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黃果樹

基本信息

貴州黃果樹

黃果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西南部,距省會貴陽市128公里,距西部旅遊中心城市安順市區45公里,有滇黔鐵路、株六複線鐵路、黃果樹機場、320國道、貴(陽)黃(果樹)高等級公路貫通全境,新建的清(鎮)黃(果樹)高速路直達景區。景區內以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為中心,分布著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記錄。黃果樹大瀑布是黃果樹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讚嘆道:“搗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偉;所謂‘珠簾鉤不捲,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

黃果樹漂流

黃果樹漂流位於黃果樹大瀑布下游6公里處,天星橋景區出口處。自天星橋景區星峽飛瀑至郎弓景區,漂流全程約6公里,沿途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程水位落差30多米,激流險灘達12處之多,單個險灘最大落差達4米多,急流直下、浪遏飛舟讓你驚心動魄。漂流船在河流中起伏跌宕,高歌猛進,盡顯勇士風範。

漂流沿線峰林高達上千米,時常可見山頂下雨、山下陽光的奇妙自然景觀,下雨時沿線峰林漂下條條瀑布,像玉帶纏繞在青山綠水之間。漂流沿線歡笑聲、尖叫聲響成一片。與波濤聲合成一首美妙的交響曲。

如有幸遇上雨霧天氣,漂流的輕舟穿梭在波濤與雨霧之間,時隱時現非常壯觀。中途依靠在岸邊的瀑布下看水天一色,令人神往。雨中漂流更是黃果樹漂流最為經典的場面。

黃果樹漂流是黃果樹風景名勝區最為經典驚險刺激的參與性項目。屬貴州省最驚險刺激的漂流項目。

黃果樹神龍洞

黃果樹地區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它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溶洞群,黃果樹大瀑布就是該溶洞群中一個塌陷的溶洞形成的世界奇觀。神龍洞處於該溶洞群的核心位置,位於黃果樹至貴陽貴黃公路旁600米,距黃果樹大瀑布上游3公里處,遊覽時間約為70分鐘,是黃果樹溶洞群中最為典型的、最奇特、最具有欣賞價值的溶洞,也是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唯一獨立向遊客開放的溶洞景觀。

神龍洞洞內廳廳相連,溶洞縱橫交錯,各類溶洞景觀層出不窮,洞內分上、中、下三層,底層暗河與黃果樹大瀑布相連,洞內十餘萬根鐘乳石琳琅滿目,大至十餘人方可擁抱,小似繡花針。洞中石幔、石瀑、石筍、石花、石柱等溶洞景觀比比皆是。

神龍洞曾作為當地土著少數民族抵抗官匪的軍事要塞,軍事設施至今尚有保存,被當地土著少數民族尊為“神洞”。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神龍洞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向遊人開放。

陡坡塘瀑布

陡坡塘瀑布位於黃果樹瀑布上游1公里處,瀑頂寬105米,高21米,是黃果樹瀑布群中瀑頂最寬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頂上是一個面積達1.5萬平方的巨大溶潭,瀑布則是形成在逶迤100多米長的鈣化灘壩上。陡坡塘瀑布還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每當洪水到來之前,瀑布都要發出“轟隆.轟隆”的吼聲,因此又叫“吼瀑”。

“遙聞水聲轟轟,從隴隙北望,忽有水自東北山腋瀉崖而下,搗入重淵,但見其上橫白闊數丈,翻空涌雪,而不見其下截,蓋為對崖所隔也。”這是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對陡坡塘瀑布的描述。

天星景區

天星景區是黃果樹風景區中已全部開發的景區,景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開發遊覽面積4.5平方公里,分 為三個相連的片區,即:天星盆景區、天星洞景區和水上石林區。這裡石筍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集山、水、林、洞為一體。

天星盆景區長約800米,位於500米長伏流表面和河岸西側。有大大小小的天然山石及水石盆景。一條三公里的石板小道,穿行於石壁、石壕、石縫之中,逶迤於盆景之上。沿小道遊覽,抬頭是景、低頭是景,前後左右都是景,仿佛到了天上的仙境,地下的迷宮。漫步其間,既領略山水之美、又可品味石林之雄奇。近處石林,遠處群山,倒映碧水之上,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淡雅景色協調的天然山水畫。有的還可撐上竹筏,穿行於峽谷、石林之中,真可謂輕舟盪碧波,人在畫中游。

天星盆景區還有美女榕、仙山群掌、歪梳石、熊貓抱竹、雄鷹展翅等形態十分畢真的天然景觀。天星洞景區在天星景區中段,除遊覽觀賞洞內的鐘乳石外,洞外景觀也很特別,一線天高長均在二十多米而且狹窄;冒水潭是暗河出口,大水時,憑伏流衝擊的壓力,水可以衝起五六米高,甚為壯觀。

水上石林區,此段河床寬闊達400米,面積約0.4平方公里的石林就長在河床之中,任河水長年沖刷。石林間長著大片的仙人掌和小灌木,終年點綴著綠蔭。冰冷的石頭上,展現的都是生命的繁榮,所謂"石上流水,水上有石,石上有石,石上又有樹。"水上石林區有很多景觀,如群榕聚會、根王、根牆屏障、盤根畫壁、仙女飛天等,銀鏈墜潭瀑布和星峽飛瀑也分別處在水上石林的左右二側。

銀鏈墜潭瀑布,位於天星景區水上石林左上方。在黃果樹瀑布群中,它既不是以高取勝,也不是以闊或大驚人,而是以它那千絲萬縷的情態和如泣如訴的瀑聲,讓人看見就不想離開。這個瀑布只有十餘米高,上面成漏斗形,底部是槽狀溶潭。在潭沿面上隆起的石包,象一張張下覆的蓮葉,交錯搭連,河水在每一張葉面上均勻鋪開,縱情漫流,象千千萬萬條大大小小的銀鏈,輕音嚷嚷地緩緩墜入溶潭,永遠沒完沒了。

石頭寨景區

從安順乘車西行到黃果樹瀑布途中,可以看到一村村一寨寨全是石牆石瓦的石屋。

石屋的主人大都是布依族。整村整寨不見一磚一瓦,房屋四周用石塊砌牆,房頂以片石為瓦, 室內間隔也以石砌成,院落的牆垣、寨中的通道、村前的小橋、梯田的保坎也都用石頭修築,家中的用具,如碓、磨、缽、槽、缸,全是用石做成。到了這裡仿佛進入“石頭王國”。

石頭寨就是具有這種典型石頭建築的布依族村寨,南距黃果樹大瀑布約6公里,以伍姓為主體。傳說600年前,有一姓伍的布依人到此開發逐步繁衍而成寨的。現在全寨共有200戶人家,1000多口人。

石頭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麗挺拔的群山,寨前田連阡陌,寨後綠樹成蔭,寨邊有寬闊的石頭河,河水清澈見底,常見游魚成群,互相追逐。河上有座30多米長、5米寬的五孔石橋,弧形石拱 與倒影連成一個個圓的洞門,對岸綠水青山,分別映在圓洞裡,正如五幅不同畫面的山水彩屏。竹林、果樹相間的岸邊石屋村寨,在陽光輝映下,如片片白雲,散落在青山綠水間,形成一派獨特的 山村美景。

石頭寨的石屋建築極有特色:石屋沿著一座岩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石屋層層疊疊,鱗次櫛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門朝向一致,一排排參差並列;有的組成一正兩 廂院落,一幢幢縱橫交錯;有的石屋是石砌圍牆,由一石拱朝門進出的單獨院落。村頭寨邊的竹林 柳蔭下,還安置了許多的石凳石椅。房屋為木石結構,不用一瓦一磚。用木料穿榫作屋架,屋架有 7柱、9柱、11柱不等,無論是三間或五間一幢,中間多作堂屋,下為實地地面;左右兩邊多作臥室 上鋪地板,下為“地下室”關牲口。在建房時,首先用石頭砌好二個較高的屋基,一般在2米以上, 然後將木柱房架立在上邊。正因為屋基較高,家家都得砌石階進門。房架立好後,就砌石牆四面封 山,用薄石板蓋房,有的用石料間隔,石柱支撐。這些房屋的牆,有的用塊石、墊石壘砌或漿砌, 有的用錘針剔打平整的料石安砌,有的用亂石堆砌再用石灰或混凝土在牆面勾縫成虎皮牆。砌石接縫緊密,線條層次勻稱,工藝精湛,房屋造型美觀大方。

由於附近多石山和水層頁岩,提供了開然的石料資源,加上長期建築實踐中造就了大批的能工 巧匠,石木建築得以不斷提高。就地取材蓋成的這些石屋,不僅造價低廉,節約木材,不怕火災, 而且舒適耐用,冬暖夏涼,隔間性強。特別是不用燒磚瓦,節約土地、節約能源等優點,一直受到 專家們的稱讚。

石頭寨的婦女心靈手巧,個個都會飛針走線。做蠟染,織納錦是她們的特長。全寨約80%的成 年婦女都會做蠟染,有一半以上的人家設有染缸,約三分之一的農戶從事納綿生產。石頭寨的蠟染 和納綿素以古樸、典雅的風韻著稱,工藝精湛、製品精美,錦面鮮艷奪目,蠟花冰紋清秀。近年來 隨著黃果樹風景區的不斷發展,石頭寨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色和傳統精湛的蠟染、織綿民族工藝,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