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早在一九五四年3月以前,省電影公司是中影公司在貴州設的一個辦事處,叫“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貴州省辦事處”。 一九五六年7月23日,省電影發行站改為“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貴州省公司”。 一九五七年7月1日,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貴州省公司正式改名為“貴州省電影發行公司”受省文化局直接領導管理。

基本信息

貴州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成立於一九五七年。
早在一九五四年3月以前,省電影公司是中影公司在貴州設的一個辦事處,叫“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貴州省辦事處”。3月25日辦事處撤消,成立了“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貴州省電影發行站”。
一九五六年7月23日,省電影發行站改為“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貴州省公司”。
一九五七年7月1日,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貴州省公司正式改名為“貴州省電影發行公司”受省文化局直接領導管理。11月23日,省文化局電影科與省電影發行公司正式合併為省文化局電影處,並遷貴陽市北京路新址辦公,處內設秘書科、發行科、管理科。
一九六一年1月21日,電影處縮編為電影發行科,機構、人員、工作均有所調整。
一九六二年5月25日,撤銷電影發行科,恢復電影處。
一九六三年1月1日起,全省電影發行放映工作執行新的管理體制:(1)全省發行放映工作由省集中統一領導,統一經營,分級管理和核算;(2)機構設定為:貴州省文化局電影處和貴州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兩個機構一套人馬,合署辦公,對外掛兩塊牌子,不占行政編制;專州設電影發行放映管理站,以下為電影院、隊。將貴陽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撤消合併到省電影處(公司),其業務由省電影處(公司)統一管理。(3)電影管理站的幹部,在業務上由省電影處(公司)管理使用,各縣電影管理專職幹部統由各專、州電影管理站調配使用,……。
貴州省電影公司的成立對全省的電影發行放映工作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一九五八年制定了《消滅影片遲錯漏發的賠償制度》;下發“新建影院城市有關情況調查表”;《35毫米影片發行工作改進方案》、《16毫米影片發行工作改進方案》、《16毫米影片拷貝分配方案》。
一九五九年制定影片出入記錄卡和運轉卡;
一九六二年,集中進行35毫米影片拷貝的清倉工作,通過全面清點、檢修、健全35毫米影片拷貝技術資料達705部,短片專輯169部,短片1356本,清點16毫米節目374個,拷貝2181個;印發了放映人員資格考試大綱,號召放映人員鑽研技術,迎接考核;組織工作組,調查專州機器設備和人員情況;
一九六四年,布置省專(州)從業人員學習討論《全國電影發行工作條例》(草案);布置各專、州,各放映單位討論《全國電影放映管理條例》(草案);選派少數民族電影宣傳員參加延邊全國少數民族電影口譯宣傳工作現場會,學習延邊朝鮮族電影口譯經驗;布置試行《貴州省電影放映網技術工作分級管理暫行規定》(草案);
一九六五年,開辦少數民族電影宣傳員訓練班。
一九七一年,設立電影器材供應機構,為便於電影隊深入山區農村,全年分配8.75毫米放映設備417套(其中發電機331台)、16毫米放映設備49台及35毫米移動式和固定放映設備12套,更新放映機137台,發電機269台。
一九七三年,在貴陽仙人洞修建備戰倉庫及大樓儲片室、辦公室、宿舍等共2140平方米。
一九七四年出版《電晶體電影擴音機》;
一九七五年,修訂了《貴州省電影放映技術操作規程》(草案)並擬定《貴州省電影放映人員普查考核技術學習提要》(草案);
一九七八年,印發《貴州省電影放映單位安全優質放映暫行標準》;
一九八一年:我省第一部自行攝製的科教片《雜交水稻育秧技術》完成。全省國辦、社辦16毫米農村電影隊達1200個,地、州、縣級電影公司96個,新招農村放映員300名,省公司補貼近十萬;分別採取降低民族地區、漢族地區8.75毫米影片片租60%和40%,鼓勵社辦隊多為農民放電影。省公司補貼近十萬元;繼續擴建、新建47座電影院,利用利留投入全省電影事業基建1100萬元,加上地縣投資(當地建基),全省電影基建超過二千萬元。
一九八二年,放映單位有了較大發展,全省各類型放映單位已達三千個,其中農村放映隊有1800個,集鎮影院53個,農村售票點772個。省電影公司創刊的《電影評介》發行量達14萬冊,作者擴展到22個省市。
至一九八五年,公司完成放映場次574,851場,為年計畫的107.57%;觀眾373,578,000人次,為年計畫的110.63%;放映收入26,533,245元,為年計畫的120.33%;發行收入13,392,000元,為年計畫的122.75%;實現利潤3,627,000元,為年計畫的132%。
另外,公司還舉辦了各種培訓班、訓練班、學習班等,為全省電影事業培養了大批電影放映、技術管理、設備維修、影評寫作人才。
八十年代後期,由於文化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使得電影市場逐年萎縮,市場空間受到其它媒體與娛樂方式的擠壓,國產影片又受到國外影片、港產影片的挑戰,我省電影發行放映事業受到較大的挫折。
一九九三年,根據國務院有關體制改革的決定,省公司將管理機制下放各地州,以適應從計畫經濟轉軌到市場經濟。
一九九四年,由省公司牽頭成立了“貴州影業有限責任公司”,性質為股份制公司,由中影公司、省公司及十家地區電影公司入股組成。主要負責全省的發行放映業務。
一九九五年以後,隨著電影發行放映體制逐步改革,電影發行放映工作徹底從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由於各方面的因素,省電影公司基本退出電影發行放映工作,靠租辦公樓來維持整個公司費用。
2005年,省電影公司在電影主業基本停產的情況下,盡力維持和鞏固貴州省電影現有的二級市場,盡力好全省電影二級市場的調查分析,扶持基層放映單位。
2006年11月,文化廳對公司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在公司目前經濟狀況不好的情況下,新班子帶領全體職工群策群力,不只靠房租,而是積極想出路,盤活資產,抓住機會,借鑑其他省市電影公司經營管理經驗,抓住新一輪文化產業的發展機遇,克服困難,重新把電影工作恢復起來。通過努力,已逐步開展數字電影流動放映工作和農村“2131工程”流動放映工作。
目前,省電影公司內設:辦公室(含國資辦)、財務部、經營部三個部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