業的時候?
買銀胖:對,最後過了非典以後生意就不好了,畢竟當地消費水平有限,牛肉是高檔消費人群消費的。後來開了伊賽肥牛以後,一開始生意還可以,到後期消費人群達不到我們的營業額,成本很高,利潤很低,後來就把它關了。
記者:關的時候是哪一年?
買銀胖:2004年就關了,搞了一年多。當時搞得也不小,如果堅持到現在的話,我們就相當厲害了。到後來肥牛店有海底撈、澳門豆撈、小天鵝,那個時候是很少的,市面上基本沒有,主要是當時的定位沒有找準。
記者:當時去上海是什麼契機?
買銀胖:上海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城市,跟國際接軌,人才濟濟,包括世博會讓世界的眼光關註上海。上海如果產品能在上海站住腳,那就可以做全國市場。
記者:剛開始你們是怎么打開上海市場的呢?那個地方我覺得對很多人是敢想不敢去的地方。
買銀胖:所以為什麼說要有膽有識呢?要膽量加智慧才可以。
記者:總要有一個方法吧?
買銀胖:方法肯定是有的,當時也是很艱難的,河南品牌在外地的印象是很差勁的,都認為河南沒有好牛肉,都認為河南是大肥牛肉、注水牛肉或者摻假牛肉,但是我在打市場的時候,比如我看中你這個公司了,我給你發一點貨,但是我先不要錢,你用完以後再給我錢,如果打水了,我就免費給你,或者處理掉,這樣他們對我們公司就很信任了。後來覺得我們的產品質量可以放心了,然後用這種方式,我們逐步在市場上擴大規模,通過他們再接觸一些其他的客戶,然後再到市場上賣。
記者:第一次和伊賽合作的是哪家公司?
買銀胖:在上海有一家牛羊肉公司,很厲害的,它在上海是專門經銷牛羊肉的。
記者:第一次就是跟他們合作?
買銀胖:對,也是很艱難的,因為這個企業是很正規、很規範的,我才想著跟他們去合作。然後他們用過我們的產品後覺得很好,他還說“你們為河南人爭光了”。
記者:你們是怎么成功進入奧運會的?是因為得益於在北京的合作嗎?
買銀胖:是,因為我們的產品根本都不用懷疑。 在上海提起伊賽是相當有名的,在北京也不例外。
記者:伊賽要進一步發展需要突破自我的瓶頸是什麼?
買銀胖:公司這三年也在快速地自我擴張,經過公司的總結,突破自我要從三方面著手:人才、資金、管理。只有在這三個方面都具備的情況下,我們才可以快速擴大發展。包括在上海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發展。 “我們和雙匯是並列第一”
記者:我看你們有一個口號,學習雙匯。
買銀胖:學習雙匯,要成為全國第一品牌。
記者:這是誰想起來的?
買銀胖:我自己想的,我不做的話就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大的,做中國牛肉行業的老闆,有這樣的決心。
記者:你從雙匯那裡學到哪些東西呢?
買銀胖:雖然雙匯是做大肉的,我們是做牛肉的,人家的管理值得我們一學。我現在還經常去雙匯看看,我們公司跟雙匯有很多業務。所以我也有一個夢想,現在也基本上實現了,雙匯做大肉,華英做鴨肉,大用做雞肉,我們做牛肉。所以有人經常會問你跟雙匯誰厲害,我說我們和雙匯是並列第一。他做牛肉肯定沒有我做得多,賣產品沒我賣得多,市場份額也沒我的多。但是做大肉我肯定也比不過雙匯的。
記者:你們走的路好像和雙匯不一樣,比如說雙匯會選擇在鄰馬路、生活區附近,我們來來往往的都能看到。
買銀胖:我們就是在集貿市場的門口、雙匯的附近,我們是這樣定位的。因為它已經給我們指明了道路,吃雙匯食品的人都肯定吃牛肉的,它的產品很好,我們的牛肉也是最好的。
記者:前幾天我們採訪華英的曹家富總經理,他提到,做食品行業對於安全這一塊特別揪心。
買銀胖:是的,食品安全確實是很重要的,包括三鹿事件,都是食品安全出問題了。所以我們是把食品問題大於企業的生命來看待的。
記者:那怎么管控呢?
買銀胖:管理控制首先從原料上進行。我們經常說“五統一”,包括仔豬、飼料、配方、管理、防疫統一管理,在屠宰的過程中,有著宰前、宰中、宰後檢疫,然後統一再檢疫,合格的產品我們才會發出去。
記者:現在的牛源不還是散養的嗎?
買銀胖:是“公司+農戶”的模式,所有都是統一飼料、統一規模,來公司宰牛的時候,我們還要再進行三次檢疫,即宰前、宰中、宰後檢疫,確定放心、安全我們才發出去的。
記者:如果檢疫不合格怎么辦?
買銀胖:檢疫不合格當時就不要了,比如說它出問題,回去以後我們用我們自己的飼料再養三個月,重新再化驗,合適以後才能屠宰,對活牛進行檢疫。
記者:雙匯改變的是一種屠宰方式,過去拿著一把刀、一口鍋、一桿秤,後來大量引進了機械化。
買銀胖:是的,我也經常給別人說,我們是一手拿著刀,一手拿著筆。我們拿刀是做分割的,拿筆,你可以看到我們企業的文化氛圍。你拿刀,你得掛靠在企業的經營文化上,也就是說我們企業有靈魂,這樣才會有精神,有執行力。 雖然我們的規模沒有雙匯那么大,我相信,包括雙匯的人來我們這裡看,對我們都是刮目相看的。
記者:像現在很多企業在發展中都有這個問題,就是怎么來強化執行力這一塊?
買銀胖:執行力這一塊,要看從哪個層面來講了。我覺得對中高層來講,一般都是從理念上來控制,對待基層員工主要是用制度來約束他的執行力。 “人的思路、境界不同,管理就會不同”
記者:現在牛肉市場的格局是什麼樣的呢?
買銀胖:現在(我們的)排名去年是第四,今年排到第三了,這是從市場占有率和份額來說的。我們的市場目前是面向全國的,南到深圳,北到哈爾濱都有我們的市場。
記者:不是主要集中在河南這邊和北京嗎?
買銀胖:熟食主要在河南,冷東產品分割已經有九年了,這個產品是面向全國的,不只是在河南。
記者:今年排第三,前面是哪兩家呢?
買銀胖:前面是東北那兩個廠,皓月和北大荒(9.08,0.13,1.45%)。皓月規模比我們大,他在東北立於常青之地。當然我們每年都在發生變化,我相信在兩到三年會超過他們,我做九年,他們公司有的都做二十幾年了。
記者:你覺得公司快速成長的原因在哪裡呢?
買銀胖:主要是由我們的思路、我們的境界、我們的目標、戰略方案來決定的,我們的目標就是全國市場。現在的專賣店是在河南,明年以後就會到長三角區、珠三角區,去建我們的銷售網路。
記者:什麼原因能讓你的網路鋪得這么快?
買銀胖:人的思路、境界不同,管理就不同了。我的思路是,比如在上海,我把我上海的客戶給整合一下,我們進行合作。
記者:你是怎么合作的呢?是收購還是成立合資公司?
買銀胖:多樣化的。比如說上海,我給你設總代理,我總公司產品你可以經營,專賣店你也可以行銷,我派人去幫助他,我利用他現有的資金、現有的網路很快就會把這個市場給覆蓋了。再一個我可以跟他合資,在上海、在長沙、在珠三角成立分公司,這樣發展到全國是非常快的。不知道你看到我們專賣店沒有,其實我們的專賣店是很好複製的,它面積都是20~30多平方米,複製起來都是非常快的。
記者:既然很好複製,會不會擔心後來人帶大量的資金去快速複製你的企業?
買銀胖:這個我認為沒有必要去擔心,像中國有錢人是很多的,硬體都好複製,公司的靈魂是不可複製的。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海底撈,海底撈生意特別好。有錢人很多,開火鍋店的也很多,但是海底撈生意就是很火,其他火鍋店就比不了。
記者:那么伊賽牛肉的靈魂是什麼?
買銀胖:我們的靈魂就是,有一個夢想,為這個社會提供價值,為消費者提供好牛肉,為我們打造中國清真牛肉第一品牌的夢想而努力!我們的系統是從養殖,到屠宰,到分割,到深加工,到連鎖店,包括一些員工的思想、思維,他的內心所在,不是說你有錢就可以買到的。公司的內涵、靈魂是掏錢買不來的。你說你開專賣店,你投資10億元,很快就可以建起來,但是公司的內涵你出100億也買不來的,這是很難得的。
“上市以後,我會拿出10%的股份給大家分”
記者:為什麼選擇去天交所呢?
買銀胖:是這樣的,你直接去深圳吧,難度特別大,先到天津再到深圳就容易多了,現在直接去深圳還有一點差距。 我們要想占領全國的市場,肯定需要很多資金。我相信,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會有更優秀的人、團隊加入我們,我現在正和一些比較優秀的團隊進行溝通。
記者:總結一下伊賽做得最成功的幾個因素。
買銀胖:現在還不能說成功,目前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但是要想成功,我認為首先要具備幾個方面,就是我經常說的三句話:以義制利、以誠修身、以德養心。我把這三句話作為公司發展的宗旨,這是做人的根本,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伊賽上市的意義和影響在哪兒?
買銀胖:上市以後,對外,對公司會起到宣傳作用。首先你是上市公司,對消費者來說非常吸引人,給人感覺質量是放心的。對公司外部環境也會非常好,搞企業也要創造很好的外部環境,這樣大家才會去關注你,還會幫助你,知名度高了。對內對員工、對中層骨幹搞一些股權激勵,這樣別人給他再高工資也挖不走。因為搞了股權激勵後,這個公司有他一部分,他不會走的,比如我現在給他(開)10萬,你再給他50萬他也不會走的。 
記者:去清華學過之後,對管理是否有比較大的動作?有一些老闆學過之後,為企業長遠考慮,會讓自己以前的親戚逐步退出,股權會更加清晰,在這方面你有沒有比較大的動作?
買銀胖:我認為是這樣的,不管是親戚也好,朋友也好,或者陌不關心的人也好。作為企業來說,如果你的能力很強,人品很好,再加上親戚,我認為更好。你不能總以親戚不親戚來判定這個人能用不能用,你得看這個人才對企業幫助有多大。
記者:你也不刻意迴避這一點?
買銀胖:我不迴避這一點,包括現在擔任總經理角色的就是我的小舅子,他已經給我乾十幾年了,人品、能力、水平我都知道。人家在這兒乾,並不是說因為我是你親戚,我是你親戚我才要幹得更好,他就是抱著這種心態幹事的。
記者:你最欣賞哪個企業或企業家?
買銀胖:牛根生我還是比較欽佩的,蒙牛也是幾年時間發展成牛奶業老大。所以你可以看到我無論在用人、為人、做事方面我都是在學習牛根生。
記者:能舉個例子嗎?
買銀胖:比如說我這次上市,我會拿出10%的股份給大家分,這10%的股份也是很厲害的,上市以後就價值2000萬元了,上市以後就會分給我的中層幹部。北京一個律師事務所對我都很佩服,說人家上市公司一般拿3%~5%分給大家,你拿了10%的股份給大家,說我這個企業肯定能做大。牛根生曾經說過一句話,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也是很務實的。

創業奇蹟

剛剛涉足牛肉的日子,買銀胖開著車,帶著牛肉去飯店、食堂送,自己親自上門推銷。日復一日的工作做了兩年,一直等到後來敲開上海市場的大門。
那時候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牛肉市場,它對於品質的要求一直是全國最高標準。可那時候河南產品在上海的聲譽並不好,一聽說是“河南製造”,對方馬上失去了進一步合作的願望。 買銀胖在上海守了幾天,一直沒有看到市場的進展,最後發了狠,拉了一車肉到上海牛羊肉公司:“這個牛肉你儘管用,用完再給錢。如果有問題的話我一分錢不要!”
上海牛羊肉公司是上海最大的集清真牛羊肉及其深精製品生產、加工與經營為一體的專業化企業,是經上海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唯一活牛屠宰點,在當地占有相當的市場份額。 買銀胖硬是靠著這種送貨上門,讓人免費試用,用後結賬的方式,在沒有空間的市場上,拼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伊賽牛肉成為上海很多中高檔西餐廳的首選產品。 買銀胖並不滿足於這些成功,他看得更遠。
那時候很多企業都還在專注於冷鮮產品的生產,買銀胖意識到牛肉的深加工是一個重要的開拓環節,買銀胖就學習雙匯的經驗,讓“伊賽的牛肉產品深加工和冷鮮牛肉幾乎同步進行。” “雙匯的肉類深加工是這個企業最大的盈利點,也是雙匯之所以能夠成為行業第一的核心,這一點讓我深有感觸。”
看到方向後,買銀胖從蒙牛找到了方法。 “牛根生在創業之初的行銷方法是我最佩服的,我為什麼不能先走市場,走品牌,再上加工基地呢?另外我也可以找代加工,這也不是不可以。” 於是買銀胖選擇河北的一家企業為伊賽做熟食代加工,而自己則在市場推廣和品牌建設上集中發力。
這種戰略性的調整來自於思路和眼界——整個採訪過程中,他多次向我們提到這兩個詞的重要性,或者用一個廣告語來形容: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買銀胖心中的舞台,是打造中國牛肉第一品牌,並且這種目標,“從未動搖,也摻不得半點水分”。 這種說法若在三年前,還略有狂妄之嫌,買銀胖和他的團隊“埋頭苦幹”的性格,讓公眾對於伊賽品牌所知有限。但隨著北京奧運會開幕,頂著“奧運會牛肉供應商”的光環,鎂光燈漸漸開始在伊賽身邊聚焦。
隨後是上海世博會,伊賽再次成為“指定供應商”,一時間出盡風頭。實際上2008年伊賽在全國牛肉市場的份額就已經躋身三甲,奧運和世博會,只不過是一針催化劑,促使伊賽完成從企業到明星企業的質變。在河南食品行業內部,伊賽也開始與雙匯、華英、大用齊名,成為細分市場的大腕。
只是這個“大腕”仿佛還沒有習慣閃光燈的照耀。買銀胖人如其名,挺胸昂首的樣子很是魁梧,可一旦進入放鬆的談話狀態,他依然會不自覺地向後靠上椅背,即使他面對的是正在對他進行專訪的記者。 他給我們看剛收到的一條簡訊,一位財經記者提出採訪的邀請,但是“我實在是沒什麼時間,想想還是不接受採訪吧。”
隨著十天后天交所的上市,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買銀胖一定會收到更多類似的邀請,伊賽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直面媒體、直面公眾,這無疑對於公司的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伊賽內部卻沒有專門與媒體對接的部門,甚至我們的預約,都是在網上直接找到買銀胖本人的電話。他的電話直接公布於網路,誰都可以找到,都可以打給他,而且他真的會接。
這當然是買銀胖豪爽好客的性格使然,但在硬幣的另一面:以今天伊賽的關注度,一個董事長加上兩個副總尚能應付自如,那么上市之後,社會關注度很輕易地放大到十倍以上,他還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接一個陌生的電話號碼嗎?實際上整箇中國很多企業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尤以草根起家的民營企業,創業者秉承了中國勞動人民一脈相承的諸多美德,往往也容易掉進“埋頭苦幹”的桎梏。他們示人以熱情。當兩個陌生的記者背著採訪包來到廠房,見人就問:“買總的辦公室在哪個房間?”每個回答者都會報以熱情的笑容,並且仔細地告訴你,你該怎么走。這種情形,在上市公司里並不多見。
上市公司更高的標準並不會給買銀胖留出太多時間去適應。十天,從天津歸來後,伊賽便將開始新的旅程,新標準和舊體制之間的碰撞,幾乎必然會給企業帶來磨合的陣痛,但另一幾乎必然的現象是:渡過磨合期,企業將會迎來一種全新的感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