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承宣布政使司

貴州承宣布政使司

貴州承宣布政使司,簡稱貴州布政司。是明朝在今貴州省部分地區的一級行政區名,下轄8府4軍民府。布政使司衙門駐貴陽府。

貴州承宣布政使司

簡介

貴州承宣布政使司,簡稱貴州布政司。是明朝在今貴州省部分地區的一級行政區名,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地圖下轄8府4軍民府。布政使司衙門駐貴陽府。

歷史沿革

貴州布政使司:元屬湖廣行中書省、四川行中書省、雲南行中書省。 永樂十一年(1413)置貴州承宣布政司,治貴州宣慰司城,四川布政司貴州宣慰司來屬; 十二年(1414)湖廣布政司思州宣慰司改置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宣慰司改置思南府、鎮遠府、 銅仁府、烏羅府來屬; 十三年末(1416)四川布政司普定軍民府屬普定安撫司升普安直隸州來屬; 宣德九年(1434)新化府降長官司屬黎平府; 正統三年(1438)烏羅府降長官司屬銅仁府;金築長官司直屬布政司;升四川都司普定衛屬鎮寧州、安順州、永寧州分別為鎮寧直隸州、安順直隸州、永寧直隸州來屬; 成化十二年(1476)置程番府來屬,金築長官司改屬程番府; 弘治七年(1494)都勻軍民衛改置都勻府來屬; 隆慶二年(1568)程番府徙治貴州布政司城,為省治; 三年(1569)程番府更名貴陽府; 萬曆二十九年(1601)貴陽府改置貴陽軍民府;置平越軍民府來屬;黎平府改屬湖廣布政司; 三十年(1602)安順直隸州升安順軍民府;鎮寧直隸州、永寧直隸州、普安直隸州分別降散州; 三十一年(1603)湖廣布政司黎平府來屬; 崇禎三年(1630)貴州宣慰司更名水西宣慰司。

行政區劃

貴陽府

貴陽府:成化十二年(1476)析貴州宣慰司於程番長官司置程番府,屬布政司;隆慶二年(1568)徙治貴州宣慰司城;三年(1569)更名貴陽府,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置貴陽府。 新貴縣倚郭[城西偏]。元為貴州蠻夷長官司,為順元路軍民宣撫司倚郭。洪武五年(1372)改置貴竹長官司,屬貴州宣慰司同知;萬曆十四年(1586)改置新貴縣,為倚郭。西北有陸廣河巡司。 貴定縣:倚郭[城東偏]。萬曆三十六年(1608)析新貴縣、定番州置貴定縣,來屬貴陽府,為倚郭。 開 州:元為乖西軍民府屬管番民總管府。明初為洪邊、陳湖等十二馬頭,屬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禎四年(1631)置開州,來屬貴陽府。 廣順州:元為金竹府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置金築長官司,直屬四川行省,十年(1377)升為金築安撫司,十九年末(1387)改屬廣西布政司,二十七年(1394)復改屬四川布政司;二十九年(1396)改屬貴州衛,正統三年(1438)直屬布政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三十九年(1611)改置廣順州。 定番州:成化十二年(1476)於程番長官司置程番府,隆慶二年(1568)徙治貴州布政司城,萬曆十四年(1586)置定番州,來屬貴陽府。 程番長官司:州倚郭。元為程番武盛軍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程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小程番長官司:元為小程番蠻夷軍民長官司屬管番民總管府。洪武六年(1373)改置小程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上馬橋長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上馬橋長官司,來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盧番長官司:元為盧番靜海軍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改置盧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韋番長官司:元為韋番蠻夷長官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韋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方番長官司:元為方番河中府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方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洪番長官司:元為洪番永盛軍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改置洪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臥龍番長官司:元為臥龍番南寧州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臥龍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 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小龍番長官司:元為小龍番靜寧軍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改置小龍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大龍番長官司:元為大龍番應天軍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大龍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金石番長官司:元為金石番太平軍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金石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羅番長官司:元為羅番遏蠻軍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羅番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盧山長官司:元為盧山蠻夷軍民長官司屬都雲安撫司。洪武六年(1373)改置盧山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木瓜長官司:元為木瓜蠻夷軍民長官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木瓜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正統三年(1438)改屬金築安撫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麻響長官司:洪武七年(1374)置麻響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正統三年(1438)改屬金築安撫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大華長官司:洪武七年(1374)置大華長官司,改屬貴州衛,正統三年(1438)改屬金築安撫司;成化十二年(1476)改屬程番府,萬曆十四年(1586)改屬定番州。 盧番蠻夷軍民長官司:元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省入盧番長官司。 水東長官司:元為水東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水東長官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水東長官司,直屬貴州都司,後復改屬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禎三年(1630)改屬貴陽府。 中曹蠻夷長官司:元為中曹白納蠻夷軍民長官司屬管番民總管府。洪武五年(1372)改置中曹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禎三年(1630)改屬貴陽府。 龍里長官司:元為龍里等寨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龍里長官司,改屬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禎三年(1630)改屬貴陽府。 白納長官司:元為茶山白納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1372)省入中曹蠻夷長官司,永樂四年(1406)置白納長官司,仍屬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禎三年(1630)改屬貴陽府。 底寨長官司:元為底寨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底寨長官司,仍屬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禎三年(1630)改屬貴陽府。 乖西蠻夷長官司:元為雍真乖西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乖西蠻夷長官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乖西蠻夷長官司,直屬貴州都司,後改屬貴州宣慰司同知,崇禎三年(1630)改屬貴陽府。 養龍坑長官司:元為養龍坑宿征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養龍坑長官司。
安順軍民府
安順軍民府:元為安順州屬普定路。洪武十八年(1385)升為直隸州,屬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1392)降為散州,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正統三年(1438)復升為直隸州,屬布政司;成化年間自府東徙治普定衛城,萬曆三十年(1602)升為安順軍民府。 本 轄: 寧谷寨長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寧谷寨長官司,來屬安順直隸州,二十五年(1392)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正統三年(1438)復改屬安順直隸州。 西堡長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西堡長官司,來屬安順直隸州,二十五年(1392)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正統三年(1438)復改屬安順直隸州。

普定軍民府

普定軍民府:元為普定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普定府,屬雲南布政司,同年改置普定軍民府,改屬四川布政司,十八年(1385)廢。 鎮寧州:元屬普定路。洪武十八年(1385)升為直隸州,屬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1392)復降為散州,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後自州東寄治普定衛城,正統三年(1438)復升為直隸州,屬貴州布政司;嘉靖十一年(1532)徙治安莊衛城,萬曆三十年(1602)復降為散州,改屬安順軍民府。 十二營長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十二營長官司,來屬鎮寧直隸州,二十五年(1392)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正統三年(1438)復改屬鎮寧州。 康佐長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康佐長官司,來屬鎮寧直隸州,二十五年(1392)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正統三年(1438)復改屬鎮寧州。 永寧州:元屬普定路。洪武十八年(1385)升為直隸州,屬四川布政司,二十五年(1392)復降為散州,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後自州東偏北寄治普定衛城,正統三年(1438)復升為直隸州,屬貴州布政司;嘉靖十一年(1532)徙治安南衛城,萬曆三十年(1602)復降為散州,改屬安順軍民府。東偏北有盤江河巡司。 慕峪長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慕峪長官司,來屬永寧直隸州,二十五年(1392)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正統三年(1438)復改屬永寧州。 頂營長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頂營長官司,來屬永寧直隸州,二十五年(1392)改屬四川都司普定衛,正統三年(1438)復改屬鎮寧州。 普安州:建文年間置貢寧安撫司屬四川布政司普安軍民府,永樂元年(1403)更名普安安撫司,十三年末(1416)改置普安直隸州,屬貴州布政司;萬曆十四年(1388)自州西北徙治普安衛城,三十年(1602)降為散州,改屬安順軍民府。

普安軍民府

普安軍民府:元為普安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普安府,屬雲南布政司,同年改置普安軍民府,二十七年(1394)改屬四川布政司,永樂十三年末(1416)廢。

都勻府

都勻府:元為都雲安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十九年(1386)更名都勻安撫司,改屬貴州都司,二十三年(1390)廢,弘治七年(1494)於都勻軍民衛置都勻府,屬布政司。 本 轄:南有獨山鎮巡司。 麻哈州:元為麻峽土縣屬定遠府。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麻哈長官司,屬平越衛;弘治七年(1494)改置麻哈州,改屬都勻府。 樂平長官司: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樂平長官司,屬平越衛,弘治七年(1494)改屬麻哈州。 平定長官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平定長官司,屬平越衛,弘治七年(1494)改屬平定州。 獨山州:元為獨山土州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九名九姓獨山州長官司,改屬都勻安撫司,二十三年(1390)改屬都勻軍民衛,弘治七年(1494)改置獨山州,改屬都勻府。 清平縣: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清平長官司,來屬平越衛,三十年(1397)改屬清平衛,弘治七年(1494)改置清平縣,來屬麻哈州,後改屬獨山州。 合江洲陳蒙爛土長官司:元為定雲府及所屬合江州、陳蒙州。洪武十六年(1383)合併改置合江洲陳蒙爛土長官司,治爛土,來屬都勻安撫司,二十三年(1390)改屬都勻軍民衛,弘治七年(1494)改屬獨山州。 豐寧長官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豐寧長官司,來屬都勻安撫司,同年改屬都勻軍民衛,弘治七年(1494)改屬獨山州。 都勻長官司:元為都雲蠻夷軍民長官司屬都雲安撫司。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都勻長官司,二十三年(1390)改屬都勻軍民衛,弘治七年(1494)復改屬都勻府。 邦水長官司:元為中都雲板水蠻夷軍民長官司屬管番民總管府。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邦水長官司,改屬都勻安撫司,二十三年(1390)改屬都勻軍民衛,弘治七年(1494)復改屬都勻府。 平浪長官司:元為平浪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十六年(1383)改置平浪長官司,二十三年(1390)改屬都勻軍民衛,弘治七年(1494)復改屬都勻府。 平洲六洞長官司:元為平珠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新添葛蠻安撫司及六洞柔遠蠻夷軍民長官司屬管番民總管府,洪武十六年(1383)合併改置平洲六洞長官司,改屬都勻安撫司,二十三年(1390)改屬都勻軍民衛,弘治七年(1494)復改屬都勻府。

平越軍民府

平越軍民府:元為平月蠻夷軍民長官司屬都雲安撫司。明初廢,萬曆二十九年(1601)於平越衛城置平越軍民府,屬布政司。 本 轄: 餘慶縣:洪武十七年(1384)置餘慶長官司,來屬播州宣撫司;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置餘慶縣,改屬平越軍民府。 甕安縣:洪武初年置瓮水長官司,來屬播州宣撫司,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置甕安縣,改屬平越軍民府。 湄潭縣:萬曆二十九年(1601)於播州宣慰司湄潭置湄潭縣,來屬平越軍民府。 白泥長官司:元為白泥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播州宣撫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白泥長官司,萬曆二十九年(1601)省入餘慶縣。 草塘安撫司:元為舊州草塘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播州宣撫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草塘長官司,萬曆二十九年(1601)省入甕安縣。 重安長官司:永樂四年(1406)置重安長官司,來屬播州宣慰司,萬曆二十九年(1601)省入甕安縣。 容山長官司:洪武年間置容山長官司,來屬播州宣慰司,萬曆二十九年(1601)省入湄潭縣。 黃平州:元為黃平府屬播州宣撫司。洪武七年(1374)改置黃平安撫司,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置黃平州,改屬平越軍民府。 凱里長官司:嘉靖八年(1529)析清平衛置凱里安撫司,來屬清平衛,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屬平越軍民府,三十五年(1607)降為凱里長官司。 楊義長官司:洪武十四年(1381)置楊義長官司,來屬平越衛,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屬平越軍民府。

黎平府

黎平府:永樂十二年(1414)分置思南宣慰司於五開衛城置黎平府,屬布政司;弘治十年(1497)徙治五開衛城南,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屬湖廣布政司,三十一年(1603)復改屬布政司。 本 轄: 永從縣:元為福祿永從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年間改置福祿永從蠻夷長官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福祿永從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黎平府,正統六年(1441)改置永從縣。 潭溪蠻夷長官司:元為潭溪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潭溪蠻夷長官司,改屬湖廣都司辰州衛,同年改屬湖廣都司靖州衛,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潭溪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黎平府。 八舟蠻夷長官司:元為八舟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八舟蠻夷長官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八舟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黎平府。 洪舟泊里蠻夷長官司:元為洪舟泊李等洞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初年改置洪舟泊里蠻夷長官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洪舟泊里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黎平府。 曹滴洞蠻夷長官司:元為曹滴等洞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初年改置曹滴洞蠻夷長官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曹滴洞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黎平府。 古州蠻夷長官司:元為古州八萬洞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古州蠻夷長官司,改屬湖廣都司辰州衛,同年改屬湖廣都司靖州衛,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古州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黎平府。 西山陽洞蠻夷長官司:洪武初年置西山陽洞蠻夷長官司,來屬思州宣慰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西山陽洞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黎平府。 新化蠻夷長官司:元為新化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新化蠻夷長官司,改屬湖廣都司辰州衛,同年改屬湖廣都司靖州衛,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新化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於長官司置新化府,屬布政司;宣德九年(1434)府廢,長官司改屬黎平府。 湖耳蠻夷長官司:元為湖耳洞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新化蠻夷長官司,改屬湖廣都司辰州衛,同年改屬湖廣都司靖州衛,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新化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屬黎平府。 亮寨蠻夷長官司:元為亮寨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亮寨蠻夷長官司,改屬湖廣都司辰州衛,同年改屬湖廣都司靖州衛,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亮寨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屬黎平府。 歐陽蠻夷長官司:元為歐陽寨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三年(1370)改置歐陽蠻夷長官司,改屬湖廣都司辰州衛,同年改屬湖廣都司靖州衛,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歐陽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屬黎平府。 中林驗洞蠻夷長官司:元為中林驗洞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初年改置中林驗洞蠻夷長官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中林驗洞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屬黎平府。 赤溪腩洞蠻夷長官司:洪武初年置赤溪腩洞蠻夷長官司,來屬思州宣慰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赤溪腩洞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屬黎平府。 龍里蠻夷長官司:元為龍里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初年改置龍里蠻夷長官司,後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龍里蠻夷長官司,改屬貴州衛,十二年(1414)改屬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改屬黎平府。

思南府

思南府:元末析思州宣慰司置思南宣慰司,治龍泉坪。洪武四年(1371)改屬四川行省,六年末(1374)復改屬湖廣行省,二十年(1387)徙治鎮遠州,二十二年(1389)徙治水德江長官司;永樂十一年(1413)廢,十二年(1414)分置思南府,屬布政司。 本 轄:府境有都儒、五堡、二坑巡司;石阡府境有板橋巡司,後改屬思南府;又有覃韓偏力水土巡司。 安化縣:倚郭。元為水特姜長官司屬思南宣慰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更名水德江長官司,為倚郭;永樂十二年(1414)仍屬思南府,萬曆三十三年(1605)改置安化縣。 婺川縣:元屬思南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屬鎮遠州,十七年(1384)之後復改屬思州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思南府。 印江縣:元為思印江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仍屬思南府,弘治七年(1497)改置印江縣。 蠻夷長官司:倚郭。洪武七年(1374)置蠻夷長官司,來屬思南宣慰司,二十二年(1389)為倚郭;永樂十二年(1414)仍屬思南府。 沿河祐溪長官司:元為沿河祐溪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七年(1374)改置沿河祐溪長官司,改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仍屬思南府。 朗溪蠻夷長官司:洪武七年(1374)置朗溪蠻夷長官司,來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烏羅府,正統三年(1438)復改屬思南府。 洪安長官司:洪武四年(1371)置洪安長官司,來屬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1393)省入水特姜長官司。 化濟長官司:洪武四年(1371)置化濟長官司,來屬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1393)省入水特姜長官司。 厥溪蠻夷長官司:洪武十七年(1384)置厥溪蠻夷長官司,來屬思南宣慰司,尋廢入朗溪蠻夷長官司。

思州府

思州府:元為思州宣慰司,元末自龍泉坪徙治清江。洪武二年(1369)內附,永樂十一年(1413)廢,十二年(1414)分置思州府,屬布政司。 都坪峨異溪蠻夷長官司:倚郭。洪武六年(1373)置都坪峨異溪蠻夷長官司,為倚郭;永樂十二年(1414)仍屬思州府。 都素蠻夷長官司:永樂十一年(1413)置都素蠻夷長官司,來屬思州宣慰司;十二年(1414)仍屬思州府。 施溪長官司:元為施溪樣頭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施溪長官司,改屬湖廣都司沅州衛,永樂十二年(1414)復改屬思州府。 黃道溪長官司:元為黃道溪蠻夷軍民長官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黃道溪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仍屬思州府。

鎮遠府

鎮遠府:永樂十二年(1414)分思南宣慰司於鎮遠州置鎮遠府,屬布政司。 本 轄:元為鎮遠府屬思南宣慰司。洪武四年(1471)降為鎮遠州,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鎮遠府,為倚郭,正統三年(1438)省入鎮遠府。 鎮遠縣:倚郭。元為金容金達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鎮遠溪洞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改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鎮遠州,正統三年(1438)直屬鎮遠府,弘治十年(1497)改置鎮遠縣,為倚郭。 施秉縣:元為施秉前江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施秉長官司,改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鎮遠州;正統三年(1438)直屬鎮遠府,九年(1444)改置施秉縣,天啟元年(1621)廢,崇禎四年(1631)復置施秉縣,仍屬鎮遠府。 偏橋長官司:元為偏橋中寨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偏橋長官司,改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鎮遠府。 邛水十五洞蠻夷長官司:元為邛水縣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團羅、得民、曉隘、陂帶、邛水五長官司,俱屬思州宣慰司;二十九年(1396)並團羅、得民、曉隘、陂帶四長官司入邛水長官司,並更名邛水十五洞蠻夷長官司,改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鎮遠府。 臻剖六洞橫坡長官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臻剖、六洞、橫坡三長官司,俱屬鎮遠衛,後合併為臻剖六洞橫坡長官司,改屬鎮遠府。

銅仁府

銅仁府:永樂十二年(1414)分思南宣慰司於銅仁長官司置銅仁府,屬布政司。 銅仁縣:倚郭。元為銅仁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銅仁長官司,改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銅仁府,為倚郭;萬曆二十六年(1598)改置銅仁縣。 省溪長官司:元為省溪壩場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省溪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銅仁府。 提溪長官司:元為提溪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提溪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銅仁府。 大萬山長官司:元為大萬山蘇葛辦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大萬山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銅仁府。 烏羅長官司:元為烏羅龍乾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烏羅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於長官司置烏羅府,屬布政司;正統三年(1438)府廢,長官司改屬銅仁府。 平頭著可長官司:元為平頭著可通達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平頭著可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烏羅府;正統三年(1438)改屬銅仁府。 答意長官司:永樂三年(1405)置答意長官司,來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烏羅府,正統三年(1438)省入平頭著可長官司。 治古寨長官司:永樂三年(1405)置治古寨長官司,來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烏羅府,正統三年 (1438)省入平頭著可長官司。
石阡府

石阡府:

永樂十二年(1414)分思州宣慰司於石阡長官司置石阡府,屬布政司。 龍泉縣:元為龍泉坪蠻夷軍民長官司,為思州宣慰司治,元末廢。洪武七年(1374)置龍泉坪長官司,仍屬思州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石阡府,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置龍泉縣。 石阡長官司:倚郭。元為石千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石阡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石阡府,為倚郭。 苗民長官司:洪武七年(1374)置苗民長官司,來屬思州宣慰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石阡府。 葛彰葛商長官司:元為葛彰葛商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思州宣慰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葛彰葛商長官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石阡府。 水西宣慰司:元為順元路軍民宣撫司屬八番順元宣慰司。洪武四年(1371)廢八番順元宣慰司,宣撫司更名貴州宣撫司,直屬湖廣行省,五年(1372)改屬四川行省,六年(1373)升為貴州宣慰司,永樂十一年(1413)改屬貴州布政司;崇禎三年(1630)更名水西宣慰司,自貴陽府城徙治水西城。 本 轄:轄水西四十八目,崇禎三年(1630)析水東六目地置鎮西衛。司境有沙溪、的澄河巡司,又有黃沙渡、龍谷土巡司。

軍事衛所

貴州都司
貴州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貴州都指揮使司,治貴州宣慰司(貴陽府)。 貴州衛:洪武四年末(1372)置貴州衛於貴州宣慰司(貴陽府)。 貴州前衛: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貴州前衛於貴州宣慰司(貴陽府)。 平越軍民衛:洪武十四年(1381)置平越守御千戶所於平月長官司,屬四川都司,十五年(1382)升置平越衛,十七年(1384)改置平越軍民衛,尋改屬都司。 普安軍民衛:洪武十五年(1382)置普安衛於普安路西(普安州),屬雲南都司,後改屬都司,二十二年(1389)改置普安軍民衛。 樂民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樂民守御千戶所。 平夷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平夷守御千戶所。 安南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安南守御千戶所。 安龍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安龍守御千戶所。 普定軍民衛:洪武十五年(1382)置普定衛於阿卜達(安順軍民府),屬四川都司,同年改置普定軍民衛,正統三年(1438)改屬都司。 安莊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安莊衛於鎮寧州西(後為鎮寧州)。 關索嶺千戶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關索嶺守御千戶所。 安南衛:洪武十五年(1382)置尾灑衛於永寧州西偏南尾灑(後為永寧州),尋廢,二十三年末(1391)置安南衛。 新興千戶所:弘治八年(1495)置新興守御千戶所。 新城千戶所:弘治八年(1495)置新城守御千戶所。 查城站千戶所:天啟年間置查城站千戶所。 都勻軍民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廢都勻安撫司,置都勻衛,二十九年(1396)改置都勻軍民衛。 龍里軍民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龍里衛於龍里長官司,二十九年(1396)改置龍里軍民衛。 大平伐長官司:洪武十九年(1386)置大平伐長官司,屬貴州衛,二十八年(1395)改屬龍里衛。 平伐長官司:元為平伐蠻夷軍民長官司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平伐長官司,改屬貴州衛,二十八年(1395)改屬龍里衛,萬曆十四年(1588)省入新貴縣。 新添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新添守御千戶所於新添長官司,屬貴州衛,二十三年(1390)升置新添衛。 新添長官司:倚郭。洪武四年(1371)置新添長官司,屬貴州衛,後改屬新添衛。 小平伐長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小平伐長官司,屬貴州衛,二十三年(1390)改屬龍里衛,二十九年(1396)改屬新添衛。 把平寨長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把平寨長官司,屬貴州衛,二十三年(1390)改屬龍里衛,二十九年(1396)改屬新添衛。 丹平長官司:洪武三十年(1397)置丹平長官司,尋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丹平長官司。 丹行長官司:洪武三十年(1397)置丹行長官司,尋廢,永樂元年(1403)復置丹平長官司。 畢節衛:洪武十七年(1384)置畢節衛。 七星關後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七星關守御後千戶所於畢節衛西,屬烏撒衛,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畢節衛。 赤水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赤水衛。 赤水前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赤水前千戶所。 阿落密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阿落密守御千戶所。 摩尼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摩尼守御千戶所。 白撒千戶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白撒守御千戶所。 層台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層台衛於畢節衛東北,二十七年(1394)廢。 威清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析貴州衛置威清衛於威清站。萬曆三十年(1602)並屬安順軍民府節制。 平壩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平壩衛。萬曆三十年(1602)並屬安順軍民府節制。 鎮西衛:崇禎三年(1630)析貴州宣慰司水東地置鎮西衛。並屬安順軍民府節制。 威武千戶所:崇禎三年(1630)析貴州宣慰司水東地置威武守御千戶所。 赫聲千戶所:崇禎三年(1630)析貴州宣慰司水東地置赫聲守御千戶所。 柔遠千戶所:崇禎三年(1630)析貴州宣慰司水東地置柔遠守御千戶所。 定遠千戶所:崇禎三年(1630)析貴州宣慰司水東地置定遠守御千戶所。 古州衛: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古州衛於古州蠻夷長官司,尋廢。 敷勇衛:元為落邦扎佐蠻夷軍民長官司屬順元路軍民宣撫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札佐長官司,崇禎三年(1630)改置敷勇衛。 於襄千戶所:元為青山遠地蠻夷軍民長官司屬順元路軍民宣撫司。洪武五年(1372)改置青山長官司,崇禎三年(1630)改置於襄守御千戶所。 息烽千戶所:崇禎三年(1630)析貴州前衛故絕六屯和底寨司一部置息烽守御千戶所。 濯靈千戶所:崇禎三年(1630)析貴州宣慰司水東地置濯靈守御千戶所。 修文千戶所:崇禎三年(1630)置修文守御千戶所。 清平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清平衛於清平長官司(後為清平縣)北一里。萬曆二十九年(1601)並屬平越軍民府節制。 清平中左千戶所:嘉靖十二年(1533)徙清平衛中左千戶所於清平縣。 興隆衛: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興隆衛。萬曆二十九年(1601)改屬平越軍民府節制。 烏撒衛(在四川):洪武十五年(1382)置烏撒衛於烏撒府,屬四川都司,永樂十二年(1414)改屬貴州都司。 烏撒後千戶所:永樂二年(1404)置烏撒後千戶所。 永寧衛(在四川):洪武四年末(1372)置永寧衛。 普市千戶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析永寧宣撫司置普市守御千戶所。 黃平千戶所:洪武十一年(1378)置黃平守御千戶所於黃平長官司城西北,十五年(1382)升置黃平衛,同年復降為黃平守御千戶所。 重安千戶所:弘治元年(1488)置重安守御千戶所於重安長官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