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世居民族節日民俗研究

貴州世居民族節日民俗研究

《貴州世居民族節日民俗研究》是貴州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的結題成果。作為貴州省教育廳的招標項目,最初設計的題目為“貴州世居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擬申請十餘萬研究經費,對貴州17個世居少數民族民俗文化進行全面研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貴州世居民族節日民俗研究》是貴州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的結題成果。作為貴州省教育廳的招標項目,最初設計的題目為“貴州世居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擬申請十餘萬研究經費,對貴州17個世居少數民族民俗文化進行全面研究。在課題招標答辯會上,專家們認為課題設計甚好,但每個課題只有12000元的研究經費,建議課題組根據研究經費情況從某一民俗事象人手展開研究。根據專家的建議和課題經費情況,課題組決定以貴州世居少數民族民俗中的歲時節日民俗人手展開研究。
課題組主持人楊昌儒教授與陳玉平副教授共同擬定研究提綱,並經商議,決定以分工協作的方式進行,即楊昌儒、陳玉平、李德建等撰寫總論部分、胡曉東撰寫苗族歲時節日部分、陳玉平、龔德全撰寫布依族歲時節日部分、潘永樂撰寫侗族歲時節日部分、陳世鵬撰寫彝族歲時節日部分、楊政銀、許義坤撰寫土家族歲時節日部分、吳秋林撰寫仡佬族歲時節日部分、潘朝霖撰寫水族歲時節日部分,楊昌儒、陳玉平負責統稿。雖然課題研究只涉及7個民族,但這7個民族是貴州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應該說這7個民族的歲時節日在貴州地方性歲時節日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其他民族的歲時節日暫不作專題研究,而是放在總論中進行綜合性研究。

作者簡介

楊昌儒,男,布依族,民族學(人類學)教授。畢業於貴州民族學院政治學專業,現任貴州民族學院副校長,兼任貴州民族學院民族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人類學民族學聯合會常務理事、貴州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委員、中國民族理論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學會理事、中國西南民族研究會常務理事、貴州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委員、貴州省民族研究會副會長、貴州省旅遊協會副會長、貴州省布依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長期致力平民族理論、民族文化研究,承擔過多項省級和國家級課題,發表論文70多篇,出版《民族理論綱要》、《民族學綱要》、《民族政策學》、《民族理論論綱》等學術專著,其中《民族政策學》獲貴州省政府第二次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民族理論論綱》獲貴州府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享受貴州省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編 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民俗總論
第一章 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民俗研究回顧
一、關於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的記述
二、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類型研究
三、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特點研究
四、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源流研究
五、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文化內涵研究
六、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功能研究
七、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的變遷與開發研究
八、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中的體育活動研究
九、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貴州民族歲時節日的流變與特徵
一、貴州民族歲時節日的流變
二、貴州民族歲時節日的特徵
第二編 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民俗研究
第一章 苗族歲時節日民俗
一、貴州苗族歲時節日文化研究回顧
二、貴州苗族歲時節日的發生、類型、功能及特徵
三、與歲時節日相關的各種民俗文化事象
四、貴州苗族歲時節日的流變
五、幾種類型歲時節日的民族志研究
六、結論
第二章 布依族歲時節日民俗
一、貴州布依族歲時節日文化研究回顧
二、貴州布依族歲時節日的發生、類型、特徵及功能
三、與歲時節日相關的各種民俗文化事象
四、貴州布依族歲時節日的流變
五、幾種類型歲時節日的個案
六、結論
第三章 侗族歲時節日民俗
一、貴州侗族歲時節日民俗研究回顧
二、貴州侗族歲時節日的類型
三、貴州侗族傳統節日的功能和特徵
四、貴州侗族歲時節日中的民俗文化事象
五、貴州侗族歲時節日的流變
六、幾個歲時節日的個案描述
七、結論
第四章 彝族歲時節日民俗
一、彝族歲時節日的發生、類型、功能及特徵
二、與民族歲時節日相關的各種民俗文化事象
三、彝族歲時節日的流變
四、幾種類型歲時節日的描述
第五章 土家族歲時節日民俗
一、貴州土家族歲時節日的民族志研究
二、土家族融入本民族元素的節日
第六章 仡佬族歲時節日民俗
一、貴州仡佬族歲時節日文化研究回顧
二、貴州仡佬族歲時節日的發生、類型、功能及特徵
三、與節日相關的各種民俗文化事象
四、貴州仡佬族歲時節日的流變
五、仡佬族幾個主要節日的民族志研究
六、結論
第七章 水族歲時節日民俗.
一、貴州水族歲時節日研究述評
二、貴州水族歲時節日的發生、類型、功能及特徵
三、貴州水族歲時節日與相關的各種民俗事象
四、結論
參考文獻

序言

本書是貴州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的結題成果。作為貴州省教育廳的招標項目,最初設計的題目為“貴州世居民族民俗文化研究”,擬申請十餘萬研究經費,對貴州17個世居少數民族民俗文化進行全面研究。在課題招標答辯會上,專家們認為課題設計甚好,但每個課題只有12000元的研究經費,建議課題組根據研究經費情況從某一民俗事象人手展開研究。根據專家的建議和課題經費情況,課題組決定以貴州世居少數民族民俗中的歲時節日民俗人手展開研究。
課題組主持人楊昌儒教授與陳玉平副教授共同擬定研究提綱,並經商議,決定以分工協作的方式進行,即楊昌儒、陳玉平、李德建等撰寫總論部分、胡曉東撰寫苗族歲時節日部分、陳玉平、龔德全撰寫布依族歲時節日部分、潘永樂撰寫侗族歲時節日部分、陳世鵬撰寫彝族歲時節日部分、楊政銀、許義坤撰寫土家族歲時節日部分、吳秋林撰寫仡佬族歲時節日部分、潘朝霖撰寫水族歲時節日部分,楊昌儒、陳玉平負責統稿。雖然課題研究只涉及7個民族,但這7個民族是貴州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應該說這7個民族的歲時節日在貴州地方性歲時節日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其他民族的歲時節日暫不作專題研究,而是放在總論中進行綜合性研究。

文摘

第一章 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民俗研究回顧
歲時民俗,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社會文化現象。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隨著季節、時序的變化,在人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傳承。歲時民俗的最初形成,是和古代科學技術的產生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古代天文、曆法知識,直接導致了歲時民俗的形成。和歲時民俗略有不同,節日民俗是歲時民俗的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二者共同的是,都以時序、節令為轉移,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歲時節日。不同的是,節日民俗帶有強烈的人為因素,文化色彩更濃。許多歲時民俗,由於人們對其內容的不斷豐富、加工,而變為民間普遍傳承的大的民族節日。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交錯雜居和少數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共有包括漢、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壯、蒙古、畲、瑤、毛南、仫佬、滿、羌18個世居民族。各民族節日文化內容豐富多彩,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因而近些年來有關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文化的研究頗受學術界關注,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本文對貴州世居民族歲時節日文化的研究作了分類與綜述,以展示該領域研究的新成果與新動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