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布依戲

“布依戲”原稱“土戲”。布依語稱“谷藝”,系少數民族戲曲劇種,流行於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區,迄今已200多年。曲調有長調,扮官調、二黃二六等。伴奏以特製的尖子胡琴、朴子胡琴、短簫等布依族民間樂器為主,兼用大鑼、鈸等。

戲曲名稱

貴州布依戲

戲曲簡介

表演藝術有獨特風格。傳統劇目有取材於歷史故事的和取材於民間傳說。劇目分正劇雜劇兩大類,前者多系漢族地區流傳的歷史故事戲。如《琵琶記》、《玉堂春》、《乾隆馬寨興》等;後者則取材於民族民間故事,如《四接親》、《一女嫁多夫》等。正戲道白多用漢語,唱段用布依語,雜戲則唱、白皆用布依語。布依戲雖吸收了漢族戲曲的部分表演程式,但仍具有本民族的特色。音樂曲調由“八音坐彈”發展而來,有【正調】、【長調】、【京調】、【起落調】、【翻演調】、【馬倒鈴】、【八普調】、【反調】、【二黃】、【二六】等。主要伴奏樂器為尖子胡琴(公琴·牛骨胡)和朴子胡琴(母琴·葫蘆胡)配以笛、短簫、木葉和三弦、琵琶、月琴等,打擊樂器有大鑼、大鈸、鼓、木魚、包包鑼、小馬鑼等。曲藝類的民族民間樂器中的二胡、勒浪、木葉演奏的曲調,旋律悠揚,委婉動聽,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抒發感情,陶冶情操,寄託思戀,傳送綿綿情絲的表白方式,是對自己人生感慨的真情流露。
1984年經省、州文化主管部門民族戲曲匯報研究演出後,在省、州戲劇專家、老師、專業劇戲工作者的大力協助、指導下整理改編了傳統布依劇目《羅細杏》,抽調縣內部分戲隊的農民演員進行排練,先後在省、州作匯報、研究演出。同年11月赴雲南省昆明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戲劇觀摩錄像演出”;11月19日在昆明軍區影劇院登台演出,《羅》劇首次獲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劇目”獎,授予“孔雀杯獎”杯。演出結束後,於11月21日晚雲南省藝術研究所專門邀請部分戲劇界的元老、專家學者為布依戲《羅細杏》召開了座談會。11月23日下午,剛在昆明成立的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也組織了有中央和部分省區代表、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座談會由全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會長李超同志主持,對布依戲《羅細杏》和侗戲《丁郎龍女》兩齣民族戲進行座談。至此,布依戲正式被國家認定為民族戲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